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应成为城市品牌的要素

2021-05-07 14:05刘彦平
中国名牌 2021年4期
关键词:韧性产业链体系

刘彦平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对城市管理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就是必须要重视城市的韧性。一般来说,城市韧性是指一个城市在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风险和灾害冲击下所具备的抵御风险、减轻灾害损失并且能够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重建和发展的能力。

对于我国城市来说,可借鉴国际国内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提出韧性城市建设的标准化指标体系,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检视与工作考核的重要参照,切实打造韧性城市,构建与沿线国家和城市交流合作的安全底线。具体而言,可从五个维度提升我国城市的韧性能力。

首先,激活文化价值,提升城市文化韧性。应进一步强化城市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氛围,努力开创以文化为内驱力的城市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挖潜城市文化的价值,在社会治理、媒体传播、旅游开发和创新创业等领域中突出文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让城市文化筑起城市韧性的精神支撑,并让每一个市民都能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受益者。

其次,聚焦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关键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来持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方面,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制造等业态,促进产业结构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另一方面,应着力增强产业链韧性,把握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积极应对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智能化升级挑战,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体系,应遵循“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指导思想,加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创新要素的积聚和开放共享发展格局,打造更具韧性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积累和突破,敢于抢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环节的上游环节和制高点;此外,应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企业改革,不断提升企业韧性,提升龙头企业的供应链掌控力和话语权,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协作网络,重点通过财政补贴、信贷优惠和优化政务服务等措施,保护和提高中小企业的自我修复能力。

第三,优化社会治理,增强城市社会韧性。城市社会韧性是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诉求,表现为城市在抗击风险、走出困境时团结互助的共同体意識,以及运转和谐有序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首先,应大力促进社会包容。通过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收入分配等措施,进一步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完善积极的社会政策体系,包括社保、养老、医疗保健、就业支持、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政策改革,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就业难等问题,增强居民面对挫折的承受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努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其次,应不断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自组织的积极性和治理作用,加快提升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和利益表达机制,推动形成协调、协商、协同的社会治理体系,有效提升城市化解社会风险的能力。

第四,筑牢底线保障,增强城市环境韧性。在理念上,应强化城市韧性意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将韧性城市建设确立为新时期城市建设的重大指导理念。在规划上,应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制定城市韧性建设的标准化体系,引导城市规划建设向着韧性城市的方向发展,从细节着眼,规划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的韧性支撑。建设上,应大力发展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完善区域交通体系和应急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应急设施适当的冗余度与备用机制,以有效分散风险。在监管上,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完善城市环境的法治化、长效化监管机制。

第五,深化品牌资产意识,建设城市形象韧性。良好的城市形象韧性,能够帮助城市在应对危机和灾害冲击时更好地维系公众信心、市民凝聚和社会的积极预期。增强城市形象韧性的专业路径就是打造强势的城市品牌。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城市品牌形象的监测、维护和管理。

事实上,城市品牌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城市品牌建设应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一种需求导向的城市品牌规划、建设和治理努力,其目标是从满足人民细分需求出发,打造强势、正面的城市品牌体系;其实质是满足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承诺,包括建设城市文化、旅游休闲、投资创业、优美宜居等子品牌,以及优化城市品牌传播、打造区域品牌等。要通过城市品牌的合理规划和结构性优化、建设与发展,来推动城市迈向更高品质、更富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可以说,城市品牌建设是“注重需求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谋求城市整合营销是提升城市营销和品牌化投入产出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城市品牌打造过程中,应尽可能统筹城市品牌的不同维度,在城市的投资促进、旅游推广、人才引进等城市营销行动和相关子品牌建设中,加大资源、行动和过程的协同,达成营销的整合。并且这种整合还应顺应国际市场的特点和需要,延伸到城市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方面,让城市品牌精神一以贯之。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

编辑/汤悦晗

猜你喜欢
韧性产业链体系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产业链春之奏鸣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