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骅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师范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3-0037-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就是要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更好地承担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一目标的提出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
作为教育强省、师资大省,近年来,江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牢牢把握教师发展的新方向,回应教师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服务大局、精准施策,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教育事业由普及阶段步入巩固提高阶段,教师队伍建设日渐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教师工资“联通式”增长机制还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我国自2009年起在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中实行绩效工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义务教育教师的关心,对于依法保障和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教师地位,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部分地区补足了教师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部分,发放了中小学教师奖励性补贴,教师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未建立中小学教师与本地公务员收入增长长效联动机制以及教师奖励性补贴与公务员目标考核奖励同步增长机制,造成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总体收入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另外,就江苏而言,受经济社会发展制约,苏中、苏北地区与苏南相比,教师薪酬仍然较低,造成部分地区教师“出走”现象较为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二是师范院校“衰退化”生源质量亟待改变。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为缓解中小学教师缺乏问题,选拔优秀初中毕业生到中等师范学校,学习3年或4年后再分配到中小学任教。初中毕业上中师,是不少高分学生的选择。改革开放后的20余年间,中师培养了数以百万计合格毕业生,为普及初等教育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然而,在基础教育基本普及之后,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师资培养体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显然并没有很好地适应这一系列的新变化,由于对学历的新要求,部分中师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失了,艰难生存下来的也只是简单地将中等师范升格为师专,进而逐步升格为师范学院,在高校招生序列中一般处于本二的层次。招生层次的降格,直接造成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下降,因此当前教师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三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问题愈发突出。目前,我省主要根据学生人数来核定教职工编制,其中高中师生比为1:12.5,初中师生比为1:13.5,小学师生比为1:19。据调查,根据上述编制标准,部分地区教师虽然在总数上超编,但结构性缺编问题依然突出。首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对卫生保健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的需求日益紧迫。其次,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部分地区中心城区生源剧增,新建幼儿园、中小学校势在必行,亟待补充大量的教师,区域性教师缺编问题逐步凸显。再次,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教师以及高中地理、生物、物理等学科教师紧缺。另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女教师生育请假导致的教师临时性短缺问题也更加突出。
四是教师“过场式”培训普遍存在。近年来,全省各地区足额安排培训经费,在做好教师校本研修和培训的基础上,定期组织教师赴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个性化、订单式培训,每年安排大量教师到先进地区、优质学校进行跟岗锻炼、顶岗交流等,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不断提升。但由于教师培训体系不够健全,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承担培训任务的师范院校的继续教育体系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严重滞后于教师培训专业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需求,造成教师培训虽然学时充足,但学习效果不佳。同时,由于缺乏较为完善的教师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在完成相应专业培训、跟岗学习后,部分教师还不能将先进教育理念更快、更好地迁移、培植到自身工作单位。
教师是优质教育的第一要素,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基于目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结合实际,笔者就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四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教师收入水平。探索建立教师工资保障工作机制,做好统筹安排,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工作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在年终为公务员发放奖励性补贴及安排下一年度财政预算时,务必统筹考虑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问题,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同时,建立中小学教师与本地公务员收入增长长效联动机制以及教师奖励性补贴与公务员目标考核奖励同步增长机制,推动教师工资与公务员收入同水平、齐增长,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路径。畅通师范院校独立的升格路径,在现有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师范院校的升格,切实提高师范教育办学水平,努力吸引优秀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主动从事教育事业。探索建立独立的教师培养体系,在办好现有师范院校的基础上,创新协同育师机制,在综合性大学设立专门学院培养教师,从源头上提高教师准入层次。同时,持续提高教师定向培养比例,在持续推进乡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的基础上,适时将乡村初中、县域高中纳入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并适当提高基本服务年限,提升培养学校层次,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均衡度。
三是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改革根据学生人数来核定教职工编制的做法,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课程设置改革、高考制度改革以及配备校医、心理健康教师等方面因素,结合教育现代化标准和在校生实际人数,动态核定并适度增加教师编制总量。在省级层面制定教师招聘实施意见,在逐步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和储备数量的基础上,就新教师服务区域、服务时间、申请调动、离职手续等方面明确相关要求,尽量减少教师离职现象,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四是进一步强化教师培训效果。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体系,在省级层面制定教师培训评估目标,就培训学时、学习方式、培训效果明确具体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省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建设为契机,加强县域教师发展机构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強化县域教师发展机构在培训教师方面的作用,不断满足区域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县域教师发展结对帮扶机制,加强苏南、苏中、苏北县域间校长和教师交流共建,通过校际联通、区域互动、整体共建等形式,促进各学校办学理念、教育资源、经验做法共享互通、融合共生,不断提高苏中、苏北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育乃兴邦之本,而一流的教师队伍又是发展优质教育之根。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顺应历史前进的逻辑,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牢牢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因素,锐意改革、奋力攻坚,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卫健委副主任,民盟泰州市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