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洪金
刘老师今年73岁,两年前开始出现心烦、不眠、头晕、头胀、情绪差,对声音也很敏感;有时午睡醒来后会觉得心慌、难受、情绪激动,甚至用头撞墙,持续30~40分钟才能安静;他还同时患有高血压、青光眼、慢性便秘。子女很担心他的身体状况,带领其来我院就诊。除了上述慢性病,经焦虑量表检测,我们发现刘老师还患有焦虑症。
老年焦虑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多表现出焦躁、紧张、胸闷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产生幻觉,若不及时治疗,则容易诱发精神问题,甚至增加自杀的风险。因此,正确认知老年焦虑症,并开展有效的干预,对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极为关键。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官能症,以焦虑、紧张为中心症状,呈急性发作形式或慢性持续状态,并伴有头晕、胸闷、口干、出汗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近年来,生活压力的增大让很多人都会产生焦虑情绪,焦虑症患者也在逐渐增多。但要注意,焦虑症是由于长期焦虑情绪产生的,但焦虑情绪并不等于焦虑症,以下表现才属于焦虑症——
?无缘无故、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
?焦虑感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患者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脅或危险。
?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
?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还多伴有躯体症状。
除了上述特点,老年焦虑症还有自身特点:首先,老年焦虑症存在更客观的诱发因素,如身体日渐衰老虚弱、死亡临近的恐惧、现实环境的改变与困难等;其次,老年患者存在“述情障碍”,即对自身情感体验的表述困难,常不会说“我很紧张,我很担心”,而是说“我身体很难受”“我睡不好,吃不下”“我大小便不好”等。患者往往对声音、光线很敏感,或格外关注每天大小便次数与顺畅情况,为自己的心烦不安找到借口。出于同样原因,老年患者常辗转于各综合性医院而很少一开始即就诊于心理门诊或精神科门诊;最后,老年患者常伴有各种慢性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并服用多种药物。慢性躯体疾病与长期服用药物均可影响焦虑症状的发生与治疗,甚至许多疾病与药物本身就可引起焦虑。
既然老年焦虑症的发生多有诱因,那么,在开展干预前,就需要对其有所了解,进而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支持,例如,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感受,并耐心倾听;针对出现家庭变故的患者,要做好安抚工作,使其保持平和心态,勇敢面对。同时,老年人自己也要加强调整,具体可参考以下方法——
第一,知足常乐。老年人不要总是追忆过去,后悔当初的种种做法,埋怨自己年轻时不够努力,而应该保持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凡事要想开,使得自身的主观思想能够与现实生活相匹配。
第二,转移注意力。确立消除焦虑心理的决心与信心,调动主观能动性,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得心理形成全新的体验,进而消散与取代焦虑心理。
第三,自我放松。当感到焦虑的时候,可以采用自我放松的形式加以调节。例如,端坐不动,紧闭双眼,利用意念让全身放松;闭上双眼,想象一幅恬静而又优美的画卷,想象自己正身处海边,海鸥在天空中翱翔,远处波涛阵阵,自己漫步在无边无际的海滩上。
如果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或患者心理不适有加重的趋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如苯二氮卓类(地西泮、氯硝西泮、罗拉等)、多虑平、安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