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亮 高 明 于丽文 田立双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肌腱和关节等软组织损伤、变性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该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中晚期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局部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肩周炎,俗称“肩痹”“五十肩”“冻结肩”和“肩凝症”。指肩痛和肩关节活动性的临床症状。这在50岁左右的人中,很常见,所以为“五十肩”。肩周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中医治疗效果显著,笔者采取条口透承山针刺配合局部取穴对患者进行治疗,见研究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软伤科治疗的5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0.8~63.7岁,平均年龄(56.4±0.99)岁;病程2.5~4.3年,平均(3.35±1.07)年。试验组年龄51.5~61.5岁,平均年龄(55.4±0.98)岁;病程2.3~4.5年,平均(3.22±1.08)年。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医诊断依据慢性劳损、筋骨损伤、气血亏虚以及风寒湿重,患者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且多为体力劳动者的慢性病。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见到骨质疏松症。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肩周炎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接受过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疗效指标观察的治疗措施,心脑血管以及伴有肝脏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者;伴有肾脏、造血系统,以及精神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以及肩外伤者,如肩肿瘤、结核和类风湿关节炎、中风后遗症和心胆疾病伴反射性肩痛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①疼痛处理,可以采取超短波、熏蒸、按摩、牵引等方式进行止痛,如果疼痛影响睡眠可以口服消炎药镇痛。②保护肩关节,防止肩关节受凉、挤压、受伤。③适当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黏连。④对日常生活进行指导,防止疾病再次复发。试验组采取针刺治疗,采取条口透承山穴,对患者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之后使用2.0~3.0寸毫针,医生右手进针,在患侧条口穴处,先采取直刺,当针刺深度达到1.0~2.5 寸时,将针刺方向改为透向承山穴,之后医生采取提插捻转法运针,医生感觉针下“如鱼吞饵”后停止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让患者患侧肩部做适当的上举、外展、内收、后伸等活动肩关节,每个角度控制在5~10 s,叮嘱患者活动的角度可以逐渐从小幅度开始,最大幅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如果患者病情严重不能运动,医生可以协助患者进行运动,患者稍能自主活动后,鼓励患者保持角度5 s。每次手法操作10~15 s,操作5次,之后进行其他配穴针刺。配合局部取穴:颈夹脊、百会使用1寸毫针采直刺,手法为平补平泻;肩井、风府直刺0.5寸,采取补法;曲池、外关采取1.5寸毫针直刺采取泻法。7 d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4.2 观察指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疗效判定。在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进行肩关节活动到某一部位的疼痛强度,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0分无疼痛,10分疼痛不可忍受。肩关节活动度:采用肩关节活动度评分(Melle评分),对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评定,主要为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椎、手到脊柱、手到嘴5个动作,分数为1~3分,病情越重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评分(ADL评分),对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评分主要包括穿上衣、梳头、翻衣领、系围裙、使用手纸、擦对侧腑窝、系腰带7个动作,每个动作可评1~5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2.1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Melle评分、ADL评分比较试验组Melle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Melle评分、ADL评分比较 (例,
肩周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早在《针灸甲乙经》提及“肩痛不可举,引缺盆痛,云门主之”形象的描述疾病的临床症状,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云:“凡人肩冷臂痛者,每遇风寒,肩上多冷……此以阳气不足,气血衰少而然”说明阳气不足,感受外邪是疾病的主要原因。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针刺,条口穴是临床上治疗肩周炎的经验穴,《灵枢·始终》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为条口治疗肩周炎提供理论基础,“条口透承山”为远端取穴,充分体现了上病下治,并且条口穴位置比较特殊,在足阳明胃经,位于上、下巨虚之间,在丰隆穴的内侧,为机体内清浊之气交换转输的关键部位,刺激条口可以快速带走机体内的瘀血恶气,调气血运行,激发经络的运行,改善全身气血运行,疏通气血,散寒止痛的作用[3]。此外,笔者采取透刺针法,可以直接沟通表里两经,加强经络与经络、俞穴与俞穴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对于久病之人,顽固之疾,透刺可以达到“阴阳相求”。正如《灵枢·刺节真邪论》云:“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的论述。此外,透刺针法可以激发体内气血的运行,加快邪气的外出,加速正气来复,透穴可以促进得气,《标幽赋》云:“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可知得气与疗效之间有重大关系,通过透针法可以提高得气概率,提高临床疗效[4]。此外,透刺可以减少对皮肤的损伤,一针担多穴,针刺一针从皮下深处透到另一穴,在减少卫气损伤的同时,又起到针刺两穴的效果。正如《素问·刺要论》所说:“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由于卫表为机体的第一道屏障,因此透针可以减少刺破皮肤的次数,减少对卫气的损伤[5]。在本试验中,笔者采取条口透承山穴的同时又采取局部取穴,肩井、风府、百会等局部取穴,激发局部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曲池、外关为远端取穴,起到经络所至,主治所及的作用。以上穴位合用,治疗肩周炎,起到止痛、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