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影视宇宙观

2021-05-06 10:11冯刚
综艺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世界观影视宇宙

冯刚

从IP系列剧开发到构建影视宇宙,中国影视行业经过多年沉淀,开始尝试更具市场化操作前景的影视作品体系架构。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初见雏形的国产影视宇宙究竟代表什么?它能够为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影视宇宙的构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国产影视宇宙的未来前景如何?《综艺报》专访多位行业资深人士,他们分别发表了各自观点。

马中骏:构建影视宇宙,世界观设定最关键

国内影视行业开始关注影视宇宙的构建,这种新探索、新尝试是件好事。影视宇宙的出现有助于行业工业化体系的建设,有助于企业固有品牌的延伸,有助于企业完善自身某一影视品牌的产业链。虽然国内影视宇宙的构建仍处于摸索阶段,但对于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有很大帮助。

在影视宇宙构建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世界观的建立。在这方面,中外影视从业者的操作方式有较大差异。欧美、日韩推出的影视宇宙一般会先设定一个成熟的世界观,再围绕这一核心进行相关作品的创作,这种方式能够确保整个“宇宙”在同一世界观框架内,拥有稳定而相对统一的内容输出。国内往往是先有处于同一背景下的影视作品,以此为基础进行衍生拓展创作,进而发散成为一个影视宇宙。

近几年,国内的网文、漫画、游戏都开始重视世界观的设定,我们能够感觉到现在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创作雏形。不过,目前国内对于世界观的设定还不是特别完善和成熟。

世界观牵涉的内容比较庞大,它和哲学、美学等相关,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系统的影视宇宙构建。一个完善的世界观,能够为整个宇宙树立起一个恒定的“锚”,赋予所有处于宇宙中的作品贯穿始终的创作方向。没有世界观的影视作品就是单纯的系列影视作品,它的世界观就是贴上去的,只是一个单纯的标签而非创作核心。

对于有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西游” “封神”等公有IP拥有完善的世界观,具有天然的影视宇宙开发潜质,我并不认同。对于同一议题,不同创作者有着不同的解读,即便是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哪吒、孙悟空,创作者们对于其形象的理解都没有统标准。因此,处于同一东方美学或系统下的故事和人物未必处于同一世界观之下,基于创作者的美学想象差异,即便是同一题材或主题的创作,也不见得属于同一世界观。影视宇宙的构建还是要先有个完整的世界观构建,由它统领整个题材下方方面面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体系搭建。否则同一主题出现不同解读后,创作上的混乱几乎在所难免。

晓曙光:电影宇宙是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宇宙本身就是个宏观的概念,自带魔性、充满想象力,电影宇宙同样带有一定的魔幻属性。电影宇宙一般由享有共同世界观的多位相关联人物共同构建,并通过一系列电影不断拓展自身宇宙边际。这一形式是电影规模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电影工业化、电影技术升级换代的必然产物。

中国香港电影中有很多续集电影和系列电影,但都没有形成电影宇宙的概念。这和电影的规模化、工业化,以及电影的市场空间都有一定关系。香港此类电影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故事讲述模式,传统的电影工业流程,没有形成电影宇宙的概念、创意和开发。一旦电影宇宙的概念形成,并且能够形成品牌进行系列作品的开发,会为片方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将经济效益最大化。电影宇宙往往由“巨无霸”型的电影公司主控,有时候还需要更多公司“强强联手”。这也是近年影视宇宙概念在国内得到关注的原因之一。

国产电影宇宙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构建电影宇宙需要非凡的大创意,需要超越现实的想象力,也需要相关消费能力的培养。目前,中国电影宇宙的开发还存在一些短板:如哪吒等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是公有版权IP,即便被开发出来也很难成为某个电影公司的独享文化符号。 《刺杀小说家》等原创IP仅有改编原著小说的支撑其实是不够的,需要重新梳理甚至重写。 “唐探”则有较强的”现实性”限制,需要关注它下一步能否在现实与非现实间找到具有更大张力的创作空间。

打造电影宇宙,强大的资本、成熟的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但二者也不是万能的。构建电影宇宙更重要的是要有大创意,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能够与观众的想象力消费实现有效沟通和对话,在互动中不断拓展。从目前国内电影宇宙的开发计划来看, “唐探”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消费属性,人物关系和场景都有较大的开拓空间。此外,我个人比较看好《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开发。尽管片方还未提出打造电影宇宙的想法,但如果《流浪地球2》也能够获得较好口碑,或许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个自己的电影宇宙。

白一骢:国产影视宇宙亟须独特的符号设计

构建影视宇宙是件非常“牛”的事情。一旦影视宇宙打造成功,对于文化产业而言也是庞大的财富,影视周边、衍生品等都会因之打开市场。

就现阶段而言,影视宇宙的商业意义大于创意意义,更多是在赋予作品商业价值。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影视宇宙的构建能够加强公司IP的品牌化建设。从发行角度考虑,公司制作的每部作品都要从零开始宣发,但在一个大系列或是宇宙体系中,可以对观众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培养。

此外,影视宇宙建立后,公司IP池中就可以有极为丰富的资源可供调动,理论上还可以衍生出无数的项目,对于公司营销具有很大优势。

不过,目前国内很多影视公司的影视项目仅停留在系列作品层面。从操作能力上来讲,目前暂时还没有谁能够做出成熟的宇宙,未来可能会有。

目前国内影视宇宙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首先是创造力的问题。无论是包括”唐探”在内的原创IP,还是“封神”等具有宇宙基础的公有IP,基于IP进行延展构建一个全新世界,營造出新的内容,这种无限延展的创作方法是目前构建影视宇宙的主要方式。但这种延伸和构建需要不断融入创意,需要时间积累。我们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看到宇宙构建的最终结果。

其次,国产影视宇宙的构建还需要注重相关宇宙元素的塑造,通过打造独特的、具有标识性的符号,让整个架构长久存活下去。好莱坞的做法是将宇宙中的诸多元素聚焦在符号上,进行图素化,让观众能够直观认知记忆相关元素,进而建立起对整个宇宙体系的认知。譬如“漫威”宇宙中的每个人物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符号,即便将他们的图像撕碎,观众通过碎片依然能够辨别出不同角色。

好莱坞的超级英雄都有面罩或战衣,这样能够产生形象大于演员的效果,让角色尽可能长久地存活下去。但在国内,很多影视作品是演员大于角色,甚至出现了为粉丝定制的剧集,这就等于将角色固化在了演员身上,这种做法其实不利于宇宙的形成。在宇宙构建过程中,创作者需要考虑人物和相关元素的标识化设计,让所属宇宙拥有独特的符号,保持作品活力。

陈戴阁:影视宇宙核心内涵的提炼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影视宇宙首先应该老少咸宜,观众耳熟能详,且有着普通大众叫得出名字的角色人物。其次,宇宙中需要设计一些情感和情绪的承接载体,拥有与观众沟通互动的渠道。如迪士尼游乐场就是勾连现实和观众情感归属的节点。第三,要具有强大的商业体系。该体系不只是影视的商业价值体现,还应该具备衍生品等商业包装元素酌落地承接功能。

国产影视宇宙和国外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对于影视宇宙的本体而言,在注重外在包装形式的同时,核心内涵的提炼非常重要。一个影视宇宙需要一种精神来引领作品所呈现的价值观。譬如迪士尼,不管是进行白雪公主等公有IP的私有化,还是打造自己的独立IP,都会将某个文化模板融入其中,无论这个内容是所谓民主自由还是个人英雄主义,他们都能向全球进行整体的文化输出。这种底层蕴含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价值输出,结合他们对IP中那些观众耳熟能详的人物的包装,能够有效吸引观众。

包括南派泛娱在内的国内影视公司,在影视宇宙构建层面目前仅仅迈出了一小步。这一步主要进行的工作是在基础文化载体的搭建方面。譬如南派泛娱正在努力尝试把《盗墓笔记》中的基础人物做成大家耳熟能详且认可的人物状态,尝试提炼人物背后蕴含的冒险精神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状态;但目前还很难将这些元素上升到东方文化层面向外输出。我们能做的就是从目前很小的一步,继续摸索前行。

我个人比较看好影视宇宙在国内影视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近几年,影视资本处于退潮态势,这也让创作者回归初心和本心,把更多时间沉淀在创作上。大家如果沉下心来打造影视宇宙,最终成果会在未来慢慢呈现出来的。

卢蓉:影视宇宙的营销概念大于实效

学术界对于影视宇宙是有争议的。有人主张它是个学术概念,有人认为它是产业界的营销行为。从行业或产业角度来说,影视宇宙属于IP的运营、生产和管理范畴。国内目前还处于初期起步阶段,营销概念大于实效,特别出色和成功的案例依然较少。

但这也很正常。好莱坞几十年的积累,经营了十几种系列,成功的却很少。如漫威曾设计过近百种漫画形象,但成功经营的形象只有那么几个。但仅凭这几个成功案例的运营,漫威就可以从全球电影市场卷走上百亿美元票房,因此它的商业效应非常强大。所以,尽管概念模糊,影视宇宙在国内外影视行业也都是种潮流,是种非常有效的运营趋势。

国内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了行业的变革和媒体的大发展,不同媒体产品间的联动效应已经出现,影视宇宙的发展在技术上有了实现的基础,加之好莱坞大IP运营在全球影视市场的吸金能力,促使大家开始关注影视宇宙的构建。各方的理想和野望非常明显,但目前的状况可能依然是营销概念大于实际效果。

所谓影视宇宙实际上是IP模式的升级和更新,是成熟商业模式的更新。全球影视产业都在面临变革和升级换代的问题,经营管理的思路和理念都在进行升级更新的准备。早前阶段,中国影视行业在学习好莱坞时主要强调他们的类型片创作模式。后来,中国影视行业对好莱坞的学习又演进发展为IP模式。随着流媒体平台的发展,今天出现的“故事世界”概念的跨媒介生產和运营,包括漫威宇宙等诸多影视宇宙的出现,其实都是IP模式的升级和更新。

对于中国而言,从技术角度来说,中国的影视工业化制作能力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实现自己的影视宇宙没有太大问题,只是产出质量的稳定性仍有待观察。目前,中外在影视宇宙构建上的差距还是集中在如何讲故事上。Netflix等流媒体巨头目前已经和传统影视制作公司平起平坐,甚至有超越势头,他们还在进行全球布局,尝试翻拍韩国、印度甚至中国的IP,这种全球战略布局其实还是基于他们的内容创作和运营能力,国内和他们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在电影方面,即便不谈漫威宇宙的故事内涵和艺术价值,他们对于票房的捕捉能力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无人企及。这种强大的吸金能力是国内所欠缺的。因此,内容创新是需要在影视宇宙概念构建中不断强调的要素。国产影视宇宙处于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和我们讲故事的能力、艺术想象力、创作力息息相关。这需要我们在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继续努力。

李湛:构筑“宇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判断一系列作品是否属于影视宇宙的首要要素,在于它是否具有一个非常宏大的世界观。不管这个IP是小说还是漫画、影视作品,它需要构建起一套独特的故事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影视宇宙最关键的一项。第二就是要有广泛的受众认可。构建起复杂且宏大的世界观后,却只是在小圈子内传播,这只能被视为圈层,而非宇宙。

国外之所以有“宇宙化”的表述出现,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或故事,已经无法用“系列”这个词语来承载它庞大的故事体系了。漫威过去10余年产出20余部系列影视作品,拥有稳定的投入产出比,票房往往是投入制作成本的4-8倍,各系列作品之间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好莱坞每年产出的作品中,系列作品的票房常占据主流。至于国内影视宇宙,目前只是出现了一些系列作品,在相关体系构建上初露锋芒,距离宇宙的概念还有一定距离。

国产影视宇宙和国外已有的成熟影视宇宙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只有一个太阳系,他们已经是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宏大构成了。这种现象在现实中表现为国产影视宇宙中的系列作品数量偏少,内部衔接和故事体系相对简单或单向,故事线的构成为单线程发展,人物故事不够丰富。

将影视宇宙作为一个营销方向无可厚非,但它确有夸大的成分。也许一些作品确实已经具有了宇宙雏形,但能够兼具宏大世界观和广泛传播两个要求的作品依然很少。构建“宇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累积的过程, “宇宙”的构建需要创作者和全行业一起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协调资金、生产资源,组织团队进行优秀内容的创作生产。这样不断循序渐进地发展,可能每过五年我们回头看一下,就能发现我们离自己想要的“宇宙”更近了一些。

中国影视行业目前已经出现了一批先行者,他们都特别认真努力地想要做好这件事。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需要工业化、产业化,需要更大的商业价值,这种更大的商业价值最后会反哺观众和市场。虽然现在还很难判断何时能够达到行业期待的样态,但对于未来发展前景,我非常看好。

猜你喜欢
世界观影视宇宙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宇宙第一群
世界观(二)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这宇宙
重读《夜读偶记》
影视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小镇“序曲”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
看影视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