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峰:乡村全面振兴 品牌筑基

2021-05-07 13:40陈璠
中国名牌 2021年4期
关键词:徐州市徐州蔬菜

陈璠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也曾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培育农业品牌,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通过强化规范管理,打造叫得响的品牌,能够有效增强现代农业发展质量。那么,江苏省徐州市如何擦亮农业品牌,推动农业发展?记者对话了徐州市副市长王维峰,请他解读徐州市农业品牌的发展之策。

《中国名牌》:党中央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徐州是江苏农业农村大市,农业人口多、农村占比大,“十三五”以来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取得哪些重大成绩,下一步,徐州市将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大的动作?

王维峰:近年来,徐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江苏省部署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目前,徐州市农业生产总值超 1000亿元,江苏第一;全年粮食产量超百亿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全国近8个百分点,高标准农田占比达7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数量在江苏领先。

徐州全市城乡供水已实现了一体化,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农村地区4G网络全覆盖,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超过99%,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7.2%,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70.4%。去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徐州召开,得到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同时,徐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21229元,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鎮居民、快于GDP增长,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年收入都达到6000元以上,四位一体的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徐州市创新实施以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为主要内容的“三乡工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国家宅基地改革试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一批重要国家级试点先后落地徐州市,“供银保”金融惠农模式荣获2020年度中国供销“金扁担”改革贡献奖。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城乡融合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今后一段时期,徐州市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动摇,按照总书记视察江苏提出的“两争一前列”总要求,结合徐州实际大力实施“12341”行动:即突出一件大事、抓住两个关键、健全三个体系、推动四个提升、聚焦一个行动。

突出一件大事即抓紧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徐州今年粮食种植面积要增加到1153万亩,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抓住两个关键即紧紧抓住耕地保护和良种研发攻关和推广,“十四五”末徐州高标准农田占比要达到95%、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100万亩;健全三个体系即农业新型经营体系、为农服务体系、农业品牌体系,争取用三年时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推动四个提升,一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效,二是提升富民增收能力,三是提升农村改革创新活力,四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聚焦一个行动即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加快村庄规划布局,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更高标准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我们有信心,徐州的乡村全面振兴未来可期。

《中国名牌》:近年来,徐州市通过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生态健康养殖,按照产业集群化的思路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现了“产业富民”和“农业品牌打造”这两项工作有机结合。徐州市在上述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王维峰:这些年来,徐州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农业加快向绿色化、优质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均有明显提升。

我们聚焦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持续在农业结构调优上拓思路、下功夫。全市形成了“粮食、蔬菜、畜禽、林果4大主导产业,大蒜、银杏、板材、花卉、食用菌、奶牛、肉鸭、观赏鱼8大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互联网+农业3大融合产业”互为依托、同步发展的“483”现代产业体系,设施农业面积、蔬菜面积、水果产量、肉类产量等10余项农业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不仅如此,徐州还立足域内特色优势产业,统筹生产、加工和市场物流等功能,重点建设了四大类、21个产业集群。以大蒜产业为例,我市大蒜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围绕大蒜初精深加工产业链较强,产业集群产值达到300亿元,2020年入选全国首批特色产业集群。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占比接近60%,有力推动了品牌建设、带动了富民增收。

徐州市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农业生产领域落细落实,以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削减化肥、农药施用量,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积极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不断加深徐州品牌农产品的“绿色印象”。目前全市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达到4000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江苏著名商标47个,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超过65%。加强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规模农业生产主体可追溯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主要地产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同时,市有关部门坚持将农业品牌建设作为一项贯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系统工程,深入推进实施农业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培育形成“徐州农好”1个区域公共品牌,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徐州大米、根茎类农产品、徐州甘薯4个分类区域公用品牌,徐麦、徐稻、徐薯、徐菜、徐蒜、徐蒡、徐果等一批优势产业品牌和县区特色品牌。徐州还积极打造企业和产品品牌,目前年限售额超亿元的企业品牌已到达20个,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品牌50个,形成了2个年产值15亿元级以上的产品品牌(维维豆奶、“ZLM”大蒜)、3个10亿元级产品品牌(广勤大米、华升面粉、众寻白条鸭)和5个5亿元级的产品品牌(开菲尔饮品、恒丰宝大蒜、新沂水蜜桃、天山雪饮品、六朝松面粉)。

《中国名牌》:当前,各地政府纷纷打造属于自己的区域品牌、地理品牌,以顺应消费需求升级的大背景。比如“徐州白蒜”等著名产品一直以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徐州市未来将如何更好打造这些“徐字号”品牌,如何打好农业品牌建设组合拳,让农业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

王维峰: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近几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推进农业品牌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未来我们将坚持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将其贯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过程、各环节,打通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向品牌要市场、要质量、要效益。

徐州市将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区域优势主导品种和产业,高质量编制实施“十四五”品牌农业发展规划。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三品”并重,以好品种为基础,以好品质为依托,着力打造“徐州农好”品牌体系;在发展目标上,至“十四五”末,全市集中力量再培育一批省内著名、全国驰名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健全完善以绿色优质农产品为基础、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的农业品牌培育体系;在落实措施上,坚持“四力”齐发,打好政府引导力、市场驱动力、行业协会组织力、企业和农户参与力“组合拳”,建立健全农业品牌认证、推广、保护、使用等环节体制机制,确保品牌规划任务落地落实。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品牌的生命线,只有把产品做到最好,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消费者才会购买,品牌才能做大。为聚焦品质农业,徐州将重点在“绿色化、标准化”上做好文章,大力推行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技术,积极争创“两品一标”品牌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分拣分级、预冷保鲜、仓储物流等处理能力,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优质生态农产品安全供给;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从品牌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流程进行管控,对已认定的品牌农产品进行动态监管,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并采取农业品牌信用分类管理,提高品牌“含金量”。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从政策支持、搭建平台、优化环境、营造氛围等多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引导和推进全市农业品牌建设再上新台阶。持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大奖补力度,放宽金融信贷政策。建立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与保护机制,加强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保护,督促农业品牌创建主体强化自律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

徐州还充分用好各类展会平台、宣传媒介,传播好“徐州农好”品牌故事,扩大徐州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要促进农业产业与重要文化遗产、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等融合发展,从单纯的生产性产品品牌向功能性、内涵性、多元化品牌拓展,提升农业品牌的综合效益。

《中国名牌》:目前,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等新兴农业产业形式层出不穷,很多特色农产品还卖到了网上,成了“网红产品”。那么,徐州市形成了哪些创新的品牌营销模式?未来徐州市还将使用哪些品牌营销的新模式,来推广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王维峰: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我们也积极搭乘农业农村“數字化”“现代化”快车,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品牌建设。

目前,我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全覆盖,全市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120亿元,“马庄香包”远销海内外,农村电商“沙集模式”远近闻名,农产品市场流通线上交易、线下配送成为常态化。

乡村休闲旅游也是徐州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品牌,目前全市已获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条,省级美丽宜居村超800个,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60 个,不少乡村旅游点成网红打卡地,“看着麦浪喝咖啡”成为现实景象。

乡村品牌营销模式趋于多样,直供直销、直播带货、微商、众筹、农产品认养等新模式应用广泛,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像大沙河苹果、沛县牛蒡、睢宁小花生、吕梁金杏、大洞山石榴等都是网红产品。新沂市水蜜桃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品营销模式,积极对接农超、农社、农校、农企,开设电商门店、官方微信、抖音平台、天猫旗舰店等网上平台,利用“直播”等新手段,不断扩大“新沂水蜜桃”影响力,唱响了“南有阳山、北有新沂”的江苏水蜜桃主旋律,这是我们创新营销模式推广特色品牌的一个典型案例。

《中国名牌》:俗话说,徐州的“菜园子”装满了上海市民的“菜篮子”,这说明徐州市在长三角蔬菜供应上功不可没。未来,徐州市将如何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并将优质蔬菜输出到更多地区?未来如何将徐州的蔬菜打造出更多特色品牌?

王维峰:徐州是全国五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蔬菜产业也一直是我市的主导产业,现在常年蔬菜种植面积600万亩,以占江苏 13.4%的耕地,产出了占全省30%的蔬菜和 33%的水果。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为扩大徐州农业影响、促进农业提档升级,我们瞄准国际大都市——上海,提出让徐州的“菜园子”紧密连接上海人民的“菜篮子”,以常年保供、四季保鲜的优质时鲜蔬菜,丰富上海市民的绿色消费需求,把徐州的优质农产品放在上海同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同台竞争。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已经由最初的2家增加到目前的27家,去年向上海输出各类优质农产品100万吨,成为了上海消费者信得过的“菜园子”。

围绕蔬菜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在生产、流通、市场等多环节继续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不断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在生产方面,重点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上下工夫,引进推广一批适应设施栽培、加工出口、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的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一批“减化肥、减农药+生态循环”绿色生产技术,提升设施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装备化水平。“十四五”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将稳定在600万亩以上,蔬菜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在流通方面,重点抓好蔬菜冷链流通体系建设,布局一批规模较大、功能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加强蔬菜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在市场方面,徐州市重点抓好经纪人队伍培育,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健全农产品供需信息收集发布机制,畅通供需信息对接渠道;继续组织供需市场多层次、多渠道的对接活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开拓全国市场,在更大范围打造和提升“徐菜”品牌。

猜你喜欢
徐州市徐州蔬菜
徐州市深入开展“拆牌、破网、清通道”专项行动
疫散待春回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奇怪的蔬菜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蔬菜
徐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