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焕群 何玉琴 周文华
脑卒中是常见多发的疾病,中风后都有程度不同肢体偏瘫,长时间的偏瘫可以引起各种并发症,其中足下垂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出现步态性异常十分关键的原因,无法保障患者的各项日常生活能力[1]。处于脑卒中时期,进行各项康复治疗是减少残疾发生率的核心性方式,是对脑卒中患者开展组织化管理无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更具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能够减少残疾的发生,使脑部尽早获得恢复,以保障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生活活动能力[2]。本研究选取我院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案,探究良肢体摆放与肢体功能运动对患者肢体并发症的影响。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0月我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8.53±5.47)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1例,大专12例,本科及以上10例;病程2~6年,平均(4.11±1.20)年。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9.47±4.88)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9例,大专13例,本科及以上11例;病程3~7年,平均(5.88±1.93)年。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进行良肢体摆放与肢体功能运动。
1.2.1早期良肢体摆放 (1)仰卧位:头部下垫合适软枕,让面部维持向上;在患肢一侧的肩关节下,放置软枕,移出患肩,使肩胛骨朝前,并对上肢肘关节进行伸展;在患肢一侧的髋部下放枕,大腿外侧放枕,防止大腿外旋,髋关节出现屈曲;在足底、床板之间放硬枕,使足部处于中空位。(2)患侧卧位:患者侧卧,患肢在下,健肢在上,头部垫软枕,后背放翻身枕,移出患肩,伸展患肢,对膝关节进行10~30°的前屈。踝关节屈曲90°,健侧下肢屈曲,小腿放软枕。(3)健侧卧位:健侧肢体在患侧肢体上,胸前放软枕使患侧上肢放于枕上,维持伸展;对患肢一侧的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均尽量屈曲成90°在其下方,放软枕,辅助膝关节朝前。仰卧位保持2h,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依次保持3h。
1.2.2早期肢体功能被动锻炼 辅助患者处于仰卧位,从健侧直至患侧对关节实施各项被动锻炼。(1)髋关节:一只手辅助健侧肢体进行充分屈曲,在固定骨盆后,另一只手需下压患肢一侧的膝关节,借助各类肩部上扛动作辅助患者对髋关节进行屈曲,让肱二头肌得到相应的牵拉;辅助下肢处于屈曲位,一只手托小腿的近端,另一只手让足跟的外侧得到摆动;在固定下肢后,一只手托大腿的内侧,另一只手托足跟或是膝关节的下方。(2)肩关节:辅助肩关节进行相应活动,一只手固定肱骨的近端,另一只手固定肩胛的下角,处于被动的状态下,由各个方向进行锻炼,使肩关节各项被动活动的总范围低于正常总范围的40%。(3)手关节:对手部各个关节进行全关节活动总范围中的各项锻炼,单手对腕关节进行固定,另一只手扶着手掌,对手部腕关节进行牵拉。
1.2.3早期肢体功能主动锻炼 患者在进入痉挛期后,辅助其对肢体进行各项主动锻炼,主要包括坐站间交替、坐位平衡、站立位平衡(共5~8d);辅助患者进行步行锻炼、长期坐位锻炼,减少手臂所具有的张力。
比较两组护理前及护理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应用相对应的量表,共50项,上肢33项、下肢17项,分值0~100分。参照运动障碍的总程度,轻型为96~99分;中型为85~95分;显著为50~84分;重型运动障碍低于50分[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髋关节外展外旋、肩手综合征、肌肉痉挛、足下垂)[4]。
表1 两组护理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 (分,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其中有70%~80%急性脑卒中偏瘫中患有残疾,无法独立生活。脑卒中偏瘫有着较为复杂的症型,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存在一定的治疗难度,不仅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产生影响,同时还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5]。在以往的治疗中,临床多采用药物控制,同时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传统临床医学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尽可能卧床静养,但实践发现其效果不甚理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研究与探索[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12%,低于对照组的39.39%(P<0.05);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良肢体摆放与肢体功能运动对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具有十分理想的改善效果。其原因:良肢体摆放借用静止状态下所出现的反射抑制、持续性控制,对出现异常的各类运动模式进行对抗,减少肌肉痉挛发生的机率,引起分离运动[7]。研究指出,急性脑卒中患者因长期处在卧床的状态下,大脑各个运动神经功能受到损伤,所以会出现十分显著的下肢肌肉痉挛[8]。而借用于良肢体摆放,可以使下肢维持屈曲,对异常性肌痉挛进行抑制,让其与拮抗肌间处在平衡的状态下,防止下肢肢体出现偏瘫、疼痛、足下垂等并发症。其主要包括了三大体位,将这类体位间持续进行循环、交替后,能够对大脑带来更多的刺激,降低大脑对各个运动神经功能所带来的抑制,促进上肢、下肢部分功能得到极大的恢复[9]。进行早期肢体功能被动锻炼,可以给中枢神经系统更多的本体感觉冲动性输入,提升血液循环,促进肢体所出现的痉挛、萎缩等均最大限度地获得好转;且这类锻炼还能够让大脑皮层运动区中所具有的神经传导得到极大地增强,使大脑能够更好地支配各项运动神经功能[10]。进行早期肢体功能主动锻炼是患者各项日常生活活动得到恢复的前提,也是防止足下垂、步态逐步恢复至正常状态下的核心[11-12]。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施予良肢体摆放与肢体功能运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并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