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 山东省济南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我国是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农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经济的显著提升,能够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下也面临着很多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农村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方式如果得不到有效改善,生产结构调整力度放缓,会使得农业生产环境进一步恶化,耕地资源遭受到严重破坏,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农业生产效益逐步下降,不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就需要我们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构建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山东济南市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坚持绿色发展为导向,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加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职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截至2018年底,山东省济南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1720户,从业人员40.9万人,企业总产值510.6亿元,营业收入490.7亿元。该市坚持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加快搭建绿色污染生产基地,配套现代绿色生产,加工流通精品畜产品生产体系,将成为当地特色农牧产业的发展典范。另外该市进一步加快特色经济类农作物和特色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进程,引导农民群众向着专业生产基地聚集。同时积极鼓励当地的农业生产企业开展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形成品牌效益,形成品牌优势。目前目前,全市已先后建设完成了长清、济阳、商河、平阴、南山、历城、槐荫、莱芜、钢城和章丘10个绿色农业示范区,截至2020年10月,核心区面积累计达16.8万亩。
从相关数据当中能够看出,过去农业经济生产一般与劳动密集投入密切相关,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畜牧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够实现农业经济的最大化,所以就需要我们探索全新的方法,转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加快农业生产资源的科学配置和科学利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关于农业科学技术的科学研究从未停止,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往往只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转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能力。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各项政策和资金投入不足所致,使得现有的科研成果的转变能力普遍较差,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所研发出来的科研成果优化,更好的助推农业产业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也不能够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人口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种植业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形式,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完善的生产经营结构,使得农产品在后续生产加工方面得到有效拓展,农产品的产业链相对较短,很难满足现阶段的市场需求,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不足。很多农民群众在开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各自围绕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造成了整体的生产效率普遍降低,影响到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基层地区的某些农业企业,虽然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总体规模相对较小,阻碍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农民群众难以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进一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生态经济要素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只有确保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有效配合,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但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在人力投入方面,我国农业人才的基础教育和基础培训严重不到位,对于长时间培育的智力资源不能够深入到基层地区,难以在基层地区发挥技术人才的优势,农村人力资源的积累率显著不高,在这种情况下阻碍了农村农业的生态化发展。物力投入方面需要在农村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而这部分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现阶段关于生态农业的投入缺乏资金支持,生态农业的后勤补给不能够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近年来我国关于现代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但是各项政策并没有全面落实到农业生产实际,投入的资金屈指可数。
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追求。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按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和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尊重生态环境,认识生态规律和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在具体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业生态承载能力,采取因地制宜的手段,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有效调控,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生态结构,确保各方面资源都能够得到高效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保证各种能量能够向着可持续化方向流动,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逐步转变过去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积极推广应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并明确清洁生产技术的规范和具体标准,构建清洁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和监管监测机制,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整治力度。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坚持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的理念,加强试点建设[2]。重点改善辖区范围内小规模高污染养殖产业,逐步由传统小规模养殖向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外还应该注重做好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农作物秸秆利用,做好农业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实现秸秆资源、畜禽粪便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植保方面,应该构建全县范围内的植保绿色防空体系,加强对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防控数字化平台建设,增强农业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加大重点流域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降低耕地污染,对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耕地生产能力有很大帮助。为此应该落实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效提升耕地质量和耕地生产能力。对于地下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的地区,应该结合污染实际积极开展轮作休耕,加速耕地质量恢复,降低污染危害。同时还应该构建全县范围内的土壤综合信息化平台和耕地质量预警监测机制,及时掌握辖区范围内耕地质量的变化动态和变化趋势。对于现有的耕地,应该开展定向培育,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有机肥增湿技术,绿肥种植技术,以此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更低质量,培肥土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通过应用物理手段、化学手段、生物手段有效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的问题,加强耕地修复,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耕地污染[3]。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应该推荐农业农机相结合,积极推广土壤深松技术等保护性工作技术,着力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耕地生产能力。
以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为出发点,积极推广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积极推广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精准施肥技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污染小的绿色生态高效粮食生产技术。另外还应该积极推广先进的农机设备,促进农机农艺有效融合。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应该将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充分应用技术,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保障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化。要注重开展生态循环技术模式创新研发和集成推广,推动现代生物、信息、设施、节能等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努力破除制约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依托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大力推广减量化农业生产技术,投入品可降解、低残留技术,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指导基层扩大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应用面积。
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方式的研究,积极实现农作物秸秆的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通过构建完善的农业资源循环体系,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高效循环利用和科学利用。在各种畜禽粪污处置利用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广应用有氧发酵模式,厌氧发酵模式等综合性的利用技术,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加快建造沼气工程,构建几个大型的有机肥生产企业,实现对粪污资源的高效处置,将生产出来的代谢产物,直接施入农田作为有机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另外在今后畜禽养殖产业和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推广应用生态的种植和生产模式,积极选择优质的畜禽品种,创新畜禽废弃物和农业生产有效联合的新型生态健康模式。
要加大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的针对性检测和检验,提升对环境污染的预警能力,加强对土壤质量的源头管理,严格控制化学肥料,各种添加剂的不科学使用,由末端治理向着生产全过程治理方向转变。农业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农业地膜污染的防治,积极推广应用可以降解的地膜,并加大对废旧地膜的有效回收。另外还应该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综合性治理,在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对所在区域进行有效的划分,将其划定成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宜养殖的区域,积极推广生态化的养殖管理模式,研究生态化的饲料。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病死动物和废弃物,一定要执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置措施,要确保病死动物隔离场所建设的科学合理。另外还应该加快探索政府补贴,企业投资,市场运作,保险联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新体系。对于辖区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应该加强保护,要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现阶段外来生物入侵频率不断增加的态势,应该建立完善的病虫草害预警监控体系,提升和扑灭有害生物的技术水平,确保本地生态系统稳定。
结语:总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始终遵循自然规律,综合应用科学技术和手段,保障农业良好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推动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以此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