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英 李叶
人的内心活动是最隐秘的,也是最丰富的,如果能将心理活动生动、具体地写出来,定能使文章引人阅读,让人感同身受。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的重要手段,怎样运用才能为文章增色呢?让我们从名家名篇中寻找方法吧。
1.景物烘托,含蓄隽永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心情不同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的眼睛能根据心情选择景物,把这些在特定感受下选取的景物描写出来,就能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请看曹文轩《草房子》片段:
他(桑桑)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学一下子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桑桑忽然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
桑桑要永远告别草房子了,心情极度低落,有不舍、悲伤、愁怨。“秋天”意味着萧瑟和悲凉,“白云悠悠”象征离别时的眷恋与惆怅,“梧桐落叶”同样象征愁怨。“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这句描写秋天的景物,渲染了萧瑟的气氛,烘托桑桑的离愁别绪,这种写法是“融情于景”。
如何将“景物烘托法”运用到作文中呢?请看崔逊同学的作文《考试之后》。文章大意是考试后学习委员去老师那里送作业,偷瞄了一眼试卷,回到教室大喊:“崔逊99分,全班第一!”“我”听后欣喜若狂,在回家的路上,是这样描写的:
天阴得厉害,我的心情丝毫不受天气的影响。路过WC,也不觉得臭了,苍蝇像小精灵一样在我面前翩翩起舞;路过花园,小花和小草向我招手,大树也在风的伴奏下奏起了交响曲,它们好像都知道我考了全班第一名。
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高兴的心情,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2.幻觉再现,思绪飞扬
幻觉能折射出人物的美好愿望和思想感情。在特定的状态下,人眼前或耳边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看到和听到的,将这些內容详细地描绘出来,就是内心最真实的写照。描写幻觉,一般可用提示语,如好像看见、似乎听到……请看鲁迅先生《藤野先生》的结尾: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在日本学医时,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对他特别热情、友好、尊重,这令鲁迅十分感激。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让鲁迅受益颇深。鲁迅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墙上,仿佛先生从没有走远,一直像上学时那样陪伴他、督促他、鼓励他。这是幻觉,写藤野先生为自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其实是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赞扬。
再如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片段: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了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泪眼朦胧中,朱自清借助幻觉重现了当年跨过月台,穿过铁道,为他买橘子的父亲的背影,这幻觉是他对父亲的怀念。
心怡同学也写了《考试之后》,她考前认真复习,老师发试卷时,她便用“幻觉再现法”描写当时的情景:
我仿佛看见那张试卷的中央有一个鲜红的96,这试卷的主人就是我!哈哈,老师微笑着点名让我上台领奖,奖品是漂亮的奖状和淡绿色的日记本。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激动地走上台……
这段假想中的幸福时刻真切地再现了作者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渴望。“幻觉再现法”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任思绪飞扬驰骋,充分展示了心理变化。
3.内心独白,尽情倾吐
内心独白是用第一人称直接或用其他人称间接描写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活动,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次只讨论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它有点像自言自语,就是人物直接表达思想、感受、情绪等,常常有“心想”“我默念”“陷入回忆”等标志性词语。请看托尔斯泰的《穷人》片段:
她(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段内心独白,表现了桑娜抱回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后矛盾的心理。她先是担心丈夫不同意,接着责怪自己不该将孩子抱回来,最后下定了决心,宁愿挨打也要抚养这两个孩子。通过焦虑、担心、自责的心理活动描写,将桑娜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酣畅淋漓地凸显出来。
“内心独白法”并不难,许多同学能运用自如。小夏同学参加了“单手剥橘子”比赛,比赛前,他这样写:
我听了,心想:剥橘子有什么难的?我都10岁了,这比赛也太小儿科了。
比赛中,见同桌比自己快,心中默念:
老天啊,保佑保佑我,写作业比不过他,剥橘子还不让我赢吗?
后来,不小心把橘子滚到桌边,他又这样写:
一个不小心,橘子滚到了桌边,我着急了:惨了,惨了,老天怎么在这个时候和我作对?
这些内心独白生动地表现了“我”参加单手剥橘子比赛时的紧张心情。心理活动成为了比赛的调节剂,让读者为他喜、为他急、为他悲。
人的心理复杂多变,心理描写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用修辞助力,用行动、神态暗示,等等。每种方法都可以互相融合,写作时根据需要恰当地选择运用,可以生动、灵活地描摹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