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5高教机15年从惊鸿一瞥到高飞远航

2021-05-04 09:06航空工业洪都
环球飞行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练机高教研制

从15年前的翱翔展翅,划出靓丽航迹,到15年后的今天风华正茂,不断高飞远航,凭借着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维护性,L15高教机在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同类机型的先进标准,同时还为我国飞行员培养体系转型提供坚强保障,有效满足作战部队对三代机飞行人才日益迫切的实战化需求,促进战斗力加快生成。

我国航空史又一次跨代首飞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重新调回令人激动的那一天。

2006年3月13日早晨,南昌青云谱机场细雨绵绵。中午时分,太阳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雨水将飞机跑道冲洗得一尘不染。青云谱机场上搭建的开放式露天主席台经过装点,呈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

像所有新机首飞前一样,大家怀着一种紧张而克制的心情,时而将目光投向挺立在跑道上的L15高教机,默默期盼着首飞的胜利。

L15高教机首先开展了低、中速滑行、试刹车等科目内容,然后又回到跑道端头。16时26分,随着发动机的一阵轰鸣,L15高教机在风驰电掣般滑行后腾空而起,直上云霄。

机场上沸腾了,掌声、叫声、欢呼声响成一片,人们的目光始终追随着飞行轨迹,1分钟、2分钟、3分钟……L15高教机在空中共飞行了18分钟,飞行中飞机各系统工作正常。当L15高教机平稳降落跑道后,喜庆的鞭炮声和欢呼声吞没了飞机的发动机声,机场上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L15高教机首飞成功!我国航空史上又一次实现跨代发展首飞。这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制与国际水平同步、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15高教机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也标志着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研制出具有第三代飞机特点的新一代高级教练机的国家。

从二代到三代的跨代发展,航空人又一次用自己的辛劳、汗水与智慧书写了“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绚丽篇章!

实现超常规研制速度

进入新世纪,为满足新的训练要求,提高训练效率,世界各国相继开展新一代高级教练机的研制。与此同时,以歼10、歼11为代表的我国第三代战斗机批量交付使用,迫切需要能培养新型战斗机飞行员的新一代高级教练机。

为弥补现役教练机与先进战斗机间存在的技术空白、有效支撑人民军队现代化和先进战斗力生成,航空工业决定运用新概念,利用新技术,研制出具有“三高”(高机动、高安全操控、高效费)典型特征的L15高教机。

“L15高教机不仅要满足第三代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需求,还将通过局部系统配置调整,适应未来先进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要求,性能先进,技术复杂并有其独特的难度,且质量安全要求比戰斗机更高,这对我们设计人员是挑战,更是勇攀设计高峰的机遇”。L15高教机总设计师张弘的话,激发出广大设计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

为缩短研制周期,发挥数字化技术在新产品研制中的重要作用,首次实现设计、工艺到生产制造全面数字化;首次建立了型号总信息师系统,从组织上保障信息技术与科研生产高度协调一致。创造了半年完成详细设计、一年半完成新机试制首飞的行业奇迹。

围绕L15高教机的“三高”特征,航空人走出了一条研究、创新、验证到再研究、再创新、再验证的螺旋式上升之路。200余个单位,万余人参与研制,攻克9大类,46项关键技术,取得120项授权专利,58项软件著作权,飞机性能状态不断提升,最终实现教练、攻击、战训一体化融合,且相关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于多个型号。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L15高教机的研制铺平了道路。

坚持自主创新是关键

能够实现教练机跨代发展的关键因素,L15高教机总设计师张弘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自主创新,这里面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这三种类型,L15研制过程将三种自主创新类型有机、高效地融合在一起。

一是以原始创新突破关键点。例如,数字电传飞控系统是三代机典型配置,其技术性能直接影响飞行安全和全机研制工作的成败。西方国家对此项技术严密封锁,要突破这一关键技术,必须进行独立自主创新。

在设计L15之前,航空工业洪都尚没有足够的相关技术储备,但设计团队不惧艰难,仅用一年时间就建起了一个全新的飞控实验室,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完全独立自主设计出了我国第一种应用于先进教练机的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飞控系统的研制成功,一方面推动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企业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以集成创新获取系统优势。集成创新的目标是整个系统的功能创新,这一创新类型体现在L15的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设计等诸多方面。例如, L15的详细设计有效集成了各种技术模块。先进的整机设计理念必然带来对详细设计的高要求。对于那些依靠自身力量短期内难以完成的技术模块,项目团队充分利用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力量,广泛开展合作,推动详细设计的高效率展开。设计完毕的模块,按照系统功能的要求集成到各子系统中。L15项目研制配套工作涉及航空、兵器、航天、化工、信息产业、中科院等200多个单位。正是因为这些技术合作,L15的详细设计仅用6个月就高效完成,从正式发图到飞机上天仅用时14个半月。

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跨越式发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坚持自主创新,绝不是排斥技术引进,而是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设计团队在L15研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军贸国际市场的作用,主动走出去选择能够合作的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广泛深入地开展长期技术合作,在交流中学习掌握先进技术和系统设计理念,用开放创新提高自主创新的效率,确保了整机技术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更重要的是大大地缩短了研制周期,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开放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纵观L15的研制过程,自主创新本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这些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密切配合,才能保证自主创新的顺利实现。首先是潜在用户明确需求导向的决策模式与灵活的筹资机制相结合。航空工业洪都非常重视将潜在用户需求作为决策依据,开展先期预先研究和技术储备。

同时他们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系统性调研论证工作,为设计方案的优化调整和权衡选择取得了可靠依据。为了提高L15飞机设计制造水平和研制质量,缩短研制周期,L15项目研制采用了并行工程技术和数字化设计技术,这使得整个自主创新过程高效、高质量地进行。2006年前后,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并完成了三维数字样机100%,数字化预装配60%,研制周期缩短30-50%,实现了设计、制造和管理数据的综合集成。

亮相国庆70周年阅兵

L15高教机以其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维护性,有利于高质、高效、安全培养飞行员,体现了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使用特点和训练要求,在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同类机型的先进标准。2019年,L15高教机荣获当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而L15高教机列装部队后,同样表现出色,曾多次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年度实战化训练、重大演习和对抗演练,取得优异成绩,屡获用户赞誉,并领衔教练机梯队参加了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

15年来,从首飞到首次公开亮相国内外航展,從装备航空院校到一线作战部队,从亮剑“航空飞镖”到飞跃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L15高教机作为我国航空工业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历史印记,承载着航空人“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和使命。

从首次飞行,到完成单飞;从夜航训练,到实弹打靶;从战术编队,到自由空战;L15高教机完美地把战训融为了一体。随着L15高教机的陆续装备,其对人民军队塑造战训深度耦合,推进战训一体运行,创新实战化训练内容标准的训练牵引和带动作用也逐步发挥。

而近期,首批初教6直上L15高教机飞行学员整装登机、依次滑出、陆续升空……这样的跨代开飞,不仅是人民军队飞行员训练模式中的首次创新,也体现出L15高教机对加快构建人民军队新型军事训练体系,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的重大意义。

回首过去的15年,L15高教机从无到有,不断成长壮大,为人民军队的人才培养贡献出力量,同时也在国际贸易市场赢得对于中国品牌的肯定。

期待,未来的15年L15高教机能有更多的好消息,更好的新发展。

猜你喜欢
教练机高教研制
翱翔全球的K8教练机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以色列计划对M—346教练机进行升级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英国《泰晤士报(高教增刊)》公布最有影响力工程机构全球排名等
构建与时俱进的高教质量保障体系
吉林省高校高教所(室)暨专业委员会负责人联席会议纪要
M-290“雷多哥”多用途教练机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