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网络神医”,须铲除生存土壤

2021-05-07 13:38龙敏飞
廉政瞭望 2021年4期
关键词:祖训神医科普

龙敏飞

相比电视广告,近年流行起来的私域营销成为假医生和假专家的“沃土”。据相关报道,2019年以来,国内法院终审宣判的在微信端冒充医学专家卖假藥、销售“医疗服务”且被定性为诈骗罪的案件共22件,其中涉及“假医生”328人,2.9万余人受害,涉案金额高达1.9亿元。

无论是此前的“电视神医”,还是如今的“网络神医”,基本上有一些共性。比如,有一整套完整的话语模板,如“相互信任是第一步,如果一分钱的诚意金不愿意支付,老师担心配方被浪费”“老师八十高龄了,在乎的不是你的钱,在乎的是效果、是口碑”“经过一个月的思想斗争,我作出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等等。

再比如,针对性很强,“神医”治疗的基本上都是慢性病、两性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等。一方面是患者有需求,心理又焦虑,另一方面“神医”有骗术,且是团队操作,懂一定的患者心理学,如此一拍即合,自然容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些“网络神医”之所以存在,无非是打了网络问诊的“擦边球”,让患者在鱼龙混杂的环境中失去辨别力,被“话务员”牵着鼻子走。

只可惜,对患者来说,相信了所谓的“神医”,除了钱包神奇地瘪了一些之外,并无其他神奇的地方,这也导致相关的医疗纠纷极多。

对受害者来说,损失的不只是金钱,耽误治疗时机,还可能失去健康乃至生命。2016年魏则西之死,便是一个触动人心的悲剧。这样的现实,值得关注、重视。

关注健康是全民的诉求。据《2020抖音数据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抖音平台个人医生类活跃账号占比78.5%,累计发布视频超过3万条,获得4.4亿次点赞。”这证明一点,大健康产业的辐射是无孔不入的,而关注健康早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面带“ 忧国忧民”神色的神医,也要“违背祖训”把祖方无偿献出来。

而健康中国发布的《2019年健康科普视频洞察报告》则显示,“超9成用户观看健康科普相关视频后,对于医疗信息、专家问诊、挂号等服务有明确需求;从医生角度来看,有9成以上医生对生产健康科普视频感兴趣。”这意味着,给公众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医疗网络环境,也是现实的需要。

要铲除“网络神医”的生存土壤,需要多措并举。对个人来说,需要提升甄别真假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更多科普信息,提升个人的科学素养。对家庭来说,子女应该帮助父母从各种过载的医疗信息中走出来,减少他们对“神医”们的畸形迷恋。

网络平台不应只看到“神医”们带来的流量经济,任其肆意生长,而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不给“神医”们表达自己的空间,既是堵住招摇撞骗的渠道,也是维护平台自身形象。

对监管部门来说,不仅要依法打击各类所谓的“网络神医”,更应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神医”的运作团队进行严厉打击,以形成更大的震慑力,向全社会揭开这些“神医”的神秘面纱,让人人都识破“网络神医”的运作机理。

归结到底,治理“网络神医”还需形成全社会的合力。“网络神医”四处招摇撞骗危害不浅,只有釜底抽薪之举,且全社会共同发力,他们的生存空间才会被挤压,网络医疗环境也才会更加清明。

猜你喜欢
祖训神医科普
神医的烦恼——浓度与配比
祖训,一件最有价值的传家宝
科普达人养成记
祖训:理念与实践
寻找绝世神医
书法欣赏
陶“神医”的糖葫芦
祖训家规重传承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