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7)
伴随频段划分的明确,一般情况下,可将可用频段分成以下几种,也就是2.6GHz、3.3至3.4GHz、3.4GHz至3.6GHz、4.8GHz 至5.0GHz 等。对于2.6GHz 来讲,有着较为理想的穿透性能,能够达到馈入支持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需加以分析同频组网的干扰。站在理论的角度上来分析,针对3.6GHz 损耗而言,能够借助双路增益、提高灵敏度等方式,来达到弥补的目的。而以4.9GHz 损耗来看,不易实现同点位覆盖,难以和sub 3G 进行耦合,除此之外,无论是运用场景,还是产品的节奏,都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现有的存量频段而言,是能够支持5G 系统的演进的。在不同的频段,就穿透损耗而言,各材质有着一定的不同,以空间损耗为参考,与2.3GHz 以及2.6GHz 相比较,5G 室内覆盖大概提高2dB 至3dB 的范围,与3.5GHz 相比较,大约增加4dB 至5dB 的范围,与4.9GHz 相对比,大概提高7dB 至10dB 的范围,表1所示为损耗差值估算。
表1 损耗差值估
面临今后5G 的演进,优化室内分布系统,是存在约束性的。对于系统改造来讲,与无源器件有着很大的联系,支持频段介于800MHz 至2.7GHz 之间,在频段超过3.5GHz 的情况下,是难以进行支持的,虽然可以支持2.6GHz 频段,不过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指标恶化,从而不得不进行更换处理,这样的指标如驻波比。另一方面,难以支持4*4MIMO,对于以往DAS 来讲,要能够支持四路室分,由此需具备四路馈线。即便增加器件数目,也难以使工程落地,显著提高建设成本。与此同时,因为有着线路老化的情况,再加上路径的不同,从而极有可能致使双路不平衡,难以确保体验,另外有着很多的无源器件,不易实现对网络问题的定位,难以有效将故障排除掉,维护改进难度始终属于无法处理的问题。对于以往DAS 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演进方式:借助以往DAS 系统,实现对5G 信源的馈入;不变动原系统,叠加室分5G 单频,需要配置有关的设备,比如RHUB设备;通过对pRRU的使用,进一步取代DAS系统。图1所示为5G 演进方案。基于相同点位,直接连接5G模块;多模级联方案,添加5G 模块,与以往4G 模块进行相连;借助一体化模块,进一步取代原有模块。以设备以及线缆来分析,如果预留网线没有超过一百米,则支持同点位直连,如果超过一百米的话,则需添加混合缆;存量属于Cat6A 网线,而且没有进行预留,则要添加混合缆,并添设光Hub,以便能够提供支持。
图1 5G演进方案
一般而言,有着很多的存量DAS 单路,不易进行改造,而且难以确保性能。结合实际的容量,并根据覆盖所提出的需求,基于对各场景的分析,进一步来改造DAS:对于3.5GHz 的系统,是不能进行支持的,综合考虑费用以及任务量,应当部署数字室分;针对2.6GHz 的DAS 系统,是能提供支持的,基于一些容量相对较大的场景,比如车站,不易进行双路改造,同时难以提供4流支持,此外吞吐量不高,不能符合场景需求,基于这样的情况,也应当部署数字室分;可向2.6GHz 的DAS提供支持,而且场景需求一般,可以借助原有DAS 系统,以便能够减少建设费用。对于2.6GHz 改造而言,需要进行有关的配电改造,并根据NR 宽带,加以分析传输要求。针对电源部分,因为RRU 宽带得到一定的增加,再加上功耗的提高,因此对于一些场景改造而言,需要加以分析RRU 供电。而以传输部分来分析,需要根据一系列参数,比如载波数,进一步来计算带宽需求。对于5G室分来讲,由于所需费用相对较多,满足以下条件的场景,要侧重于保障,也就是容量相对较高、用来进行示范演示的,符合竞争与增强移动宽带业务场景。对于已经存在系统场景,而且没有5G 室分,可进行一般改造,以向5G 提供支持;针对竞争对手,若不存在5G 室分,则需要全面考虑业务发展情况,来判断有没有必要建设5G 室分。如果没有DAS 场景,可以充分结合场景,建设相应的系统,比如光纤分布系统。
以多个维度为着手点,比如投诉以及网络负荷,针对现网场景,对其开展相应的分析。以交通枢纽来分析,其是一种容量很大、价值很高的场景,这一点同样体现于医院场景,有着诸多的特征,比如用户较为密集。而以住宅小区来看,这是一种投诉率很高的场景,尤其是高层小区,用户密度较为普通,流量有着增加的趋势。基于交通枢纽建设费用的比较,以造价为参考,与原有DAS 系统进行对比,皮基站的相对较高。对于交通枢纽而言,考虑到是一种较高价值以及流量的场景,建议采取皮基站方式建设。与4G 设备相比较,在很多方面5G皮基站设备存在很大的不同,比如信号宽带,除此之外,再加上一系列参数的提高,使得5G 成本被增加,这样的参数如通道数。伴随业务日益成熟,再加上设备持续的更新,相信会使成本得到优化。对于医院场景建设来讲,既有人员密集的门诊大厅,也包含多隔断的住院部场景,使用数字化室分建设,需投入更多的造价,为了能够减少建设费用,基于不一样的区域,建议采取内置/外接天线方式。另外以案例比较来看,基于对皮基站以及DAS 的考虑,加入低费用建设方式,并且改进皮基站建设。
对于住宅小区场景,建议采取微站覆盖处理方式。从覆盖上来分析,与射灯天线的方式相对比,该种处理方式有着更为理想的覆盖能力;另外从容量上来看,采取微站处理方式,更易于进行分裂以及扩容。实际上,基于相同的楼宇覆盖,站在费用的角度上来看,表2所示为住宅小区场景比较。在DAS 处理方案中,有一半成本源于设备,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会造成设备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与原有DAS 成本相比较,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充分体现于楼宇数目变多的情况。针对单个场景,基于成本结构,比较各种建设方式。
现如今实施数字室分建设,以设备成本来分析,所占的比例呈现增长的趋势,今后主设备和各场景的建设,应当加以分析优劣性匹配。针对以上各种建设方式,通过成本分析能够得知,对于价值很高、流量相对较大的场景,实施4T4R 的方式,能够支持相对较高的容量,不过需投入较多的费用。以5G 产品来分析,正处于不断演进的过程,在室内覆盖初期,应当加以掌控规模,充分结合业务需求,对于满足以下条件的场景,要侧重于保障,也就是用来进行示范演示的、有着较为理想的容量,并且能够满足业务要求的场景,应当优先选择皮基站方式,而对于场景需求一般的,可以采用别的方式,比如原有DAS 系统方式。
表2 住宅小区场景比较
总而言之,可采取2种方式,来实现室内覆盖的演进,一种是DAS 系统方式,另一种就是分布式皮基站。基于各种频段,针对室内覆盖演进,文章对其适用性以及约束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多种演进方式,给出相应的演进思路,探讨了各种建设方式的投资,在全面比较的基础上,获得有关的演进思路以及对策,可为今后的室分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