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荣
话说美国广告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互黑事件。
先是百事可乐拍了一个广告:有个小男孩在自动售货机买了两罐可口可乐,用来垫脚,以便够到高处的按钮可以买一罐百事可乐,然后他扔下两罐当垫脚石的“可口可乐”,离开了。
可口可乐马上拍了一个广告反击:同样是一个小男孩打开冰箱,够不到高处的可口可乐,他拿出放在冰箱低处的两罐百事可乐来垫脚。小男孩拿到可口可乐之后,把当垫脚石的两罐百事可乐放回原处,然后关上冰箱门走了。这个广告的潜台词是,虽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请注意,可口可乐客户的素质比你百事可乐的高。
广告制作有创意,才能吸引眼球,心随我动;同样,记叙文写作有创意,才能不落窠臼,更有新意。何谓“创意”?它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其基本抓手有三:
一、细节要量身定制。
细节想让读者怦然心动,心有戚戚,就要量身定制。作者只有审视时势、地域、身份、情境等的差异性,才能刻画出“这一个”细节来,只有刻画出了这种具有独特创意的细节,才能让读者拍案称奇,铭刻在心。齐白石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即为此理。
在2005年高考文题“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中,江苏一位考生凭借下面这个细节斩获了满分。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很久。(《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文中平凡的妈妈,用不平凡的母爱充实了女儿的成长过程,自然而然地扣紧了题意。受其影响,时至今日,仍有学生在让亲人啃着自己吃剩的桃核、梨核、苹果核……殊不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还有多少家庭买不起一两个水果的呢?这不是“卖惨”吗?那么怎样来量身定制细节呢?请看邱凯同学的创意:
我拿起西瓜就吃了起来,突然,我感到有点不大对劲!我想了一下,对了,这西瓜咋没有种子呢?难道老妈买的是无籽西瓜。哇!我借着台灯的光,看了一下我手中的西瓜,顿时,我的心颤了一下。原来,这个西瓜并不是无籽西瓜,而是老妈将种子一个个挑了出来。我看着那些凹洞,心里顿时有了一股暖意。难道这不正是幸福么?(《幸福之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的丰富,母爱也从“省瓜(怜惜之心)”发展到了“省事(体贴之心)”,从物质层面发展到了精神层面。母爱的主旨基本一致,但两位作者所描写的细节都是独一无二,都是“我的”创意。
二、情节要另辟蹊径
诗人汪国真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同样,老套的情節设计常常让读者看到开端,就能猜出结局。要想激起读者的阅读冲动,就要用“创意”来突破既有的模式和套路,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另辟蹊径,设计出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请看黄兴蓉的《山果》:
一天出差,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
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满是补丁。谈话中得知,小姑娘14岁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收了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涧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
“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的有干粮。”
我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
有人问:“多少钱一斤?”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旅客纷纷来买。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
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四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50元,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姑娘哭了。
此文如果就此收篇,就是这样一个老套故事:山果穷困→乘客施助→山果感恩。为此,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讳的却是真的完了。”那么怎样来另辟蹊径呢?请看作者的创意:
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她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时穿,阿婆……我叫山果……”
俗话说:“救得了急,但救不了穷。”山果在乘客们的帮助下暂时度过了难关,但是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她还要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还会遇到一道道的坎,她能克服吗?她能迈过去吗?这就让读者放下的心再度提了起来,“临窗道别”这一幕使情节再生波澜,又生余味,让读者的纠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意旨要层楼更上
作家梁晓声说:“不能只写现实是什么样的,更要写现实应该是什么样的。现实主义不是一面镜子,只会呈现人的欲望、愤懑和自私;它是一双有信仰的眼睛,透过现实,可以看到人性温暖的地方。”而“现实应该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客观现实中还没有的世界,它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超越,所以只有通过作者的创意,方可创作出来。
广场舞扰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说都扰到国外去了。我们如果在作文中止步于对跳舞的大妈进行声讨,只能算是一个愤青。那么怎样来让读者“看到人性温暖的地方”呢?请看姜理同学的《无声的广场舞》:
这篇文章写的是学校对面小区大妈,她们跳广场舞的音乐常常打断“我”的做题思路,但有一天音乐却突然停了,为了解开谜团,下晚自习后“我”去了小区的广场。
猛抬头,我发现每个大妈耳朵上都戴上了一个黑乎乎的东西。
一套广场舞结束,一位热心的大妈笑眯眯地向我们走来:“放学了,怎么还不回家呀?你们以后不用再担心我们打扰你们学习啦,跳舞虽然锻炼身体,但我们也不能打扰到别人啊!你们看,我们现在都用蓝牙来放音乐统一节奏啦!”说着还指了指耳朵上那个黑乎乎的东西。她又跟我们闲聊了几句,便回到队伍中继续跳舞了。
我忽然想起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讲的是重庆12位广场舞大妈为了上羊年春晚,集体去整容。我在心底不禁默默地将这12位大妈与小区大妈进行着比较:整容的大妈只美在一张脸上,而小区的大妈却美到了一份情怀上。我想,如果让我从这两支队伍中选一支上春晚,我一定选小区的大妈!
戴着蓝牙的大妈们在皎洁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我觉得这是我所见过的跳得最美的广场舞。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为此,既要想着“利己”,也要想着“利他”。“利己”是人的天性,而“利他”则是人性的光辉。这篇文章姜理进行了创意,他让大妈们戴上了“蓝牙”,从而实现了从“扰民”到“睦民”的超越。这不仅体现了小区大妈的“体人之心、谅人之怀”,而且也给读者以深刻的人生启迪——要想与人和谐相处,如果不能做到既“利己”又“利人”,也必须守住“利己”而不“损人”这条底线。
创意,可以让生活别有滋味,作文别开生面。笔者坚信,你的创新思维养成之日,就是创意之文铸成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