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发,产业再掀新浪潮

2021-05-04 09:07许小燕
产城 2021年3期
关键词:领域人工智能机器人

许小燕

人工智能是新一代科技发展的核心领域,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其视为国家战略和产业重点,积极进行布局并加大投入。

2013年以来,包括美国、中国、欧盟、英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印度、丹麦等在内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人工智能相关战略、规划或重大计划。另外,自加拿大于2017年发布全球首个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以来,截至2020年12月,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布了类似的文件。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布局人工智能的队列中,从政策、资本、技术人才培养、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本国人工智能的落地保驾护航,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再掀新浪潮。

美国:保持人工智能时代“领头羊”地位

美国自2013年开始发布多项人工智能计划,最早提及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城市大脑、自动驾驶、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和愿景。2016年,美国奥巴马政府连续发力人工智能,2016年5月成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委员会”,负责协调全美各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行动,探讨制定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和法律;2016年10月又相继发布《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规划》两份报告,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和保障。

自2017年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的人工智能发展目标是,保持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领导地位。此外,美国成立了人工智能特别委员会统筹协调产业发展,国防部还建立了“联合人工智能中心”,统筹规划建设智能化军事体系。当地时间2019年2月,特朗普政府高调宣布要“维持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力”的倡议,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国会立法、加大研发投入等多项措施,优先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同年6月,美国再度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更新版,将原本七大战略进行升级,力图保持人工智能时代“领头羊”地位。

科技巨头对人工智能的引领带动作用不容小觑。在美国,Google实行“全面开花”的策略,在云服务、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无人机、仓储机器人等领域均有布局。微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到智能助手、AR/VR等领域,例如Skype及时翻译、小冰聊天机器人、Cortana虚拟助理等应用。Facebook依托社交网络,从产品中获得数据、训练数据,再将其人工智能产品反作用于社交网络用户。

资本投入同样是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当地时间2021年3月1日,美国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AI)向国会递交了一份长达756页的建议报告。报告称,联邦政府应优先加快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的步伐,投资400亿美元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并大力培养技能人才。

欧盟: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

欧盟认为人工智能必须在充分的监督和控制之下发展。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确保人工智能尊重人权、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从2014年起,欧盟围绕人工智能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首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2014-2020欧洲机器人技术战略》报告以及《地平线2020战略-机器人多年发展战略图》。2016年5月,欧盟议会法律事务委员会发布《对欧盟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委员会的建议草案》,同年10月,又发布《欧盟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旨在促进机器人行业和供应链建设,积极关注人工智能的法律、伦理、责任问题,明确人工智能知识产权。

强化各国在AI方面的协同推进,并加大相关投入也是欧盟的重要举措。欧盟理事会在2019年2月通过了《关于欧洲人工智能开发与使用的协同计划》,同年4月,欧盟委员会又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准则,促进成员国在投资、数据、人才、信任等方面的合作,以提高人们对人工智能产品的信任。之后,欧盟还表示将在下一个7年预算期内,加大对人工智能的相关投入。

不同于美国和中国主张技术发展的战略而言,欧盟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研究内容涉及数据保护、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伦理等社会科学方面,目前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资金开展数字技术培训和电子政务相关研究。

2020年2月,欧盟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在过去3年里,欧盟用于人工智能研究和创新的资金增至15亿欧元,同比增长70%。前不久,欧盟还提出了一项重大的专项拨款,用于支持在“数字欧洲”计划下的人工智能研究项目。欧盟希望未来10年每年吸引超过200亿欧元的投资用于人工智能领域。

作为老牌工业强国,20世纪70时代,德国就开始了“机器换人”的过程。2011年,德国推出“工业4.0”国家战略,拟从最基础的制造层面上进行变革,从而实现整个工业发展质的飞跃。

日前德国的人工智能研发核心大脑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覆盖人工智能的主要产业方向,孵化了80多家公司,投资方包括谷歌、英特尔、微软、SAP等顶级科技企业。

雄厚的研发实力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德国的西门子、博世等跨国巨头在工业场景内走在前列,费斯托的仿生机器人享誉全球。

日本:注重与行业领域融合

日本的人工智能战略主张人工智能技术与各领域实现对接,在工业、农业、医药业、物流运输、智能交通等行业落实应用。日本希望通过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保持并扩大其在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优势。逐步解决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医疗以及养老等社会问题。

相对于中美而言,日本在以烧钱著称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业的资金投入并不算高,但其在战略方面的反应十分敏锐。2015年1月,日本政府公布了《機器人新战略》,拟通过实施五年行动计划和六大重要举措达成三大战略目标。2016年,日本提出“社会5.0”战略,将人工智能作为实现超智能社会的核心,并设立“人工智能战略会议”进行国家层面的综合管理。

计划和目标从来都是相辅相成。2017年3月,日本AI技术战略委员会发布《人工智能技术战略》报告,为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三个阶段的路线图,即在各领域发展数据驱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2020年完成一二阶段过渡);在多领域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共事业(2025-2030年完成二三阶段过渡);连通各领域建立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技术研究乃产业核心之一。2019年6月,日本政府出台“人工智能战略2019”,旨在从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增强本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2020年12月,东京大学和软银公司签署协议,宣布将共同打造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所,致力于开展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软银将在今后10年为此投资200亿日元用于相关研究,促进日本人工智能研究及相关产业发展。

中国留日同学总会人工智能分会会长薄鸿峥指出,日本的人工智能与制造行业的结合非常好。比如机器人、智能制造,已经利用AI技术进行产品、制品的检测等。但由于日本在处理个人信息方面的制约很多,所以这也限制了日本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

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方兴未艾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北美洲、亚洲、欧洲地区发展愈演愈烈。北美、亚洲和欧洲是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截止2019年底,北美地区共有2472家人工智能活跃企业,超级独角獸企业78家;亚洲地区活跃人工智能企业1667家,超级独角兽企业8家;欧洲地区活跃人工智能企业1149家,超级独角兽企业8家。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格局可见一斑。

根据CBInsights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融资金额和融资次数逐年增长,2019年再创新高,融资金额达到265.80亿美元,融资次数超过2000次。

普华永道数据预测,由于下游需求倒逼和上游技术成型推动,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5.7万亿美元的规模,约合人民币104万亿元。

从生产方式的智能化改造,到生活水平的智能化提升,再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升级,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应用驱动特征愈加明显,大量新兴应用场景持续培育形成。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千帆竞发谋新局,新一轮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升级。

猜你喜欢
领域人工智能机器人
领域·对峙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