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和亲是唐代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整理唐代出嫁的近40位和亲公主的史料后,不难发现,关于其个人的记载十分稀少。从嫁妆情况、参与政治和子嗣情况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更能说明和亲公主虽然肩负重大使命,但其本人的地位并不高。少数民族政权和唐王朝本身更看重的还是国家利益。
【关键词】 唐代;和亲公主;地位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046-02
和亲,又称“和戎”或“和藩”,指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间出于种种目的达成的政治联姻。“昔和亲之论,发于刘敬” ①,此后,又为多个王朝沿用。在唐代,和亲更是成为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策之一。无论是和亲的次数,还是和亲的作用,都远超前代。可见,此时的和亲政策已经更为成熟。因此,“唐代和亲”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迄今为止,学界关于“唐代和亲”的研究已经日趋丰富。只是,在有关和亲公主地位问题的研究上还有些许不足。
一、唐代和亲公主概况
要分析唐代和亲公主的地位,必然要对唐代和亲公主的基本情况有所认识。
(一)和亲公主的记载
唐代近四十次的和亲中,既有公主出塞,也有少数民族公主入塞 ②。本文主要讨论唐代和亲公主的地位问题,对少数民族公主入塞暂不作讨论。整理唐代出嫁公主记载如下:
618年,女妓(代公主)嫁突厥始毕可汗;武德时期,平夷县主嫁阿史那摸末,生阿史那勿施,贞观九年去世;630年,定襄县主嫁阿史那忠,生子阿史那暕,23岁病逝;635年,临洮县主嫁契苾何力,生子契苾明、契甚嵩等;636年,衡阳公主嫁阿史那社尔,生子道真;640年,弘化公主嫁吐谷浑王诺曷钵,生慕容忠、闼卢摸末;641年,文成公主16岁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无子,56岁因痘症病逝;650年,九江公主嫁执失思力;652年,金城县主嫁吐谷浑王子慕容忠;约663年前,金明县主嫁梁汉王闼卢摸末;689年,李琛22岁嫁吐谷浑元王慕容若,43岁去世;690年之前,姑臧县主嫁慕容宣超;696年之前,崔氏嫁慕容宣徹,生三子,乾元元年去世;中宗前后,武氏嫁慕容神威;710年,金城公主嫁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生子赤松德赞,开元二十八年去世;713年,南和县主嫁突厥王子杨我支;717年,固安公主嫁奚王李大酺、李鲁苏;717年,永乐公主嫁契丹王李失活、李娑固;721年,武氏19岁嫁慕容曦光,33岁去世;722年,东光公主嫁奚王李鲁苏;722年,燕郡公主嫁契丹王李郁于、李吐于;722年,交河公主嫁突骑施可汗苏禄;726年,东华公主嫁契丹王李邵固;744年,和义公主嫁宁远奉化王阿悉烂达干;745年,静乐公主嫁松漠都督崇顺王李怀节,天宝四年,其部杀公主叛唐;745年,宜芳公主嫁饶乐都督怀信王李延宠,天宝四年,其部杀公主叛唐;746年,宗室女嫁南诏王孙凤伽异;天宝中,宗室女嫁于阗王尉迟胜,生子尉迟锐;758年,宁国公主嫁回纥毗伽阙可汗,无子;758年,小宁国公主嫁回纥毗伽阙、登里可汗,生二子,贞元七年去世;758年,仆固怀恩之女嫁回纥登里可汗,大历三年去世;769年,仆固怀恩幼女嫁回纥登里可汗,生女叶公主;788年,咸安公主嫁回纥武义成功、忠贞、奉计、骨础禄怀信可汗,元和三年去世;821年,太和公主嫁回纥崇德、昭礼、彰信、盍馺特勒、乌介可汗;883年,安化公主嫁南诏王隆舜。由上可知,关于和亲公主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和亲对象和出嫁时间上,对于公主本人的记载较少。可见,和亲公主在唐代的地位并不高。
(二)和亲公主的作用
和亲是唐代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和亲公主在出嫁后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其一,建立或维系双方的友好关系。东突厥政权灭亡后,唐太宗四次嫁公主给归附于唐朝的突厥将领,以维持双方友好的关系。
其二,借“北藩夷俗,可贺敦知兵马事” ③的传统,影响少数民族政权决策。如固安公主发现“鲁苏牙官塞默羯谋害鲁苏,翻归突厥” ④后,设宴击杀,确保了唐朝边疆稳固。
其三,加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以突厥为例,唐玄宗曾盛赞与其和亲时的互市:“互市交通,国家买突厥马、羊,突厥将国家彩帛,彼此丰足,皆有便宜。” ⑤可见,经济交往为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此外,和亲公主还促进了双方在文化上的交往。如文成公主带入吐蕃的大量工匠、金城公主带来的大量书籍,以及“髻堆面赭” ⑥等妆容的传入和风行等等。随着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加深,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加强。
二、唐代和亲公主地位试析
除了史籍記载的稀少,本文还从以下三个角度对唐代和亲公主的地位进行了试析:
(一)嫁妆情况
唐朝厚嫁成风,公主嫁妆置办更是如此。史载文成公主出嫁带有“经史典籍三百六……诸种食物烹调法,工巧技艺制造术”。这还仅是公主嫁妆的一部分。但是,嫁妆的丰厚并等于和亲公主的地位高。皇室为公主们置办的嫁妆大致有两类:一部分是为保障她们未来的生活水平;更多的是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投资和扶持,如文成公主所带“工巧技艺制造术”就推动了吐蕃王朝工艺技术的发展。
如此,就能理解唐太宗在绝婚薛延陀首领夷男时说:“固中国婿,名重而援坚,诸部将归之,戎狄野心,能自立则叛矣。今绝婚,使诸姓闻之,将争击延陀,亡可待也。”⑦也就可以解释,为何突厥多位可汗屡次请婚于唐朝——周围部族因和亲公主的嫁妆实力增强,使其感到了威胁。
可见,和亲公主虽然坐拥丰厚的嫁妆,但是,实际上公主本人地位并不是很高。
(二)参与理政
和亲公主还肩负着影响少数民族政权决策,促使其亲近唐王朝的使命。但是,并不是所有公主都能做到:如静乐公主、宜芳公主出嫁仅半年就被杀。二人的早逝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安禄山对两个部族的压迫,但是,也说明她们实际上很少能对少数民族决策进行影响,未能在少数民族政权中获得较高的地位。
唐朝方面,对于未能完成任务的公主则会严厉斥责。《资治通鉴》记载了唐武宗斥责太和公主的诏书:“先朝割爱降婚,义宁家国……为其国母,足得指挥;若回鹘不能禀命,则是弃绝姻好。今日已后,不得以姑为词! ” ⑧太和公主为此脱簪待罪。可见,未完成使命的和亲公主在唐王朝也没有什么地位。
总之,公主们名义上拥有参与政事的权力,但实际上很难行使这一权力,也并未因此在少数民族政权或唐王朝中获得较为崇高的地位。
(三)子嗣情况
子嗣一直以来便为人们看重。但是,出塞公主们在子嗣方面的情况却不甚理想。
在唐朝和亲的近40位公主中,有子嗣记载的仅有12人。其中3人嫁与在朝藩将,并未出塞。其余9人:文成公主和宁国公主无子;小宁国公主和崇徽公主的子女死于王位争夺;金城公主与赤松德赞的相认也几经周折:“汉公主于阳金马年在札玛生产赞普赤松德赞。那囊萨至公主前,伪为亲昵,竟将公主之子夺去,诈言此乃我所生者。公主以乳示之,涕泣哀求,悲伤号呼,仍不授与其子。”直到赤松德赞周岁,母子二人才得以相认。
综上,和亲公主中有子嗣记载的不足一半,出塞公主有子嗣记载的不足四分之一,有子嗣长成的仅为八分之一。可见,和亲公主,尤其是出塞的公主甚少有子嗣可为今后依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一,因为政治联姻的关系,夫妻双方年龄差距较大,不适合孕育子嗣;其二,则是出于保全部落独立性的考量不愿公主有子。
不过,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没有子嗣可依靠的和亲公主都很难在少数民族政权中获得一个更为尊崇的地位。
三、结论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和亲的高峰时期之一。唐朝初期,和亲政策就是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唐代的诗歌中也多有称颂和亲的篇章,如苏颋的《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奏曲风嘶马,衔悲月伴人。旋知堰兵革,长是汉家亲。”就是对和亲效果的称赞。但是,和亲公主的地位究竟如何?即使在唐代,和亲公主的地位也不甚崇高。从史籍记载中分析和亲公主的嫁妆、参政、子嗣等情况,可知:无论是对唐王朝,还是对少数民族政权,和亲公主都只是其获取国家利益的一种政治载体。因此,和亲公主很难获得一个较为尊崇的地位。不过,和亲公主们的付出却是不容忽视的,应该深深铭记和认真思考。
注释:
①(汉)班固:《汉书 · 卷94匈奴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830页。
②少数民族公主入塞极少。汉、隋两代,均无。唐代也仅有“敦煌王李承寀娶回纥公主为王妃”一例。
③(后晋)刘昫:《旧唐书 · 卷63萧瑀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399页。
④(唐)杜佑:《通典 · 卷200边防十六》,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5485页。
⑤(清)董浩:《全唐文 · 卷40赐突厥玺书》,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40页。
⑥(唐)白居易:《白居易集 · 卷4时世妆》,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2页。
⑦(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 · 卷217回鹘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137页。
⑧(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 卷246唐纪六十二》,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968页。
参考文献:
[1]崔明德.中國古代和亲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刘玖鹿,女,陕西咸阳人,宁夏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专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