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兰 余金元 成云超
写作文是让许多小学生感到头疼的事情。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构建智慧写作课堂,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实现信息化和写作的完美结合呢?下面就从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构建智慧写作课堂的教学实践出发,谈几点认识。
一、利用摄录镜头,提高学生作文自写自改能力
学生参加活动后,教师让学生写作文,虽然学生不至于无话可写,可事实上依然存在着不知道怎么写的情况。学生局限于自身的视角,不能把握活动的全局和一些精彩的细节,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摄录镜头将学生写作的过程记录下来。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选择地播放学生参加活动的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播放的内容既有活动的面又有活动的点,然后引导学生点面结合展开写作。学生在录像中不仅能看到别人的形象,也能看到自己的表情、动作,很容易唤醒自身的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起写作兴趣。
在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利用慢镜头或定格处理,启发学生捕捉精彩的细节。学生边看边思考,借助荧屏展现的画面琢磨语言文字,推敲遣词造句,结合自身感受,在脑海中进行画面语言的重组。此时可写的内容就变多了,学生的情感涌现了,语言表达更具有个性了。
二、利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对学生写作进程进行及时反馈
传统的写作教学常常在一周后进行作文点评,当教师对学生作文点评时,学生对自己写的作文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作文点评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才能及时点评学生的作文呢?教师运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在计算机上的写作进程,并进行调控和纠正。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比时隔一周再点评的教育效果好很多。
例如,在写《游天目湖》时,我运用监控功能一一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发现瑞强同学习作内容空洞,词汇匮乏。我就用耳机与他单独交流,引导他点按“逍遥桥”键,屏幕上顿时展现出人们过逍遥桥时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时我给他提了几个问题:看到逍遥桥在水面上摇晃你有什么感觉?每个人在逍遥桥上的表现相同吗?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可以怎么写?他根据提示认真观察,还通过网络单独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我听,我及时点拨,出示好词佳句引导他修改习作。
三、開展微写作教学,积淀学生习作智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先在“企业小助手”上展示许多小学生的网络习作,激发他们参与表达的欲望。为了给微写作提供技术保障,我们先对学生进行了相关技能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随机展示一些学生的习作,点燃大家智慧写作的激情。
学生不仅可以上传文字作品,还可以上传图片、语音,甚至可以在评论区互动,新颖的写作形式让他们乐此不疲。在技术保障的基础上,我们顺势推出微写作教学,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他们从中获得了写作的快乐。之后他们还对写作呈现的形式发表了丰富而又独特的见解,提出了图文并茂、语音朗读等多种有效形式建议。很多学生逐步积淀并形成了自己的“智慧微写作文集”。
学生除了发表习作,还可以评论他人的习作。在评论的过程中,学生斟酌语言、遣词造句写评语,相当于又练了一次文笔,语言文字素养得到了提升。
当学校开展“撒野农场”研学活动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围绕这一活动展开微写作,将活动与写作结合在一起。活动结束后,学生呈现在平台上的作品立即引起了家长和教师的好评,纷纷点赞,学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例如,陈思成同学研学结束后,写了一篇《乐在研学》发布在平台。生动的语句、优美的词藻立刻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但也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华而不实,没有具体内容。”于是他针对评论,进行了二次修改,修改后的习作不仅有生动的语言,而且有具体的情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研学活动的欢乐场景。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同学们在外教的带领下学起了拍非洲鼓,外教拍一下,我们就拍一下,一开始不和谐,渐渐地,我们配合得越来越默契,乐声悠扬,这美妙的鼓声激荡在树林里,久久回响,响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极其严格,尽己所能地把最好的水平展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在教师和家长的评论中获得肯定、引发反思、促进提高。诸如此类思维的激发、碰撞,正是学生作文智慧生长的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实物投影、电教室等多媒体设备,随机抽取学生作文,利用投影仪投到大屏幕,让学生进行评价,并适时作出修改。信息技术与写作有效整合的路还很长,需要广大教师继续钻研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