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丽 杨正泽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高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既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国内高校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以安顺学院为例,对学校理科、工科、文科及艺术4个专业类别学生就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758份。经分析整理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学生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理念落后。在对创新创业认识的调查中,48.15% 的学生理解创新创业就是开一个公司或企业,30.31%的学生认为是开发一项创新项目。23.48%的学生认为只要是能赚钱的工作就是创业。在对创业领域的选择调查中,近50%的学生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80%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1]。深挖原因后得知: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创业不现实,很多学生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创业主动性,他们不想主动学习和研究,对创业的热情度不高。二是软硬件建设滞后。在对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的创新创业平台的调查中,近80%的学生希望学院提高创业教育指导及硬件设施。究其原因,学校创新创业师资缺乏、创新创业训练软硬件平台也甚少、实践基地也不足。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引导、师资及软硬件平台方面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调查分析学院创新创业现状后,本文以计算机大类专业为例,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素质上,无论是创业实践经历还是专业训练部分。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给学生有效地传输知识,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作用,才能激起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因此,必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以此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纯比赛或鼓励大学生创业,它是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因此,必须制定系列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融入专业培养方案中,形成完善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以学校计算机大类专业课程为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技术技能意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即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和要求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意识、创新意识为核心,同时,“以创新提升技能,以技能促进创业”,制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职业化综合训练”“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管理与职场礼仪”“职场实践指导”“专业项目实战”等相关课程,并将课程融入计算机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3]。
在专业优势的资源和背景的支持下,将创新创业与专业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创业失败,也能锻炼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这对学生毕业就业也有很大帮助。而如果创新创业跟专业脱节,所做的创业与专业无关,那么专业的意义就“形同虚设”。
1.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丰富教学资源
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只对学生展开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需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4]。为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搭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平台主要是利用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为计算机大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批量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环境。教师可以依托平台,收集丰富的素材,借助典型案例,组织学生探究分析。同时可与学生合作探讨,共同完成实践任务,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提出新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5]。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成,改变了传统的实验室机房资源仅能提供单台测试开发环境的条件和无法实现环境间的快速切换及无法满足新的课程集群实践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硬件环境问题,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实践提供素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见图1)。
图1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运行的虚拟机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成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数学建模等大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依托在线判题系统(OJ),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在线判题系统(OJ),在编程竞赛中用来测试参赛程序的在线系统,也可以用于平时练习。在线判题系统能够编译并执行代码,使用预设的数据对这些程序进行测试。提交的代码一般会在受限的环境下运行,包括时间限制、内存限制、安全限制等。代码的输出会被OJ系统捕获,与标准答案进行比较后返回结果。在线判题系统会对用户进行排名,以用户的提交答案通过数多少或某个题目执行时间快慢为排名依据。
高校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因此,必须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建设、转变教育观念,完成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方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