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晨
在竞争激烈的航运市场,约有62%的船舶因大面积污底可能需要额外增加最高达57%的动力。“海若1号”和“菁华1号”智能清洗作业平台,以2800㎡/h的清洗效率,解除了广大船东和航运企业的心头之痛,成为中国智能水下清洗商用化服务领域的开创者。
带团攻克这一技术难题的她,把本人姓名中的一个字给了“菁华1号”,希望这个平台成为产业报国、智能兴海的中流砥柱。
如今,她领导的团队继续赋能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和绿色港口智慧服务升级换代,为助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她就是飞马滨(青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羽菁,一个敏于抢抓商机,长于战略布局的先行者。
2019年,一位女工学硕士被船舶的污底数据吸引住了。
这份可能滑过无数读者视线的研究报告,竟电光石火般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智能海洋装备与服务产业的升级换代。率先挥师这个细分领域的工学硕士,就是新近荣获“2020中国经济影响力人物”大奖的飞马滨(青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马滨”)董事长刘羽菁。
由于在水下智能清洗、智慧船舶等多个产业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和智能生态构建能力,飞马滨迅速吸引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平台研究所、百度智能云生态、旷视科技、“一体化指挥调度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智能产业研发领域的实力机构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
短短一年多运营中,飞马滨聚焦海洋科技创新和航运产业数字化核心领域,在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和绿色港口智慧服务升级过程中创造了诸多创新案例。为此,企业先后荣获第十七届中国货运业金轮奖、新时代中国经济创新企业(2020年度)、2020中国航运业十大科技创新企业等荣誉称号。
刘羽菁家乡在辽宁沈阳,她是中共党员,工学硕士。在创办飞马滨之前,刘羽菁有过在央企的工作履历,她还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方面做过一些创业项目,并使其成功上市。
2019年,正当愈演愈烈的贸易战撕裂着工商界人士的神经时,刘羽菁却被船舶的污底数据拉直了视线。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羽菁看到一组研究报告:第三方调查机构Safinah Group对2015-2019年期间249艘船舶上坞数据跟踪分析结果显示,超过62%的航运船舶水下存在超1000㎡的藤壶覆盖。研究表明,船舶污底覆盖率10%时,船速15节的船舶维持航速需增加36%的额外动力;覆盖率48%时,维持航速需额外增加动力最大值57%。这是一组惊人的数据。
“62%的船舶维持航速可能需要额外增加动力最大值为57%”,这个样本信息传递出航运企业长期背负着额外的经营成本。
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19全球海运发展评述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船队运力总规模为19.7亿吨(DWT),较上年增长2.61%。这一增长率为近十年来最低,但航运市场仍然运力供给过剩。
在这样一个增长趋缓、竞争激烈的生意中,还有相当惊人的成本是被船舶污底给“吃掉”,或者说白白地浪费掉了。
对于用心捕捉商机的创投者来说,谁能帮助船东们把这些被“吃掉”的成本抢回来,谁就是开创下一个蓝海市场的王者。
这就是刘羽菁被这组数据吸引的原因。
刘羽菁和她的团队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船舶清洗主要以船舶上坞和潜水员人工物理刮擦清洗为主,广大船运企业面临着停航长、成本高、伤油漆和潜水员水下清洗危險系数高、打磨效率低、不透明等关键痛点问题。
《2019全球海运发展评述报告》中也指出了各大港口作业优化的竞争热点:2018年,船舶在港口停留时间的中位数为23.5小时。具体而言,干散货船平均停留2.05天,而集装箱船停留时间平均为0.7天。船舶挂靠一次平均需用0.97天。
报告中分析说:对港口而言,越短的挂靠时间意味着该港口效率和口岸贸易环境竞争力越高。为尽量减少船舶在港时间,港口、口岸单位和政策制定方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优化挂靠流程,贸易和交通便利化,港口操作优化。
也就是说,刘羽菁发现的不只是一片创业的蓝海,更是一个促进各大航运企业、港口等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优化的重要抓手。
“我国是海洋大国,但是海洋智能装备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距离欧美、新加坡等先进国家的海洋装备和港口服务水平还有很大距离。对于船舶污底,在国内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人工方式清洗为主。经过调查发现,国内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或研究所能提供真正商用的智能水下清洗服务。”刘羽菁满怀使命感地向《中国商人》回顾了她果断创办飞马滨的初衷:“我们决定进入这个领域,决心以中国人自主的科技改变国内海洋装备和港口服务水平落后的局面,产业报国、科技兴国、智能兴海。”
刘羽菁锁定了以智能水下清洗为主导的海洋科技创新和航运产业数字化核心领域,决心实现我国智能水下清洗零的突破,她是有技术实力作为后盾的。
此前,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创业过程中,刘羽菁带领的研发团队在“无人全自由度远程控制、柔性自适应空化技术、水下通信和水下视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方面都有着长期的积累和储备,同时跟国内的相关顶级院所也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合作关系。
2019年8月,刘羽菁创立飞马滨,聚焦水下智能清洗、智慧船舶、智慧航运、港口数字孪生等多个板块,加快了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化研发和商用化推广。
此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先后有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平台研究所、百度智能云生态、旷视科技、“一体化指挥调度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智能产业研发领域的实力机构成为飞马滨的战略合作伙伴。
这是一场快速整合智能产业研发和应用领域关键选手的合纵连横,同时也是彼此互相加持的强强联合。
雄厚的技术根基和研发团队,为飞马滨快速开发产品化、商用化的智能水下清洗平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据刘羽菁介绍,截止目前,飞马滨已获得19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水下智能清洗机器人“海若1号”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创了国内海洋智能绿色清洗服务的先河。
飞马滨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智能清洗机器人“海若1号”和“菁华1号”智能清洗作业平台,由智能水下多功能机器人、柔性负压空化清洗系统、智能水下机器人作业母船、大数据综合监控平台和远程控制及安全检测系统等服务模块组成,具备全天候、全船型、全场景(锚地、港池)、全路径(岸边、水上)的智能清洗服务能力。
年吞吐量近2000万吨的潍坊森达美港是山东省的重要港口之一,也是在2020年4月8日首家与飞马滨签署智能清洗业务合作协议的客户。
在一年多的合作验证过程中,潍坊森达美港等合作方认为,“海若1号”和“菁华1号”智能清洗作业平台解决了传统船舶海洋附着物清洗面临的停航长、成本高、伤油漆等关键痛点问题,具有清洗效率高(2800㎡/h)、清洗覆盖率高(100%),柔性空化技术实现作用力多向、均衡、可控,100%不伤油漆等核心特点;其水下图像增强技术使得清洗过程可视可记录,清洗后航速提升、油耗下降、效益提升,与国际同类型产品及人工清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同时,“海若1号”和“菁华1号”智能清洗作业平台还有一个深受欢迎的优势:这个智能清洗系统可以在船舶靠泊作业的同时自动高效清洗,有助于提升港口、船东和航运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对于希望不断缩短挂靠时间,提升港口效率和口岸贸易环境竞争力的各大港口城市而言,飞马滨带来的更是一场急时雨。
世界第一大港口集团——山东省港口集团直属的青岛港也是最早与飞马滨建立业务关系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
青岛港是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五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六位的国际知名大港,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长期以来,青岛港致力于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凭借山东港口集团一体化改革发展带来的平台优势,不断延伸港口产业链和服务链,持续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飞马滨以其先进的智能装备和高品质的服务赢得了青岛港的认可,双方通过强强联合提升客户体验,帮助船东们降低船舶运营成本,助力绿色智慧港口建设。
自2020年7月携手青岛港进行商用化推广以来,飞马滨已先后为科考船、集装箱船、散货船、多用途船、客滚船、拖轮等多种类型船舶提供水下清洗作业,获得了广大船东的一致赞誉和行业协会的高度认可。
刘羽菁介绍说,在与青岛港合作推广水下智能清洗业务的过程中,“海若1号”和“菁华1号”智能清洗作业平台也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非常考验。
以载重达1.5万吨级的集装箱船海丰东京轮为例。飞马滨为其提供清洗服务时正值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飞马滨在作业中采用辅助船贴靠母船夜间作业模式,清洗检测作业过程中不需要跟港口人员及船上人员接触,不需要登岸登船,从而实现清洗服务过程中疫情安全可控,清洗效果良好,夜间作业流畅。
此期间,海丰东京轮在青岛港停靠装卸货11小时,飞马滨在其停靠时间内完成全部作业。整个洗过程历经3.5小时,清洗面积3550平方米,效率为1000平方米/小时,速度快、效率高、性价比高,赢得了客户的赞誉和较高评价。
相对于海丰东京轮这样的商用船舶,海大号科考船对于水下智能清洗则有着更高的专业性与安全性要求。海大号属科学考察船,隶属于青岛海大海洋能源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船体上有多个声呐及精密探测设备,对水下作业服务要求较高。
在服务海大号科考船的过程中,“海若1号”水下机器人通过清洗前位置检测,清洗中精准走位灵活避让,实时呈现船底位置等精准作业措施,对于探测设备区域进行了有效保护。
面对海大号科考船的挑战,“海若1号”水下智能清洗机器人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打消了船东方害怕损坏探测设备的顾虑,也更加坚定了船东方与飞马滨合作的信心。
PICC(中国人保财险)及船东现场观摩了智能机器人水下作业过程,对“海若1号”机器人水下清洗检测服务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目前,PICC已与飞马滨科技签订了清洗质量承保合作协议。
据刘羽菁介绍,在成功推进水下智能清洗业务商用化发展的基础上,飞马滨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聚焦船舶货仓、压载水仓的清理減负以及船舶龙骨、海上大型施工平台、远海养殖等设施安全检测和清理服务,从而全面促进海洋生态保护,助力海洋绿色发展。
其中,飞马滨基于智能无人系统算法与船岸协同控制系统,赋能于青岛港轮驳公司智能拖轮建设项目,实现了智能航行、智能机舱以及集成平台等功能性应用;智慧港口监控与管理大数据决策系统,通过数字孪生仿真平台,可对港口生产作业实现360度全方位监控,为港口系统验证、维护管理、指挥调度等提供辅助决策依据;集装箱码头调度与堆场运输全链条无人化改造方案,实现了无人集卡在货物到港、装卸、转堆、仓储及出港的全周期作业车辆混流调度和精准控制,在青岛港QQCTU集装箱码头进行业务验证,为传统集装箱码头改造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这些系统的核心优势,是以技术和数据要素驱动,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通过高精定位、实时通讯、远程调度、数字孪生和仿真逻辑推演等,与港口作业系统(TOS)、设备管理系统(ECS)实现四位一体无缝对接、协同一体、高效闭环,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从而精准构建以港口生产、运营、指挥、调度、管理/治理以及港区上下游产业协同体系为核心的港口智慧运营大脑,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飞马滨正在打造以青岛为中心覆盖全国的船舶高端服务产业聚合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整合相关产业链,构建一个智能服务生态体系。
刘羽菁预见,这些业务布局将进一步增强飞马滨配套服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塑造青岛国际化航运服务的新形象,催生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动能,助力青岛在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中取得新的突破。
在带领飞马滨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刘羽菁也是一个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据了解,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危难时期,刘羽菁和飞马滨发扬党建引领精神,积极参与抗疫,在大力投入研发攻关的情况下仍累计捐款120元万助力青岛和全国的疫情防控狙击战,受到各市区政府和机构赞赏,被青岛市慈善总会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赠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