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广鑫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城市居住区的开发节奏越来越快,为了满足提高城市公共效益的需求,提升居民居住质量,尝试通过居住区的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同时满足城市、开发企业和居民的需求。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城市居民对于居住区以外的环境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关注小区周边的生活环境,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城市的整体形象。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居住区城市设计环节不仅要设计出标准高、环境好的独立住宅小区,在成片的居住区建设中也要实现高品质的城市功能空间、景观空间规划,这对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设计师而言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另外因为目前各个城市对于居住小区的开发关注点在于各自的地块内部,较少涉及周边范围其他地块的建设,总体上看呈现各自为政的现象,所以在成片区的居住地块整体的设计方面无法匹配城市统一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有所欠缺。这主要表现在环境资源、公共设施、城市形态等缺少整合,难以形成合力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对住宅建筑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开基本的建筑功能要求之外,住区规划还应该对人们的生活、物质、心理等环境空间的需求加以分析,以此来改善住区生态和环境空间。在规划建设中,尝试城市设计为基础探索多样化的空间环境模式,在大规模的居住区规划建设中合理融入城市设计显得至关重要。
可以从城市设计层面着手,从地块的实际情况出发,提供较好的、可实行性强的居住城市设计方案,在居住街坊的内外部实现更好的城市空间形态设计,杜绝纯粹的经济利益至上的住区设计和住区开发,更好地实现对整体街区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搭配商业环境,各地块配套相互协调,将最好的城市资源提供给大多数市民;为高周转房地产开发企业节约时间,实现城市、居民、开发企业的三赢[2]。因此,住区城市设计无论是对于城市而言还是对于居民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某县某河西岸城市设计为例,2020年中我们设计完成了某县某河西岸城市设计,在设计中以整体协同、风貌提升、生态引动、活力营造为理念,探索住区城市设计在公共利益与企业开发之间的平衡,最终形成可操作性强的城市设计方案,整体的规划结构见图1所示。
图1 整体规划结构设计
从城市承载力的角度合理确定总体开发强度。由于地块在老城区,主要为旧城改造地块,规划通过对交通、市政的承载力分析,结合政府土地招拍挂的现实需求以及国家相关规范,将各地块的开发容积率设置在2.3-2.5之间。这一开发强度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部分土地已经顺利地出让。
规划依据城市现有的山水格局,在山水之间增强通透性,加强滨水和山体之间的视线互通,做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规划地块东侧为城市主要河道,西侧与城市内的主要山体仅相距两个街区,因此规划通过合理控制居住地块的建筑密度,避免房地产开发常用的“高低配”或过高建筑密度的设计方法,影响城市山水之间的视线联系[3]。
规划利用上位规划设置的防护绿带,打造全体城市居民共享的滨水健身休闲带。我们按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健身休闲特点,以不同主题进行分段设计,形成南北向贯穿整个滨水区的公共空间,实现公共空间公众利益的最大化,避免多个开发企业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整体合力,不仅不影响开发企业的正常开发,也为周边的地块开发增加亮点。
针对公共滨水空间设计,具体见图2所示。
图2 公共滨水空间设计
规划对规划区域内的建筑高度实行整体控制,东侧沿河岸以25-28层建筑为主,西侧临近老城区则以16-18层建筑为主,可以顺利达成开发强度的需求。同时区域内居住建筑均能获得较优的日照采光,西侧较低的建筑高度也能最大限度减少新建住区建筑对老城区的影响,通过对建筑高度的科学控制形成建筑形体高低错落的整体形态,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城市天际线景观。
由于规划区域整体为南北走向,滨水区位于规划区域的东侧,因此住宅的山墙面成为滨水区域的滨水正立面。规划注重滨水住宅建筑的观赏性,不允许出现面对滨水区的纯山墙面,山墙必须开窗,建议端头户型采用转角窗或阳台,使得住宅在滨水区有更好的立面视觉效果,在户型内部也实现了较好的观水景观效果。
在具体的立面设计中,城市设计方案通过对材质、色彩等方面的控制与引导,保证未来的建筑设计既有一定的整体性,又在地块形象上各具特色。
城市设计中住宅户型根据本地的房地产市场现状,套型面积标准以本地的房地产热销房型为主,选择设计大面宽、普通进深的住宅户型,使得未来的居住者均可以获得更好的采光、通风和视野,并非像现有一些住区为了追求容积率而普遍采用大进深、小面宽的住宅户型,甚至有四室两厅中只有两个居住空间朝南向的情况。城市设计方案在满足容积率要求的前提下保障未来住区中的房型品质,开发企业也可以较为轻松地转换成各自公司的特色房型,同时城市设计的整体布局完全符合日照要求及相关国家、地方规范,保证城市设计方案的落地性、可实施性。
由于在城市设计中的设计深度完全满足的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同时也得到了当地规划管理部门的认可,在土地招标中作为基础资料提供给各开发企业,可以大幅度减少开发企业的前期工作,并且使开发企业能够在土地投标中更加有的放矢,同时拿到土地后也可以更加快速的完成小区地块的方案设计和审批流程,在保证设计品质的前提下有效的节约时间。
在现在的大型居住社区中,社区配套商业等多数由开发企业根据各自需求自行设置,但也带来了社区商业配套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气候甚至经营困难的情况。所以规划中根据《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整体配置社区生活圈所需内容,将其沿街道布置,设置在城市人群去往滨水区域的主要通道上,形成若干小的商业街道,不但可以为社区商业提供更多人流量,也可以使市民在去往滨水区的途中有更加丰富的步行体验,实现资源共享[4]。
完成城市设计方案后,成果形成图则,纳入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形成土地出让条件。其中北侧的三个地块已经被房企摘牌,完成方案设计,基本与城市设计方案相同;最南端的地块直接带方案挂牌出让完成,城市设计成果基本得到政府部门和开发企业的认可。因此,本次设计很好地匹配城市发展需求。
随着城市居住区的建设和发展,居住区城市设计应受到政府部门、设计师更多的关注,在实际的设计中更加强调城市公共效益、整体性设计、操作性实施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提供合乎广大居民需求的设计,增强住区的宜人性,并且基于城市设计目标的引入,努力营造良好的居住区周边功能、空间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