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舒 田丰禾
摘要:雇佣劳动的概念在马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对此概念的表述较多联系异化和异化劳动展开,对马克思经济学视域下的雇佣劳动涉及不足,并且对于《哲学的贫困》一书的解读也主要集中在历史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和剩余价值论等角度进行解读。因此,我们选择从《哲学的贫困》中所提及的雇佣劳动角度来切入马克思对于劳动的认知,并且结合异化劳动来理解雇佣劳动,理解资本主义本质,从而较为完整的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的真实脉络。
关键词:雇佣劳动 哲学的贫困 马克思 当代价值
一、雇佣劳动概念的提出和形成条件
(一)雇佣劳动概念的提出
马克思认为,劳动这一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解读:一是经济学角度,即雇佣劳动,另一个是哲学角度,即异化劳动。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从经济学学科角度阐明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概念古来有之,并不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雇佣劳动的存在早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并不是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这一点在恩格斯关于雇佣劳动的论述中就有体现。只不过在资本主义社会刚得到广泛发展,因此,雇佣劳动的发展也就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和发展的根基。因为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全部占有让他成为人格化的资本,恰恰相反,与之差距悬殊的是劳动者只能靠出卖自己劳动力,变成了一无所有的人。
(二)雇佣劳动形成的条件
马克思认为,此时一无所有的劳动者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雇佣劳动者,还要求他们具备另外的条件:一,他们是自由人;二,他们的劳动力可被看成是商品来进行交易。由此得出马克思所说的雇佣劳动受一定场合和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广泛概念。而只是适用于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雇佣工人从事生产劳动。因此从这个角度顺延推理下去,可以看到雇佣劳动本身就具有经济学意义,它主要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活劳动不但是实现自身生产和生活的工具,而且也是资本家从中获取利益的途径,是对于劳动工人来说异己的力量。
二、雇佣劳动和异化劳动的对比分析
异化劳动和雇佣劳动是两种常常为人探讨的劳动模式,从哲学来讲也是两个两个广为人知,鲜为人解的经济学哲学概念。分析这两种模式的差别对与我们从经济学和哲学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劳动”这一概念以及更好地理解《哲学的贫困》中所提到的雇佣劳动本质有重要意义。
(一)异化劳动的实质
异化劳动是形容在私有制作用下劳动者与他们的劳动以及劳动产品之间的变了性质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劳动者生产出的产品应归劳动者所有,劳动亦如此。但是在私有制的推动下,劳动者的劳动变成了异己的力量,发生异化支配工人。
异化劳动有四个规定:一,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付出巨大劳动力,生产出大量劳动产品,不但没有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反而遭受资本家更大程度的剥削,这使得原本贫困的劳动者生活状况越来越窘迫。他们受雇于资本家,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不停地劳作。二,劳动者与劳动相异化。随着社会生产的主流变成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和资本家的剥削压榨,劳动者的劳动成为了被剥削的对象,它不再具有本质意义上的自觉性,劳动者在劳动中不再具有主体地位,反而由机器替代其在劳动中处于支配作用。由此,劳动者的劳动发生异化。三,劳动者与其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认为人拥有意识是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然而当异化劳动出现时,人的思想意识逐渐丧失,失去了主观能动性,人的特有本质发生了异化。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这是前三种规定的必然结果和总结。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作为劳动者自身的对立物出现时,就会以一种异己的力量存在,并和劳动者形成对抗,此时,劳动产品将最终属于其他人,而不是自身所拥有的东西。于是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
(二)雇佣劳动的实质
要理解雇佣劳动的实质,首先就必须研究工人从资本家那里获得的工资出发。资本家通过使用工资这一表面上公平的形式与劳动者进行交易,来遮掩实质性的剥削。从现象看,资本家与工人进行交易的商品就是他们的劳动力,而劳动力又表现为有用劳动,所以交易就变为买卖劳动,工资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资本家以工资为劳动报酬的形式发放给劳动者,就使人们对劳动报酬产生错误的概念,认为工资的支付可以作为衡量工人劳动的形式。另外,同样使人们认为工资等同于劳动报酬的因素还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所用劳动时间的长短,二是工人劳动的熟练程度。对此,马克思从市场出发指出工资是工人劳动力价值的转化,资本家在购买劳动力进行生产时产生了剩余价值。因此,雇佣劳动的本质在剩余价值那里得到了解释。另一方面,剩余劳动是由雇佣工人创造出来却属于资本家,因此,剩余劳动成为了雇佣劳动的本质特征,这一点也是雇佣劳动制度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奥秘”。
在后来马克思进一步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中发现,“异化劳动”理论的产生无法真正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因为没有对资本主义进行经济和物质层级上的根本性批判,也就不可能找出克服资本主义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因此,要从以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转而研究雇佣劳动和资本。主要是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后雇佣劳动才有了它的特定的意义,它属于经济范畴,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而异化劳动是哲学范畴,主要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正常的人支配劳动变成了劳动支配人,反过来奴役人类。
三、雇佣劳动的现存意义和当代价值
(一)雇佣劳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来占有工人剩余价值来实现资本增值,这一途径一方面在加深勞动者的痛苦和灾难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原因在于资本家在夺取剩余价值进行资本增值的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得不采取各种方法提高自身生产力,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因此,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对于资本家撰取剩余价值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但当社会上所有企业的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后,资本家若想获得超额利润,必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前提进行生产。因此,这一过程的循环进行不断激发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间接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和快速发展。
雇佣劳动是维持资本正常运转的基础,而这种不平等的雇佣关系同时也是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关键所在。在社会关系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平等关系的产生在于雇佣劳动关系的不平等。而奥秘就在于雇佣劳动。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础,必须保持其稳定发展,但雇佣劳动的不平等发展必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使其根基动摇,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
(二)雇佣劳动的当代价值
相信人们都会疑问,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具有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劳动,那不是对人民的剥削吗?对此周维浩(2018)表示,虽然在我国社会现阶段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劳动都是具有剥削的但是二者是有本质不同的。资本主义性质下雇佣劳动是为了资本增殖,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雇佣劳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归人民共有。但在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国梦之前,雇傭劳动在我国也会一直存在,不会消灭,新的劳动形式也不会出现,在我国现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的过渡期,雇佣劳动仍有积极作用。
我国的分配制度突破了计划经济的局限,按劳分配可以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通过多劳多得,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同时“按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也使脑力劳动者获得更获得分配资料,满足物质需要的基础上提高精神生活的需要。
雇佣劳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力为商品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进行自由买卖,实质就是把自己“换”出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然要求,劳动力商品也是如此,劳动者要想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职位,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因此要想将自身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就必须基于市场需求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劳动者可以通过充分发挥雇佣劳动制的的优势,随时关注市场动态及需求变化,抓住市场机遇来提升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使自己无论在就业方面还是自身文化素养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也将成为劳动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具备的巨大优势。
四、总结
站在雇佣劳动的立场上进行理论分析并不是本书大篇幅论述的重点,但却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国现存的雇佣劳动与马克思所论述雇佣劳动有着相似性。我们不仅要清楚的了解马克思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剥削和被剥削关系的新的社会制度。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存在着很多不合理因素,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在对待雇佣劳动的关系问题的同时,我们要对其进行扬弃,在遵循社会关系规律的前提下,雇佣劳动将不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最终被自由劳动所取代。因而,我们需要正确对待雇佣劳动在我国现阶段的存在,对其批判性保留。同时,还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前提条件对雇佣劳动进行引导,使其在现阶段现实条件下能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自由劳动的实现,为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更进一步的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园.马克思雇佣劳动理论的经济哲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9.
[2]周维浩.马克思的雇佣劳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杨建平.《哲学的贫困》中的雇佣劳动概念[J].南京社会科学,1997,(1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