赵 蓉,颉建明
(1.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嘉峪关市文殊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甘肃嘉峪关 735100)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嘉峪关市农业发展迅速,日光温室数量不断增加,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种植的辣椒、黄瓜、西红柿、草莓、桃等农产品有效缓解了市场淡季供应不足的现状,增加了种植户收益。辣椒是嘉峪关市设施栽培的主要作物之一,经济效益显著。为进一步筛选出丰产、抗病、商品性好、适合当地日光温室栽培的耐低温寡照、综合性状优良的辣椒新品种,进一步提升农业品质与效益,有效促进当地农户增产增收,本试验于2019 年引进了5 个辣椒新品种,以本地现栽品种‘陇椒5 号’为对照,从果实性状、产量等方面开展了品种对比试验,为嘉峪关及周边地区的辣椒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试验在嘉峪关市恒翔现代农业示范园中进行。当地气候为大陆干旱型,年降雨量仅85.3 mm,主要依靠渠道灌溉,海拔1 637 m,日照时数3 000 h,年平均气温7.3 ℃,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6.67 ℃,无霜期130 d。所选温室为三代日光温室,肥力水平中等。土壤为灌淤土,养分情况为有机质含量32 g/kg,碱解氮含量134 g/kg,速效磷含量16 g/kg,速效钾含量127 g/kg。前茬作物为黄瓜。
供试辣椒品种6 个,分别为‘华美105’‘旅旋风6号’‘陇椒10 号’‘陇椒11 号’‘陇椒13 号’‘陇椒5 号’,其中‘陇椒5 号’是嘉峪关当地主栽品种,为试验对照(CK)。
试验共设6 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 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 次,共18 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18 m2。试验于2019 年7 月开始,茬口为越冬一大茬。
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栽培,垄宽80 cm,沟宽40 cm,垄高20 cm。单株定植,行距40 cm,株距35 cm,每小区栽植86 株,田间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
试验过程中,定点跟踪观测记录各品种的生育期、生长特性、果实性状、产量及发病情况。开花期以5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计,始收期以30%以上植株采收商品果的日期计,盛收期以80%植株采收的日期计,末收期以拉秧前最后一次采收的日期计。测定植株的株高、茎粗、始花节位、开展度、长势,果实的长、宽、果肉厚度、单果质量、单株结果数,以随机采集10 个样本取平均值计。记录各小区每次采收果实产量,统计出各小区产量及各品种产量。
辣椒果长、果宽、果肉厚度、单果质量、单株结果数的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DP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表1 供试辣椒品种生育期Table 1 Growth period of tested pepper varieties
由表1 可知,各品种从播种到定植历经60 d,缓苗后9 月29 日开始陆续进入始花期,开花至始收需29~37 d,始花期最早的是‘陇椒11 号’和‘陇椒13 号’,最晚的是‘旅旋风6 号’,其他各品种介于三者之间。‘陇椒11号’始花期、始收期较其他品种均早,早熟性强。‘旅旋风6 号’和‘陇椒5 号’的采收期较短,为102 d,其余品种比这两个品种多采收5~8 d,‘陇椒10 号’采收期最长。参试的6 个品种的生育期为213~225 d,生育期最短的是‘陇椒5 号’,最长的是‘陇椒10 号’,相差11 d,其他品种介于两者之间,时间较近。
由表2(见下页)可知,6 个参试品种相比,‘华美105’植株最高,为117.8cm,茎最粗,为1.90cm,开展度适中,为65.2cm,总体长势最强。‘陇椒5 号’植株最矮,茎最细,开展度小,长势相对弱,其他品种则介于这两个品种之间。各品种始花节位差别不大。通过病株调查发现,‘陇椒11 号’抗病性最强,病株率为6%,‘华美105’‘陇椒13’号次之,病株数分别占到总株数的7%、8%,抗病性相对最弱的是‘陇椒5 号’,病株率为18%。
表2 供试辣椒品种植株生长特性及抗病性调查Table 2 Investigation on plant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tested pepper varieties
表3 供试辣椒品种果实性状Table 3 Fruit characters of tested pepper varieties
表4 供试辣椒品种产量统计Table 4 The yield statistics of pepper varieties tested
由表3 可知,参试的6 个品种果实从外观上看均为羊角形带皱褶,果色深浅不一,有黄绿色、绿色、深绿色。与对照‘陇椒5 号’比较,各个品种中‘陇椒13 号’果实明显较其他品种长,果长为(29.7±2.98)cm。‘陇椒13 号’和‘陇椒5 号’的果实比其他4 个品种略细。从口感上比较,‘陇椒10 号’‘陇椒11 号’‘陇椒13 号’相对其他品种果肉厚度小,皮薄,‘华美105’和‘旅旋风6 号’微辣,‘陇椒10 号’‘陇椒11 号’‘陇椒13 号’‘陇椒5 号’辣。单果质量‘华美105’最大,其次是‘旅旋风6 号’。
由表4 可知,参试的5 个品种,产量都比‘陇椒5 号’稍高,增产幅度为17.43%~34.23%。产量最高的是‘华美105’,达到56 322.22 kg/hm2,比对照增产34.23%。‘旅旋风6 号’增产量最少,为49 272.22 kg,增产幅度17.43%,‘陇椒10 号’‘陇椒11 号’‘陇椒13 号’品种产量也较高,增产幅度在上述两个品种之间。
嘉峪关冬季气温较低,6 个参试辣椒品种的综合性状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美105’‘旅旋风6 号’‘陇椒10号’‘陇椒11 号’‘陇椒13 号’表现出来的适应性、丰产性均优于本地现栽品种‘陇椒5 号’。其中‘华美105’较本地主栽品种‘陇椒5 号’的增产率高34.23%,长势强、抗病性强,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品种,适宜本地推广栽培;‘陇椒13 号’较对照的增产率高22.32%,仅次于‘华美105’,特色是长势强、抗病性强,且果实为长羊角形,皮薄、味辣,非常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综合表现也较好,可在当地日光温室中推广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