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青
中国电影宇宙概念大盛,既是中国电影产业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有道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于中国电影人而言,与其羡慕好莱坞的“漫威宇宙” “DC宇宙”,不如先数数自家文化的盘子里都有些什么好“食材”
悠久的历史源流,璀璨的文化遗产,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蕴藏了海量“宇宙”资源。其中,既有奇幻诡谲的神怪世界,也有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既有瑰丽烂漫的东方美学,也有蕴藉浩然的中式情感,值得当代电影人去挖掘,去开发。
按照业内公认的定义,电影宇宙需要具备独特且厚重的世界观,相互独立又彼此勾连的人物架构,以及有延展性的故事系统等要素;同时,要经过多年培育,要有坚实的受众基础。本文将按图索骥,寻找那些可能被“宇宙化”的本土传统题材。
数千年华夏文明,无论是藏诸于皇室翰林的史料典籍,还是流落于民间街头的传说故事,都是浩如烟海,本次梳理难免挂一漏万,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抛砖引玉,启发更多业内外的发现与思考。
神话志怪类
与所有历史悠久的古文明相同,中国的古老神话与传说数量庞大、多姿多彩,但也存在先天不足。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及神话和传说时表示, “自古以来,终不闻有荟萃熔铸为巨制,如希腊史诗者,第用为诗文藻饰,而于小说中常见其迹象而已。”中国的上古神话零散,未能结成长篇巨作,这是一把双刃剑,优点是题材丰富,支系庞大,可生长点多,创作空间大;缺陷是体系混杂,没有统 的世界观统领。
代表性作品有: 《山海经》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封神演义》《四游记》《聊斋志异》《镜花缘》《搜神记》《幽明录》《太平广记》《平妖传》《穆天子传》等。
西游宇宙
如果说《西游记》是中国最长盛不衰的神话IP,大概不会有人持反对意见。几十年来,它被无数次搬上大小屏幕,被重现,被改写,被解构。但这些作品要么单打独斗,要么戛然而止,与“宇宙”距离尚远。
近年來,西游题材的成功案例要属周星驰的“西游系列”与郑保瑞的”西游系列”,但其叙事的中心仍是以取经故事为主,并未跳离做太多延展,所以只能被称为“系列”电影。
然而经典常拍常新, “西游”IP魅力仍在,在观众对原故事烂熟于胸又对视觉奇观不再敏感的当下,要想搭建宏大的“西游宇宙”,创作者们面对的是更大的挑战。其实,西游世界中除了唐僧师徒四人,众多神仙精怪都性格各异遭遇离奇,具备再创作的条件,这或许是条新的出路。
封神宇宙
毫无疑问, “封神宇宙”是时下最炙手可热的传统IP,前有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斩获50亿元票房,后有《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接棒,未来还有备受瞩目的乌尔善“封神三部曲”等众多作品, “封神宇宙”堪称初现端倪。
在众神话题材中, “封神系统”成为香饽饽不是没有道理。首先,它系统足够宏大,人物纷杂,只“封神榜”榜单上涉及的神仙就有365位,其中,可单独成篇的不止十数人,而整个故事背后隐藏的截教与阐教纷争也能为这个“宇宙”带来更丰厚的文化层面支撑;其次,较之让大众审美疲劳的“西游宇宙”, “封神榜”故事在民间既有广泛基础,又没有被过度开发,对观众而言更有新鲜感。
目前,除了光线彩条屋及乌尔善分头打造的传统”封神宇宙”,值得一提的还有追光动画颇具新意的“新神榜宇宙”。该“宇宙”已上映的有《白蛇缘起》《哪吒重生》两部作品,尚在制作中的有《青蛇劫起》和《杨戬》。 “新神榜宇宙”由同一家公司制作,有较稳定的核心团队、统的制作风格,故事另辟蹊径,均主打神话人物的现代故事,并且各人物单元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相互渗透,在电影宇宙概念下颇具优势,值得期待。
“山海经”宇宙
“中国之神话与传说,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仅散见于古籍,而《山海经》中特多。”这部成形于先秦时代的古籍,不只记载着众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上古神话,其庞杂的神怪系统亦为后世神话志怪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不夸张地讲,今天我们在各类本土奇幻、魔幻、仙侠类文艺产品中见到的各种五花八门的神怪,大都能从《山海经》中找到原型。
此外, “山海经宇宙”的可贵之处还在于,除了与盘古、夸父、女娲等有关的创世神话, 《山海经》中还记载着许多当代人并不熟知的神话故事,有不少英雄神话与部族战争神话,这些内容都较少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能被潜心开发,空间巨大。
“四游记”宇宙
《四游记》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由《东游记》《西游传记》《南游记》《北游记》四部长篇神魔小说组成。
其中, 《东游记》具备天然的“宇宙化”潜质,其中的八仙各自有独立的故事系统,又相互勾连,非常类似“漫威” “DC”宇宙的结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有《东游记》《八仙过海》等一批东游题材的影视剧面世,获得追捧,也为这个“宇宙”铺垫了观众基础。
《西游传记》与吴承恩版《西游记》主线故事一致,但艺术价值不可同日而语,不再赘述。
《四游记》中较鲜为人知的是《南游记》与《北游记》,作者均为明朝的通俗小说家余象斗。其中, 《南游记》全文共四卷十八回,讲述主角华光三次投胎转世,降妖伏魔,寻母救母,终成正果的神话故事; 《北游记》共四卷二十四回,讲述真武大帝得道后降妖除魔的神话故事。
《四游记》有相似的世界观,既可独立成篇,又有可互相对接的接口,堪称待开发的处女地。
聊斋宇宙
中国大众对于善良多情又神通广大的女鬼精魅大都抱有热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极大满足了大众的需求,自20世纪80年代起,围绕这部名著就产生了许多相关影视作品,并诞生了《倩女幽魂》《画皮》《画壁》等代表作品。可惜当时并没有电影宇宙的概念, “聊斋系列”大都单独成篇,相对零散.若要开发”聊斋宇宙”,恐怕得下些苦功夫才行。
混搭宇宙
传奇影业用哥斯拉与金刚完成了“怪兽电影宇宙”的第四次“拉郎”,在内地斩获逾11亿元票房。其实,跨宇宙混搭在中国电影市场并非没有先例,动画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就深得其精髓,在自己搭建的世界观之下,将各类神话人物 锅乱炖,赢得许多喝彩。
要说混搭,神话题材具有先天优势,因为即便今天的观众看惯了时空穿梭,又被各种量子物理知识轰炸,但真实的历史人物要想穿越时空实现“关公战秦琼”,除了难过备案审查这一关,观众接受度也是难以克服的障碍。而神话人物就不同了,他们之间没有严格的时空区分,在传统神话的大背景下,拥有更多的叙事可能。古典文学学者周楞伽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儿童文学系列《哪吒》中,就重写了哪吒与四大天王、孙悟空、二郎神等神话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进行了“跨宇宙实验”,并大受欢迎。
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妨再大胆想象一下,也许在未来的银幕上,中国的超级英雄们也能组建自己的英雄联盟,与“混沌” “妖王”之类的大Boss打上一架,拯救全人类,也未可知。
不过,如何打通各“宇宙”间的壁垒却是道难题。手握多部传统神话项目的光线彩条屋曾表示要打造动漫界的“中国神话宇宙”,并表示未来可能实现宇宙内的联动,这无疑是想在“混搭宇宙”中跨出一大步,但其旗下的作品却因为主创团队不同,美学风格不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彼此间如何打通将是彩条屋要面对的重大挑战。在这方面,或许索尼与漫威联合推出的《蜘蛛侠:平行宇宙》能提供新的思路。
历史传奇类
受好莱坞各类科幻宇宙影响,提起电影宇宙,人们心中免不了都要“怪力乱神”一番,其实历史演义与民间传奇也有很大创作空间,在不违背基本历史观的前提下,在史料的空隙中,于虚实之间,创作者可以构建自己的理想王国。例如东周列国故事、三国故事、隋唐演义、水浒传、岳飞传、杨家将、薛家将、三侠五义、施公案、狄仁杰等就是电影人丰富的给养,它们有的能提供庞大的内容支撑,有的有着天然的“宇宙”结构,并曾通过故事书、图画书、评书连播、电视剧等途径,在民间积累了深厚的基础。
历史演义
《东周列国志》: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各类思潮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有众多重要历史人物粉墨登场,叙事空间巨大。近年来,在观众中斩获一致口碑的电视剧“大秦帝国”系列就是依托于此。电影领域如能以此类推,只“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就可以形成个庞大的“叙事宇宙”。
此外, 《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传统超级IP,都在中国民间有着深远影响,能量不容小觑,且这些故事中有不少篇幅讲述英雄的个人成长历程,都是单线叙事,足够单独成篇。
去年,正午阳光制作的古装电视剧《清平乐》展开了一幅北宋时期灿烂的文坛画卷,极大地激发了许多观众对于宋朝文化的兴趣与关注。如果有更多创作者能将目光投向中国历史上那些文化自觉与繁盛的时代,比如魏晋、唐宋,将会是观众之福。这些时期的文人个性飞扬、光彩夺目,若能被系列化地开发出来,必是蔚为大观。所以,类似《世说新语》《唐语林》这样的笔记体小说,虽然故事零散,但对于补充苍白的正史记载弥足珍贵。民间传奇
《水浒传》:施耐庵笔下的“水浒世界”是先从一个个单人故事讲起,最后勾连汇合,及至众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替天行道。这种与生俱来的结构很适合电影的“宇宙化”开发。20世纪80年代,山东电视台拍摄的《水浒传》就是以水浒英雄个人传记的形式呈现,由《武松》《鲁智深》《林冲》《晁盖》《宋江》《李逵》《顾大嫂》等小单元构成。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台湾中华电视公司制作的《包青天》,是代人的记忆。该剧改编自古典著作《三侠五义》,由41个独立的单元故事组成,也与电影宇宙有着天然的契合度。
此外,岳飞、杨家将等系列演义也都曾经是民众茶余饭后喜闻乐见的娱乐内容。然而,这些IP的通病是面目过于传统老旧,远离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如何调动他们对这类故事的兴趣与热情,是首要解决的問题。
华谊前些年与徐克联手打造的“狄仁杰”系列是有益的尝试。在此之前,狄仁杰要么是活跃在评书连播里的断案老古板,要么就是梁冠华在电视剧塑造的古早形象,而在徐克的电影世界中,这个人物及其所在的时代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神秘诡谲又盛大华丽,甚至还有些前卫朋克,收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据报道, “狄仁杰”系列原计划要拍摄24部,后因各种原因搁浅。可以想见,如果这个计划得以落实,将会是多么可观的电影宇宙。不过”狄仁杰”IP由此也“转战”网络,在网络电影等地盘上搅得“风生水起”,也侧面印证了这个“宇宙”旺盛的生命力。
武侠功夫类
武侠小说与武侠片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学样式和影片类型,曾经盛极一时,也留下了众多有待升级开发的“宇宙”资源。
“武侠四大家”
以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为代表的“新武侠”,为受众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在他们笔下,哪怕是配角人物也立体饱满,有丰富的诠释空间。
单以金庸的《天龙八部》为例,其人物与故事就足以撑起一个独立“宇宙”。萧峰、段誉、虚竹三兄弟三线并进,既可以独立成篇,又可以相互融合;不只三兄弟,小说中其他人物也足以充分延展,独立成篇。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电影先行者就做了成功的示范。例如徐克拍摄的《天山童姥》与《东方不败》,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等。
古龙、梁羽生的许多作品与人物都有内在关联,以古龙为例,他创造的“百晓生兵器谱”本身就是一个“兵器宇宙”概念。而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自成一脉,人物与故事可分可合,也曾是影视剧的热门题材。
民国武侠序列
除了当代观众所熟知的武侠“四大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的一批武侠作家,也有《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奇侠精忠全传》《十二金钱镖》《七杀碑》《鹰爪王》《童林传》等经典作品传世。
其中,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系列和王度庐的悲情武侠系列,尤得当代电影人青睐,被屡次搬上银幕。
《蜀山剑侠传》系列想象力超凡,体系庞大,影响深远,除了武侠“四大家”的创作,就连今天游戏界的金牌IP“仙剑奇侠传”亦是受其惠泽,徐克曾两度将其搬上银幕。而王度庐的“鹤铁”五部曲则讲述三代人的悲情故事,因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社会风貌描写广阔生动而备受推崇,李安的《卧虎藏龙》即是取材于此。
民间武术大师序列
以黄飞鸿、叶问、方世玉、李小龙等民间武术大师为原型的武侠电影曾拥有无数拥趸。
徐克一手打造的“黄飞鸿”系列也曾在20世纪大放异彩,并有过以“鬼脚七”等人物为延展的作品,可惜未激起太大浪花。而甄子丹主演的“叶问”系列,不但自成体系,还与“李小龙”IP形成了互动。
如今,面对武侠类型的势衰,要想打造“武侠宇宙”,恐怕需要极大的勇气与热爱。不过,正如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所言: “缓急,人之所时有也。”虽然时代变迁,观众的兴趣与口味不断迁徙,但世间总有不公事,受众对于英雄的渴望不会消失。况且,武侠文化在中国大地有着极深极广的土壤,即便暂时沉寂,相信将来也会以新的面目再出现。其实,即便是此次作为华策“刺杀小说家宇宙”的旗手,路阳之前也有口碑之作“绣春刀”系列,那个以沈炼为中心的“锦衣卫宇宙”就曾引发观众对武侠新类型的讨论。接下来,王晶的《倚天屠龙记》、徐克的《神雕侠侣》等作品都将陆续面世,能否带来武侠类型的复苏,还需拭目以待。
综上所述,悠久的历史虽然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但要建立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电影宇宙,成熟的工业化水准、强大的原创力、富有远见的布局、持续的资金支持,以及足够的耐心,缺一不可。
对照漫威电影宇宙,从第部《钢铁侠》,到《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漫威花11年时间打造了22部作品才有今日之规模。所以,不论东西, “宇宙”都不是一天建成的,道阻且长,中国电影人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