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梦夏
秦半两钱,是我国最早统一的货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形制、大小、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在当时这一政策加强了國家铸币的发行权,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奠定了基础。
秦朝实行了严格的半两钱制度,规定了半两钱的形制、铸造技术、流通原则和计价单位等。且从法律上规定,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再作为货币,只有黄金与半两钱才具有法定货币的资格。同时货币铸造权由政府掌握,政府绝对禁止民间私铸钱币,这样不仅强制百姓在交易中必须使用半两钱,也保证了半两钱的信誉,有利于发展货币经济,促进金属货币正常流通。
秦朝半两钱为青铜质地,铜占70%,其余的是锡和铅。一开始推行直径2.5—2.8厘米,重3—6克的方孔圆半两钱,其大小适度,便于携带交易。之后为市场需求又铸行了半两小钱,直径有1—1.5厘米,重0.2—0.4克的三种。据大量出土报告显示,秦半两钱的出土集中在陕西、四川等地,从出土实物来看,绝大多数没有边廓,周边较圆,面穿右“半”、穿左“两”,钱文突起较高,光背无文。书体用小篆书写,“半”字上横及“两”字下横较短,“两”字中间的“入”缩短,俗称“短入两”,后期还有“连山两”。边缘浇铸口多部磨锉,铸工比较粗糙。秦朝后期由于社稷动荡,半两钱出现变小变轻的现象。汉承秦制,西汉早期也铸造过半两钱,但整体风格已无秦半两的霸气,钱体较薄,钱文笔画较平浅。秦半两钱的价值跨度也是比较大,由于数量较多、年代久远以及当时的铸造技术所限,秦半两钱的工艺水平都不高,品相也相差较大。其中,便宜的秦半两钱10元钱左右就有交易,贵一点的可达百元,当然也有上万元的极品。如今市场上的品种主要是廉价的秦半两钱居多,所以在收藏这类古钱币时,一定要有足够的鉴定知识做支撑。
秦半两奠定了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自此,圆形方孔钱币成为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式,并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同时标志了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影响了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