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育理念下交通工程案例课有效指导路径探析

2021-05-07 09:14李英帅
物流科技 2021年12期

摘  要:针对交通工程案例课需要面对“宽口径”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PBL教育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以一堂“交通事故赔偿”课作为交通工程案例课的示例之一,从课前准备阶段中的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阶段中的案例展示、事故事例研究、判例研究到课后实践引导学生完成“最小化可行产品”全过程进行PBL有效指导路径探析,并将课程思政进行贯穿,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提升技能,塑造价值。研究成果可以为案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PBL教育理念;交通工程案例;交通事故赔偿;交通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majoring in“wide diameter”an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BL education mode, a course of“traffic accident compensation”is taken as one of the examples of traffic engineering case course. Examples in teaching stage show, accident case study and case study to practice after class to guide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whole process of“minimum viable product”, analyze the effective guidance path of PBL, and compared through course education, so that students in found the problem,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learned knowledge, improve skills, build value.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ase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PBL educational concept; traffic engineering ethics; traffic accident compensation; traffic engineering

在機动化的进程中,美国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其机动车保有量在1921年便突破了1 000万辆,而中国直到1987年才达到这一数字。然而,截至2020年,中国与美国在机动车保有量上就几近持平。中国用了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美国近100年的机动化进程。中国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国民的交通文明素养难以适应快速的机动化进程。为了加快并高质量的发展交通强国之路,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文中提出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1]。

交通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以培养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规划、交通设计、施工与管理、交通智能化控制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及管理复合性人才为目标。截至目前,国内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已达140余所。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培养一批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人才迫在眉睫。

1  交通工程案例课特点分析

 交通工程专业所涉及的核心专业课主要包括:交通工程基础、交通调查、交通规划、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流理论、交通运输安全等。除此之外,由于交通工程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与道路工程专业、汽车工程专业、物流工程专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不同学校都会结合本校相对优势学科进行交通工程专业课的开设。比如,相对优势学科为道路工程方向的,专业课还会开设:道路工程学、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道路勘测设计等;相对优势学科为汽车工程方向的,专业课还会开设:汽车理论、车辆系统动力学、车辆系统分析与现代设计方法、车辆电子技术等;而相对优势学科为物流工程方向的,专业课还会开设: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工程等课程。

 基于以上背景,交通工程专业被列为“宽口径”专业,学生就业方向涵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道路施工、交通管理、物流仓储等方向的设计院、科研院、政府机关、咨询服务、设备制造等单位。因此,交通工程案例课需要面对不同专业课背景、不同就业去向的学生,对授课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PBL教育理念

2.1  PBL教育模式的内涵

源于1969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育理念倡导以小组讨论学习的模式培养自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在欧美亚的许多高校获得认可并广泛普及[2-4]。2000年开始我国少数医学院校尝试运用PBL教育理念开展教学革新。但是,在对这一教育理念引进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文献翻译不当和自圆其说的扭曲,造成了一些从教人员对PBL的误解。

PBL在教育学里正式的英文全称只有两种:Problem-based Learning及Project-based Learning。前者多用于高等教育,以教师引导学生以自主探讨问题为导向;后者多用于中、小学教育或职业教育,偏向教师主导内容的教学,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目前,已经得到共识的PBL狭义释译是“问题导向学习”或是“基于问题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更侧重于提高学生应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知识和技巧的灌输[5]。可见,有效的教育策略应该与生活建立起联系,所以将PBL翻译成“案例导向学习”或许更为贴切。

2.2  PBL教育模式的特点

PBL教育模式颠覆并翻转了百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维,建立了不是唯一目的但却是目前最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理念的平台。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规划负责),异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源泉);(2)以自主探讨问题为导向,而非被动接受知识;(3)以小组讨论为学习形式,而非传统的大堂授课;(4)以统整融合多元化知识作为学习内容,而非对知识进行简单的组合或拼凑;(5)以学习及时反馈为改善学习过程的评量理念,而非传统的应试考核;(6)以“终生学习”作为学习的理念,而不仅仅限于在学校的学习;(7)PBL案例是实践自主学习流程的最佳载体,而不是被动接受案例的讲解。

3  PBL有效指导路径

3.1  课前准备阶段

 在案例课之前,专业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整理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设计PBL教育组织形式,并向学生提供案例,为了更好地组织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要设计好引导事项。

(1)教学背景

 在与交通事故有关的审判中,虽然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刑事审判和对损害赔偿额进行审判的民事审判,普遍认为要想以交通事故和责任为中心进行学习,民事审判判例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事故全貌,多数情况下还可以為以后提供参考。另外,通过学习审判时被害者方和施害者方相争论的事故和责任的相关点及各自的主张、判决文书等判决的证据,可以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注意交通安全,通过让学生学习民事上的交通事故的判例,对实现交通安全与应急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性、实用性、思政元素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课程教学及实践,使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案例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进而完成从习得知识到培养能力,最后到塑造价值的教学目标。

 将使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点:①交通事故判案中的专业术语;②交通事故赔偿的责任认定;③交通事故赔偿费用的法律依据;④交通事故赔偿的项目及计算。贯穿课程思政元素如下: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对生命的敬畏。本堂课还将力图解决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以下三个难点:难点一:案例分析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难点二:教学活动以小组研讨、小组辩论的形式开展,如何使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难点三:如何将法治意识、规则意识以及对生命的敬畏等思政元素贯穿到整堂课程中。

 (3)教学设计

 设计为5个阶段:第1阶段(事故事例研究):通过交通事故案例,先让学生思考引起事故的原因,然后讨论如何可以防止事故,并让其做出总结;第2阶段(计算损害赔偿额):让学生计算损害赔偿额,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让学生感受违反交通规则、过失责任以及损害赔偿额的严重程度;第3阶段(讨论争论点):在这一阶段,对于裁判上存在的过失比例和治疗费等论点,以被害者和施害者的立场推测各方的主张并总结。但是,不深入讨论,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讨论即可;第4阶段(以小组研讨的形式进行讨论):将学生分组,每组分为被害者方和施害者方,以小组研讨的形式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展开争论,但由于可能存在资料不齐全的情况,允许适当的推测作为辅助,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在经过一定的讨论之后,各小组之间也要展开充分的讨论,目的是更加深刻理解各种各样的观点。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以期达到让学生站在各种各样的立场深刻考虑问题,通过积极的发言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标。第5阶段:将从案例中学习到的成果总结成书面材料,使其能在交通安全行动中发挥作用。选取1~2名学生的总结进行汇报,并给出意见,力争做到加深对于安全行动共感的理解。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3.2  课堂阶段

学生通过分析、考察、讨论、计算,并将结果计入到工作表格中,同时将记录学习结果的过程作为范例来展示。但是,虽然工作表没有包含答案记述,但实际应用时不应拘泥于形式,以应用效果最大为优。

(1)案例展示

案例题材“交通事故判例研究~自行车对普通机动车的事故”,题材来自真实案例,但作为课堂案例使用时,内容稍作改动。

 被害者T(高中生18岁,男子)在2009年10月1日(星期五)下午7点左右骑自行车回家,在家附近的无信号交叉口前没有停车让行直接直行的过程中,与从右侧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施害者M(前照灯处于打开状态,时速40km/h)在交叉点的中央附近相撞。被害者T在被撞到引擎盖上弹飞后,落在路面上,身体受到强烈的撞击。经过撞击被害者头盖骨骨折,且颅脑损伤等。被害者住院8个月,实际看诊50天,留有后遗症(伤残等级12级12号),事故发生6年后症状稳定。过失比例受害者T占45%,劳动能力丧失比例为9%。此处无信号交叉口的交通量很少,且交叉口视野良好,虽然周围只有少数的住宅,但夜间在交叉口只有一处有电灯照明(荧光灯),是一处看上去感觉很暗的地点。

(2)事故事例研究(第1阶段)

检验讨论此交通场景下的显示及潜在危险、自己和他人的行动及心理所带来的危险等。如表2所示。

【思政贯穿】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规则意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关于规则的认知。第二个层次是指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第三个层次是遵守规则成为人的内在需要。

(3)案例研究(第2和第3阶段)

首先,根据资料,计算施害者M支付给被害者T的损害赔偿金,从赔偿金的金额感受事故责任的严重性,加深对于不可挽回错误的严重性的理解。然后,以审判时的争论点为讨论中心,请数名学生分别代表被害者和施害者,在讨论主持人(也可以由老师担当)的推进下进行讨论。也可以使用其他资料,对各种不同的场景和情况进行讨论。最后,请坐在听众席的学生共同参加讨论,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交通事故是会给被害者和施害者双方带来危害的问题,产生深刻认识,使学生们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正确的交通行动的重要性。

①赔偿金额的计算(施害者M支付给被害者T的赔偿金额计算,第2阶段);

②此类交通事故的主要焦点争论(模拟争论)第3和第4阶段,如表3所示。

【思政贯穿】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治的认知、崇尚与遵循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法治意识首先表现为人们对法治的理性认知。法治意识还表现为人们对法治的情感认同。

(4)总结(第5阶段)

对上述(交通事故案例来看主要争论点和损害赔偿金的问题等)提出的案例的争论点等,在被害者和施害者的立场上各选择3名同学进行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的示例。以下列出的主张是在讨论进行到白热化阶段,不时有人提出带有感情色彩的意见,在这之后观众席的学生提出,被害者没有在自行车贴反光标志,并且在停车让行处没有停车,这样的行为没有辩护的立场,很多学生提出,相比于施害者,被害者的学生应该承担比判决结果更重的责任的主张。许多学生也都比较接受这些主张。

①被害者立场学生的主要主张

(a)司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通过十字路口,都要有风险意识,必须做到不引起事故,所以受害者是几乎没有责任的。

(b)即使夜间出行的人少,视野也很好,应该做到能够预测从小路出来的自行车并且做到预防,所以应该是施害者负全责。

 (c)这位学生已经决定要考大学,将来工作和工资高收入的预期,当然要用男性劳动者平均工资去计算。作为施害者,不同情被害者的主张是不能容忍的。

②施害者立场学生的主要主张

(a)在十字路口没有停车让行是肯定要出交通事故的,事故责任都在自行车骑行者。如果因为没有停车让行反而认为机动车有责任的话,那交通规则就完全失去意义了。

 (b)自行车如有反光标志的话,出事前就能发现自行车,这样就能以安全的速度行驶,碰撞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c)如果说高收入是将来的事,现在抱有这种对生活不负责任的态度将来也有可能会是失业人员,应该用高中毕业的初始工资来计算赔偿金。

 虽然交换被害者和施害者的立场在此讨论可以加深思考,但是对于交通事故案例的研究,这样的讨论型学习过程,无论是哪一方的立场都可以感受到交通事故导致的悲惨结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对提高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尊重交通规则,对生命存有敬畏之心、形成安全优先的生活态度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思政贯穿】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的目的并非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累积,而是教化人的灵魂,唤醒良知,从而敬畏生命。“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起安全出行的意识,在行动中敬畏生命。

3.3  课后实践阶段

在高等教育中,专业教师也应该促使学生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完成“最小化可行产品”,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于有些案例问题,学生个人感兴趣值得深入研究,可对案例中的某一具体问题作为课程设计或是毕业设计进行深入下去。如果是团队对某案例问题感兴趣,可组织大学生报名参加创新训练创业计划项目,以及准备全国交通科技大赛等学科竞赛的前期工作,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效融合[6]。

4  总  结

PBL教育理念是西方国家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7]。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下,突出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和调控性[8]。本文所述是基于PBL教育理念下在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中开展交通工程案例课的初步尝试,可以为案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EB/OL]. (2019-09-19)[2020-11-10]. http://www.gov.cn/zhengce

/2019-09/19/content_5431432.htm.

[2]  Hmelo-Silver C E. 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and how do students learn?[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4,16(3):235-266.

[3] 康雪荣. 问题式学习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48-49.

[4] 尤瑞. 国外对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15(7):3-5.

[5] 关超然,辛幸珍. 问题导向学习(PBL)平台之建构——案例设计、撰写技巧、参考实例与审核机制[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6] 陶怀仁,荆彬彬,朱森来,等. “交通强国”新形势下《交通规划》教学方法融合应用研究[J]. 物流科技,2021,44(2):177-179.

[7] 王卫杰,张娣,陈新民. 问题导向式学习和项目导向式学习的比较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9):149-151.

[8] 王卫杰,李英帅,陈新民. 基于自律学习者培养的PBL教学探索[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144-146.

收稿日期:2021-08-16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20191155)

作者简介:李英帅(1985-),男,山东临沂人,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交通安全、工程教育、PBL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