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1-05-02 06:29候海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驱动绿色

□文/ 候海燕

(新疆科技学院 新疆·库尔勒)

[提要]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单一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不能实现国家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坚持高质量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内涵,构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质量评价模型,通过鉴别力法及聚类-相关性法筛选指标,并建立一套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为区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2021 年《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国际上相关创新指数年度报告显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有所提升,正向“创新型国家前列”目标迈进。然而,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飞速发展的科技创新引发人们对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通过“高消耗和高污染”来实现“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切实际,新发展阶段下的新发展理念成为我国积极推崇的发展模式。绿色创新能够有效驱动经济“高增长”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绿色化已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点。

我国虽然已经初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是从区域创新效率及质量视角来看,东中西部创新驱动发展质量悬殊较大,因此因地制宜地科学评价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质量至关重要。目前,国外对于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评价研究较多,如欧洲理事会提出的欧盟创新记分牌(EIS)和创新联盟记分牌(IUS),主要是对欧盟成员国、美国和日本创新绩效的评价,欧盟每年不断调整创新指标体系,以便更加准确地测算各区域的创新能力。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提出的全球创新指数(GII),也被广泛应用于评价经济体创新能力。国内学者对我国的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区域及创新型国家的构建方式、运作机理及评价的研究越来越多,一些学者致力于研究区域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与创新驱动发展质量的关系已然成为一种研究趋势。随着绿色创新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与绿色创新绩效等问题受到关注。但学术界对于绿色创新尚未形成一个统一概念。田晖(2018)等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创新驱动对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肖黎明等(2019)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PVAR 模型,对中国省域绿色创新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对其绿色创新冲击的响应更大。滕堂伟等(2019)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间的交互耦合关系及空间关联性演变,发现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导向。华坚等(2020)认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高绿色发展水平的新驱动,并运用面板Tobit 模型实证分析创新有利于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学者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创新、绿色发展水平研究较多,但关于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评价指标体系将绿色创新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分开设立,没有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故本文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建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界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理解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内涵要从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出发,创新驱动发展是指经济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创新生产要素的整合和集聚模式,最终实现创新的目的,就是通过创新拉动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发展过程:创新要素的投入;研究开发活动的开展;研发开发活动的应用与扩散;通过技术的应用与扩散,驱动经济的发展。

绿色发展由绿色经济衍生而来,绿色发展既强调经济发展,又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通过利用新能源、技术进步、循环利用来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绿色发展兼顾了经济效率与自然和谐,是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发展方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科技创新能有效地推动经济大幅度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具有协同效应,创新驱动发展需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绿色发展必须依赖科技创新与进步。绿色发展理念可以与创新驱动发展完美地契合。最后,本文认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创新资源的投入、研发成果的应用与扩散、创新环境及创新成果的转化过程中以绿色发展为前提,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实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主体间协同、科学、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图1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能力四维评价模型

二、绿色理念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从创新驱动发展过程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涵义角度出发,从创新驱动主体质量、创新驱动投入质量、创新驱动产出质量、创新驱动环境质量四个维度构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质量评价模型,如图1 所示。(图1)

(一)创新驱动主体质量。创新驱动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机构。三螺旋理论指出政府、企业、学校构成了创新中的三大主体。政府是制度创新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学校及科研机构是知识创新主体,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过程中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非常重要,故考虑政府对企业及高校、企业对高校及政府、高校对政府及企业的科研支持力度。

(二)创新驱动投入质量。创新驱动投入质量主要包括科研人员的投入质量及研发经费的投入质量。国家及区域的创新活动需要地方研发经费作以基本保障,而科研人员的学历、创新能力及数量是创新活动的动力来源。衡量地区的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用单位GDP的研发经费支出来测量,同时科研人员的投入力度用每万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来表示。

(三)创新驱动产出质量。创新驱动产出质量由经济产出水平、知识产出水平和技术产出水平综合决定。由于创新驱动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要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全面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测评经济增长绿化度,即经济单项增长的生产投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如果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那么该区域的经济增长绿化度小,在这里看作是经济产出的负向指标。负向指标的数值越大,说明创新驱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效果越不理想,并没有带来绿色经济发展。

表1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四)创新驱动环境质量。创新驱动环境质量包括硬环境、软环境和生态环境。硬环境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撑,包括创新平台和为创新营造硬件条件的基础设施,如互联网连接率、图书藏书量、科技孵化器等。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的软环境必不可少,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提供创新氛围,主要是制度创新主体-政府主导并提供的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同时,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创新环境还需要有生态环境,在这里生态环境主要是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三、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流程。本文根据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能力评价模型确定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选取初步指标,然后在创新驱动发展及绿色发展领域访问资深专家后补充指标,最后用聚类-相关分析法和鉴别力法筛选指标,指标体系筛选流程如图2 所示。(图2)

(二)指标筛选方法。传统的指标筛选研究大多从相关性或者重要性单方面考虑,因此对原指标造成信息损害。本文兼顾了相关性及重要性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先通过系统聚类的离差平方和法,对各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进行聚类,同时进行K-W 检验,通过检验后在相关性分析中将同类指标中的具有重叠信息的指标删除,当相关系数大于0.8 时,两个指标关联程度大,可以删除。当两个指标鉴别力系数小,即指标鉴别小,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以删除。相关系数选取皮尔森相关系数(Rij),鉴别力系数即变异系数(Vi),计算公式如下:

(三)数据来源及体系优化。本文依据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能力四维评价模型,在国内外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评价的文献研究基础上,根据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初步建立的指标体系包括4 个一级指标:创新驱动主体质量(A1)、创新驱动投入质量(A2)、创新驱动产出质量(A3)、创新驱动环境质量(A4);11 个二级指标:企业创新(B1)、高校及科研机构创新(B2)、创新主体协同创新(B3)、人力投入(B4)、财力投入(B5)、经济产出(B6)、知识产出(B7)、技术产出(B8)、硬环境(B9)、软环境(B10)、生态环境(B11);44 个三级指标。运用统计方法所需的原始数据来自于2018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图2 指标体系筛选流程图

首先,对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进行聚类,每一类的显著性均大于0.05,结果均通过了K-W 检验。其次,根据公式(1)和公式(2)计算皮尔森相关系数和鉴别力系数,通过相关性分析删除了4 个指标。最后,通过鉴别力分析法得出4 个指标没有鉴别力。通过计算,最后删除8 个三级指标,优化后的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表1)

四、结语

本文首先界定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内涵,以此构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能力四维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在创新主体要素质量中突出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在创新驱动环境质量中突出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指标体系构建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则,最终建立的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促进区域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经济发展模式转质,也为评价创新型国家及创新型区域奠定了基石。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软科学,2013(01).

[2]钱丽,肖仁桥,陈忠卫.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共同前沿理论和DEA模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01).

[3]贾颖颖.区域绿色创新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演化与驱动因素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

[4]曹清泉,刘明广.欧盟EI S 与I US 的指标体系演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02).

[5]杨朝均,呼若青,杨红娟.中国绿色创新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路径的可视化分析[J].情报杂志,2016.35(08).

[6]田晖,宋清.创新驱动能否促进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基于我国47 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4).

[7]肖黎明,李洄旭,肖沁霖,张润婕.中国区域绿色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协同及互动——基于耦合协调与PVAR模型的检验[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0).

[8]滕堂伟,孙蓉,胡森林.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及其空间关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11).

[9]华坚,王育芳,黄媛媛.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资源与产业,2020.22(04).

[10]李燕萍,毛雁滨,史瑶.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2).

[11]蒋玉涛,招富刚.创新驱动过程视角下的创新型区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07).

[12]王进富,候海燕,张爱香.创新型省份创新驱动发展关键要素识别研究——以陕西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0).

[13]何爱平,安梦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创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8(05).

[14]贺德方.创新型国家评价方法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06).

[15]胡艳.欠发达省份区域创新体系及其构建思路[J].宏观经济管理,2007(03).

[16]候海燕.创新型省份创新驱动发展关键要素识别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

[17]李晓西,潘建成.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的编制《2010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内容简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1(02).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驱动绿色
绿色低碳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