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怡
小时候外婆常带我去听戏,那时,年幼的我听不懂晦涩婉转的词曲,也不明白舞臺上的演员低吟浅唱些什么。如今的我已不是孩童,能渐渐读懂那戏中词,皆是凡心之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乌镇,简陋的戏台上,几位梨园弟子咿咿呀呀地唱着:“玉石桥斜倚把栏杆靠,鸳鸯来戏水,金色鲤鱼在水面朝,啊,在水面朝……”他们鬓发如云,细眉入鬓,凤冠霞衣遮住了原本的眉目,男儿身扮成了女娇娥。台上人轻唱着,唱着潮起潮落,唱着兴盛衰亡,台下是匆匆过客,不闻其声,不改颜色。
只有几位老人晒着太阳,眯着眼,边听戏边用手在膝头轻轻打着拍子。路过的外婆挪不动脚步,听着那咿咿呀呀的旋律,眼中渐渐放出光彩。“外婆,前面是小吃街,可热闹啦,咱们赶紧过去看看吧!这台下都没几个人,有什么值得看的!”外婆却看都没看我一眼,道:“值得,他们做的都是值得的。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好东西不能丢呀。”
值得吗?我茫然不解地坐下来和外婆一同听着熟悉的《贵妃醉酒》。我抬头望向舞台,与那位“贵妃”的目光相撞,他掩去了自我的情感,绘着那女子的模样。眼中,依稀闪着晶莹的泪光,酒入愁肠愁更愁,杨玉环心中的懊恼、嫉恨、空虚被他展现得淋漓尽致。时间好像在这一刻停止,我读懂了贵妃的心碎,也明白了外婆的话:中国戏曲,值得他们坚守。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他们依旧坚守初心,唱了一幕又一幕,舞了一曲又一曲,让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闺中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
他们唱过了三月春帷未揭、跫音未响的春之浪潮,也唱过了夏日的荷塘清风,也唱着落红的情深似海与冬雪的晶莹迷人……携着他们的初心在戏台上寂寥却不孤独地奔跑。
无画处皆成妙境,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沉醉百年采茶调,衣襟总带黄梅香。诸君漫说登场好,曲部风流斗巧妆。戏中人的用心演绎是值得的,奶奶对戏曲的喜爱是值得的,往大了说,传承,坚守,不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何尝不是一种值得呢?
想到这里,我沉下心来,静静听着,细细品着。在这个奔跑向前的时代,以一份执着、坚守的心来追求经典,亦是值得的。
教师点评
时光把流年偷换,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戏曲“门前冷落鞍马稀”,它还值不值得观众喜爱呢?还值不值得人们传承呢?从毫不在意到迷茫再到坚定,小作者明白了坚守经典的意义,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再次辉煌的希望。
(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