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
摘要:如何让学校办出特色,特色发展学校?本文将特色学校建设置于学校文化的视域下来理解特色学校,透析特色学校的文化要素,结合学校实践探索梳理特色学校建设的文化路径并进行总结提炼,以促进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达成,从而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文化路径。
关键词:特色学校建设 发展路径 文化审视
一、对特色学校的理解
2017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八一中学时指出:“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特色发展学校,办有特色的学校,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所谓特色学校,应是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目标明确,在学校的特色建设、特色发展中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取得了应有的育人成效,形成了有学校文化引领的办学风格,并产生应有影响的学校。
二、特色学校的文化要素
所谓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促进养成。一所学校的文化,从其构成要素来审视,更多的是这所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课程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个性和灵魂,特色学校应该具有文化的属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应有办学特色的学校方能流芳百世。
(一)学校精神文化与学校价值观
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原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首批终身教授之一陈玉琨老先生曾坦言:“要提升一所学校,首先要提升其校园精神;要提升一位教师,首先要提升其价值追求;要提升一个学生,首先要提升其人生期望。”
在学校精神文化层级中,处于最上位的就是学校价值观。可以说,学校价值观就是学校的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是一所学校办学自觉性和目的性的集中反映,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总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二)学校制度文化与学校管理
特色学校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改进、提炼、凸显学校特色实践的过程。而制度的施行过程则是学校特色实践的内化阶段,进而逐步积淀发展形成学校特色文化的过程。制度文化通过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表现出来,其蕴含在刚性的条文中、物化的标牌后,维系和保障着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我校作为大学附中的特色学校,其管理具有所有学校的共性,但也有个性。学校在日常管理中,注重体现“突出人本管理、强化目标管理、夯实常规管理”。
(三)学校行为文化与师生行为
学校行为文化是师生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活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显现。
着力营造一种因长期积淀而成的发展理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的共生学校文化磁场,让这种以声悦耳、以形悦目、以情悦心的文化氛围充溢并作用于每个人,使校园里的每个人都文雅、谦逊、友好,人际关系和谐,校园环境优美。
(四)学校课程文化与学校课程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要想有所建树,就需要在课程开发和施行上有所作为,必须不断夯实基础课程,拓宽探究课程,丰富活动课程,从而让学校的办学理念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土壤。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学校,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是必备条件。
此外,还应注重不断完善环境课程,让学校中生长的绿,灵动的水,思考的人交相辉映,从而使校园里散发出来的特有的文化气息,彰显特色、润泽生命,践行着特色教育、和谐教育梦!
三、特色学校建设的文化路径
(一)确立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历史和客观现实,独特的办学发展理念是特色学校应然的存在。
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作为“大学里的中学”,努力办成“中学里的大学”,牢固树立“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双轮驱动、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按照“德智双全,身心两健,文理兼容,学创俱能”的育人思路,向着“省内拔尖、国内知名、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教育名校”砥砺前行。
(二)明确特色学校发展的办学定位
办学定位是学校根据客观条件、社会需求和发展潜能等做出的角色选择,是学校办出特色的前提。
立足历史看,学校历史传承中有我们值得珍视的风格和成果;有我们与人不同的心得和见解;有我们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立足文化看,学校文化作为一所学校的特有標识,每一个学生在这所学校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自然留下应有的烙印。
立足现实看,现实中良好的基础和生态是特色发展的重要保障,师生的专长和优势是特色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增强校长的特色学校文化领导力
校长的个性和能力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领导作用。学校建设从终极目的上来讲是一种文化建设,所以校长领导力自然也是建立在文化领导基础之上的,应该是一种文化领导和文化管理。
在特色学校校长文化领导力建设中,校长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等无疑应是格外关注的内容。放眼特色学校,凡是全国知名的特色学校的校长,都是极具文化领导力、创新能力和用人能力,是独具人格魅力的知名教育专家和学校管理的专家。
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一方面来自其教育理论的学习,系统而深刻教育理论的学习能让校长体验到教育人生的价值,走出工具主义的泥沼;另一方面则蕴积于其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实践智慧。
(四)打造特色学校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特色发展目标的践行者。而知识在不断更新、学生在不断变化、课程也在不断变革,唯有教师不断发展才能顺应时势。
教师作为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较强的专业人员,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要唤起自我发展的需求,把自己当成专业发展的主体,形成自身特长、特色发展的自觉,以满足特色学校发展的需要。
多年来,我校注重构建特色教师培养和考评机制,制定并启动“小荷工程”“青蓝工程”“领军工程”“卓越工程”培养机制。学校通过开展“常态化教研”“专项性教研”“课题式教研”等活动,让教师立足岗位,夯实“教学功底”,优化“教学策略”,累积“教学智慧”,使其“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进而不断收获成功,收获幸福,更收获快乐!
(五)培育特色学校学生群体
特色学校学生群体的塑造目标,就是培养颇具鲜明特色学校文化烙印的特色学生。这些特色学生应具有以下要素。
良好的個性品质。特色学校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相比除了共性的品质之外,还应该具备较为广博的视野、开放的胸襟、担当的责任、探索的精神和应有的文化辨析能力等。
厚实的文化基础。文化知识是所有学校的培养目标,特色学校的学生的文化知识必须更加扎实和宽广,因为这是深厚人文修养的根基,高尚道德情操的来源,更是个性发展的条件。
例如,我校颇具特色的集“拓展、体验、探究”于一体的社团活动课程,基于社团的适度拓展可以使学生且行、且思、且收获;基于社团的有效探究可以让学生接受挑战,沿着“兴趣—志趣—个性特长”的道路走下去。这种集“拓展、体验、探究”于一体的社团活动课程,使得社团不再是学生闹着玩的“小儿科”,而成了培养“领袖经历”的“梦之队”,素质教育的“新天地”,激发潜能的“主阵地”。
较强的创新能力。我校作为安徽省第一所“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实验学校”,坚持以科技教育为抓手,以科创活动为载体,潜心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品牌。
近三年,我校吴作凡、罗哲正、朱震霆三位同学分获第28、29、30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且成绩均为全球前三;彭爽同学两次获得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卫振宇同学获全国中鸣科学金奖、STEAM最佳项目奖等。
四、持续提升学校发展文化力
梳理提炼是从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的必由之路,很多学校的特色由于没有进行应有的总结提炼和文化梳理,以致其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学校。
(一)由点到面、分层推进
学校某些特色项目如果已经成熟,那么就要在精心梳理、提炼其文化精髓之后,使其转变成为教育教学常规,成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
学校特色不应只限于一点,应当是“以点带面”,对试点进行总结之后,要及时巩固、发展类比、引申。对于某些尚不成熟的特色项目,学校管理者需及时抓住亮点,想方设法为完善、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组织相关人员积累资料、整理资料,进行理性思考,使其加速成熟。在巩固单项成果的基础上,整体推进,使之产生正迁移和辐射力。
(二)注重提升、完善深化
特色学校建设不会一蹴而就,也非一劳永逸。已形成的特色的,也需将其作为传统、风尚流传下去,再与时俱进地不断加以完善和深化,才能永葆活力、不断发展。
特色学校的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促进特色学校建设的顺利、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连续、充分地关注学校文化建设的战略性,树立起文化建设的自觉,不断提升学校发展的文化力。
特色学校建设与发展,学校何为?大有可“为”!“为”在发展关键处,“为”在研究过程中,“为”在制度建设上,“为”在文化追寻里……当然,这也是一个无止境的追问,“唯”有始终求索“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