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肌吞咽协调训练对脑性瘫痪流涎症患儿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5-06 02:34霍艳梅代元春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发育患儿疗效

霍艳梅 代元春

脑性瘫痪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指婴儿在发育未成熟时中枢神经受损,导致姿势及运动异常,常伴有感觉、行动、流涎等障碍,在活产儿中患病率为2.0%~3.5%,其中25%~35%的脑瘫患儿由于中枢运动神经受损[1],均伴有不同程度吞咽障碍、流涎等,对脑瘫患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如衣服长期恶臭潮湿、社会排斥、营养摄入减少,还可引起细菌感染等,同时还影响患儿的语言发育带来严重的社会歧视等危害,特别是智力正常的患儿,造成患儿及家长心理层面问题及社会交流障碍[2]。针灸疗法可有效疏通经络,改善大脑的运动功能区及其他功能障碍。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是一种无痛的治疗方法,刺激机体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肌肉收缩,可改善患儿的吞咽功能,但疗效较慢。本文研究口肌吞咽协调训练对脑性瘫痪流涎症患儿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科98例脑性瘫痪流涎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3];(2)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3)能够听懂治疗师的命令并执行。排除标准:(1)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2)严重感染;(3)其他疾病导致的流涎症;(4)口咽部畸形及癫痫;(5)合并癫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9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2~7岁,平均(4.52±1.34)岁;病程2~6个月,平均(3.89±0.31)个月;TDS分级:Ⅲ级16例,Ⅳ级17例,Ⅴ级16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25例;年龄2~8岁,平均(5.02±1.25)岁;病程2~7个月,平均(3.93±0.34)个月;TDS分级:Ⅲ级16例,Ⅳ级18例,Ⅴ级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和重复性外周磁刺激等常规治疗。针灸疗法选取廉泉、百会、足三里、四神聪、玉液穴、金津穴,局部消毒,选用26号毫针。1个月为1个疗程,2次/d,持续治疗2个疗程。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时患儿采取坐位,治疗师将治疗仪放于患儿的舌骨中点与下颌中点连线处,脉冲宽度300us,治疗参数为双向波,频率为1Hz,患儿耐受并有肌肉收缩的刺激强度为宜,1次/d,5min/次,6d/周,持续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肌吞咽协调训练。

1.2.1下颌训练 (1)将口张开,张到最大,保持5s,放松,重复5次;(2)下颌向左向右移动,每侧维持5s,放松,重复5次;(3)动作夸张的张口说“呀”,随后迅速合上,重复动作10次;(4)若不能独立完成应用专业的辅助器进行训练。

1.2.2唇的训练 (1)让患儿紧闭双唇保持5s,然后放松,重复5次;(2)发“衣”的声音然后随即“乌”的声音,重复5次,每次维持5s,放松;(3)重复说10次“妈或爸”的音,重复10次;(4)双唇紧闭含压舌板,治疗师用手拉压舌板,患儿用力紧闭双唇进行抗组训练;(5)辅助患儿吹气训练,如吹哨子、吹泡泡等;(6)如无法独立完成时,需用手轻轻叩击患儿唇部或用指腹轻轻按压、使用专业的辅助器等。

1.2.3舌的运动 (1)让患儿尽量往外伸舌,保持5s,然后缩回,放松;将舌贴紧硬腭,放松,维持3s,重复5次;(2)向左向右伸舌,舌尖向左唇角伸,保持3s,舌尖再向右唇角伸保持3s,放松,重复5次;(3)舌根或舌面抬高,说“da”、“ga”、“la”音,每个音重复5次;(4)用舌舔唇一周,共5次,用舌尖舔牙龈和两腮内侧,重复5次;(5)患儿无法独立完成时可使用专业的吸舌器带动舌上下左右摆动。

1.2.4冰刺激 用水浸湿棉签后放在冰箱冷冻,用冰棉签轻触患儿的腭弓、软腭、舌后部和咽后壁,缓慢移动棉签,左右交替,然后让患者儿做一次吞咽的动作,刺激吞咽反射的启动,训练时棉签应上下前后、较长时间的接触需要刺激的部位。训练1次/d,20~30min/次,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吞咽疗效:参照中国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4]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唇舌运动。显效:吞咽障碍消失;有效: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可咀嚼、唇舌能力改善、呛咳减少;无效:吞咽功能改善不明显,咀嚼无力、呛咳、流涎状况未发生改变。(2)吞咽功能:记录治疗前后唇舌动作、咀嚼动作和吞咽动作的例数。(3)社交发育能力: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定,选取Gesell发育量表[5]中的适应性、语言行为及个人社交方面评分,各功能区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发育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吞咽疗效的比较 ,表1

表1 两组吞咽疗效的比较 n(%)

2.2 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的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社交发育能力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社交发育能力的比较 (分,

3 讨论

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出生后发生的的一种脑损伤综合症,是现代社会患病率最多的儿童疾病之一,目前尚无根治的有效治疗方法。据统计我国脑性瘫痪的发病率为1.5%~5%[6],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患病率高。流涎症是脑性瘫痪患儿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是因脑性瘫痪导致患儿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纤维化及坏死,使脑干网状纤维的吞咽中枢受损,无法控制和反馈,不能正常将唾液咽下和清除;给患儿的家庭带来严重的危害,影响患儿健康成长[7]。

对照组采用重复性外周磁刺激和针灸疗法等常规治疗,中医认为脑性瘫痪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如父母体质虚弱、患儿先天不足等都可导致患儿出现脑性瘫痪;百会穴和四神聪均位于头部通过巅顶,是阳脉交汇处,针刺百会穴和四神聪可疏通经络,健脑醒神,调节身体气血;足三里是保健要穴,可补益肝肾,强身健体;玉液穴、金津穴为经外奇穴,针刺可刺激舌下神经和舌神经,调节患儿唾液的分泌,控制舌肌运动;廉泉是任脉的经穴,任脉是阴脉之海,可调节人体阴阳[8]。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治疗方法,可刺激大脑神经和外周神经肌肉,通过不同的刺激强度来达到治疗目的[9]。通过刺激舌骨上肌群,加强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咽部感觉信息的输入,从而加强咽部的控制改善流涎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社交发育能力、唇舌动作、咀嚼动作、吞咽动作及吞咽疗效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疗效更显著。常规治疗可疏通患儿经络,增强患儿体质、控制流涎情况,但对吞咽疗效及舌体的控制疗效不明显。吞咽功能需要脑神经、唇舌及下颌的帮助来完成和及时清除唾液与吞咽功能的程度密切相关[10];观察组增加口肌吞咽协调训练,通过对舌的训练,可增强舌的灵活性和力量的控制,增强口腔的本体感觉和运动能力,使流涎症得到控制,还可通过对唇、舌及下颌的训练提高吞咽功能,从而改善流涎症状[11]。脑性瘫痪流涎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交往和语言表达,导致患儿自卑、胆怯等不良性格的出现;增加口腔运动能力、提高吞咽功能、改善流涎现象、进一步促进患儿的社交能力提高,使患儿逐渐性格开朗[12]。研究显示[13],应用口肌吞咽协调训练,可以改善吞咽功能,证实口肌吞咽协调训练在临床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增加口肌吞咽协调训练,可明显改患儿的唇舌功能,增加患儿的自信心,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改善患儿的吞咽功能,提高社交能力,促进患儿流涎状况的改善,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发育患儿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探究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