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觉醒年代》题旨的荧屏审美投射

2021-05-01 23:14钱政宇孙振威
电影评介 2021年24期
关键词:觉醒年代剧目中国共产党

钱政宇 孙振威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等重大纪念活动节点,一部部重大现实题材、历史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比如《大江大河》《我和我的祖国》《山海情》《光荣与梦想》《大决战》等,将主流价值观带入影视市场,并取得傲人的成绩,实现了“口碑”与“金碑”的双丰收。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稳步提升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对文化产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对红色革命历史主题的剧目创作提出了更高的水准。如何既能弘扬社会主旋律又能创新艺术表达方式赢得群众的喜爱成为摆在艺术创作者面前的重要难题。解决此问题不仅需要文艺创作者立足历史现实,吃透史实资料,还原真实历史,还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创新艺术表达方式,赋予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剧目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觉醒年代》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的重点剧目,一开播就引起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此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为《新青年》)问世到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线索,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激情澎湃的历史岁月,讲述了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风情,以及青年先知为找寻救国之路而上下求索的艰难历程。其中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作为剧情的主要推动者,一步步将剧情推向深入发展;陈延年、毛泽东等革命青年的曲折经历丰富了剧情发展,多重历史线索的有机结合使得剧情跌宕起伏,情感力量更为充沛,“觉醒”主题更加突出,容易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作为一部史诗级的党史力作,《觉醒年代》以历史的逻辑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课题,进一步解释了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成功密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绝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产物,这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以及中国近代国情的需要。关于为什么选择此段时间点,正如编剧龙平平所说,写这六年,实际上写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礼。百年来中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皆源于这六年的求索与觉醒。没有这段求索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不会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发展成为今天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没有这段觉醒的年代,饱经沧桑和磨难的中华民族也不会实现从“站起来”,一步步走向“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更不会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一、尊重历史,客观演绎历史现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能否尊重历史是衡量一部历史题材作品优劣的基本标准,而还原历史现实并赋予其精神力量则是一部优秀历史题材作品的必然要求。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很多关于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出现在大众视野,但真正能打动观众,触动受众灵魂深处的作品却并不多。一些文艺作品的创作缺乏历史的依据,与现实严重不符,甚至还存在一些“低级红”“高级黑”的严重问题,比如目前市场上广受观众诟病的所谓“抗日神剧”,严重地影响了红色革命题材电影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觉醒年代》以事实体的艺术方式真实地演绎历史,它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为故事中心,从思想、文化、社会变革几个视角阐述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真实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早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逻辑,为广大观众全景式地展现了百年前那段慷慨激昂、激动人心的历史画卷。

观看此剧的年轻观众纷纷发表观后感,认为“课本里的人物活了,课本里的事件活了,课本里的历史活了!”一个“活”字,是观众对《觉醒年代》剧目的最高评价,说明此剧将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的感染性达到高度统一,将人民性与党性达到高度统一。这种高度的统一性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编剧团队立足历史现实,将学术研究、考证材料以及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艺术创作之中;二是剧组团队要以至高、至诚、至专的态度与水平,将历史的真实予以艺术化呈现,二者的张力得到最大程度释放。剧目创作者基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将历史发生的前因后果、空间背景进行真实还原,将历史人物生平、性格、人物关系、生存状态以及情感及内心世界进行细节刻画。同样获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目《光荣与梦想》在真实还原历史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在创作时光阅读的党史、军史材料就超过一亿字,内容除了文史资料之外,还有党和国家相关领导人的著作、回忆录等。

剧目中细节的耐心处理是剧目“活”的源泉。从剧中人物而言,无论是北洋军阀、保守儒派,还是具有新思想的青年爱国学生、寻求救国之出路的知识分子,哪怕是在历史上只留下雪泥鸿爪的小小人物都能生动地呈现,虽惊鸿一瞥,但传神之极,耐人寻味。剧中主角陈独秀、李大钊等自然不必言说,像辜鸿铭、黄侃等守旧派人物的特征和矛盾性格也诠释得极为经典,哪怕是街头乞讨的穷苦百姓,也能刻画得入木三分。客观把握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才能將人物塑造得更为准确、丰满、立体,同时能够让观众以公正、理性的态度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中的每一个人物。剧目中将历史书上的经典情节进行了艺术化还原,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身心体验,比如鲁迅创作《狂人日记》,辜鸿铭为大家作《中国人的精神》演讲,陈氏两兄弟为了理想信念,虽身带镣铐,但依然坦然走向刑场等。每一个经典画面的呈现就像一支跌宕起伏的交响乐,让观众心潮澎湃,艺术的张力与观众的情感达到深深的共鸣。剧中的场景、道具颇有讲究,非常具有年代感,很容易把观众带入剧情。正如制片人所讲:剧中大到当时年代的建筑,小到制服上的金属纽扣;大到院子中的枣树,小到杂志社的纸张;大到外交部的陈设,小到剧中人物所用的牙刷牙粉,无论是大小还是材质,都力求真实再现。剧中出现多次的沙子、骆驼以及驼铃声不是随意而为,而是导演刻意为之,因为三者的结合为观众营造了民国时期的北京印象。《觉醒年代》在还原历史现实方面超出一般历史剧目的是它的逻辑性,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力求符合历史逻辑,哪怕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道具的出现,比如蔡元培先生吃的铝饭盒、牙粉等,都要有迹可循,体现那个历史年代的特征。正如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所讲:“剧中对那些随处可见的生动细节的捕捉,不但让观众能见史见人,更让人物有情有性,让历史叙事有厚度又有温度。”

二、以人为本,大历史中融入人文关怀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于文艺作品而言,能否体现人民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原则,是其能否通过观众检验、历史检验的根本。所谓的人民性,不是影视作品要一味迎合观众的感官冲击,而是要立足人的本性,张扬人的真、善、美,尤其要为基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发出声音,为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而服务。近年来,影视市场出现的大量历史剧目之所以难以产生如此轰动效应,根本在于人民性不足,一味迎合观众的感官需要,缺乏人性的深入思考,难以真正触动观众内心,无法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觉醒年代》之所以收获如此高的“口碑”和“金碑”,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真正将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彻于作品每一个细节中。哪怕那个年代让人心痛、无奈、悲怆,也能让观众感受到信仰的真、人性的善,理想的美。

《觉醒年代》以历史人物本身的内在冲突营造故事的戏剧性,这些历史人物因为性格、信仰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选择,正是这些对立与冲突推动着故事情节自然演进,每一个时代历史人物的个体生命、人物情感以及矛盾冲突构成了一股历史洪流,共同演绎着那个年代的历史与沧桑,迷惘与觉醒。《觉醒年代》中两个关键性的历史人物是推动整个剧目发展的逻辑主体,在二者的人物塑造中,创作者角度独特,通过选取极具代表性的事件,从人物个性及内心世界出发,将人物展现得更为立体、生动、有趣,达到“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比如陈独秀,从刚开始出人意料的出场,到艰难地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以及他与两个儿子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父子关系,与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之间从彼此仰慕到最后的关系破裂,与李大钊、蔡元培等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等,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充满人文色彩。再比如剧中对李大钊的刻画,从出场时与同学们热情讨论探寻救国之道,到融洽处理与童养媳之间的关系,到与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在工人、学生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对李大钊激情演讲的典型故事刻画,一幅幅符合历史人物逻辑的画面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由此可见,个性化的叙事逻辑可以更好地为观众展现历史人物的丰富性以及事件本身的吸引力,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个性化的叙事更能够与深刻的历史内涵相融合。

《觉醒年代》在人物塑造方面还有一个成功之处在于能够将宏大历史叙事与底层小人物叙事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剧目既有宏观历史视角又有底层群众生活气息,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两个哲学命题很好地统一起来。陈独秀请朋友吃火锅本想“炫技”,被同桌的工人群众“上了一课”,最后却不失幽默。李大钊与长辛店工人葛树贵的意外相遇,结下深厚友谊,为日后探寻救国之路埋下伏笔。影片一个独到之处在于善于从历史人物的小细节中展现大智慧,比如毛泽东站在高山之巅远望东方喷薄欲出的太阳,眼神深邃而坚定,给人一种强烈的信念感。剧中通过人物肢体言语的变化,展现了他们面对国之危难时,内心波澜之变化。这种意境与现实的结合给观众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通过人物细微的变化为观众展示了那个即将觉醒的年代。剧目除了对人物的具体刻画,影片中具有生活气息的“小器物”也运用得十分精彩,比如花生、瓜子、涮羊肉……正是这一个个不起眼的“部件”,大大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也为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很好的润滑作用。

三、不忘初心,艺术表达融入信仰的力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广大知识分子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尤其到了民族危机的历史关头,这种坚定的信仰就像历史洪流一般滚滚向前。历史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救国道路的历史潮流势不可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觉醒年代》以独特的历史视角为观众呈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之始、使命之源。《觉醒年代》这部剧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很容易将观众的思绪带到那个一百多年前战火纷飞、军阀混战、人民水深火热的混沌年代,让观众在国际风云变幻中思考国家的前途,在冰冷与黑暗中一起探寻民族的希望,在困顿与迷惘中磨砺理想信念。从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不断追求真理,探寻救国救民出路,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各种救国主张的纷纷呈现,最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呈现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重大历史事件的演绎与发展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历史的逻辑中得以显现。

《觉醒年代》全剧以“觉醒”为主题,在历史题材中融入历史哲思,在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中引导人们寻找救国之良药。剧目中的每个人物虽出身不同、阶级不同,几乎都在奔走呼号,思考在那样一个年代里,国家怎么了,我们应该到哪里去?回望中华民族走过的这一百年风雨历程,再次思考这个问题有了更加深厚的历史感,更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剧中围绕“觉醒”这一主题,从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广大青年的“觉醒”以及劳苦大众的“觉醒”三个发展阶段依次展开,较好地用“觉醒”将历史中的人与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具有很深的哲学意义。剧目中知识分子的觉醒主要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无论是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李大钊写下《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号召青年“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还是毛泽东写下《体育之研究》,鼓励青年“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他们对改造中国青年的思想,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勇气与正气,对广大青年的思想觉醒具有重大作用。在“先觉者”的影响下,广大新青年思想也慢慢觉醒起来。其中就包括周恩来、邓中夏、陈氏二兄弟,他们或出国留学,练就救国本领,或积极组织各种学生运动影响更多的知识青年,或者选择革命,为心中的信仰牺牲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觉醒是新生力量的觉醒,是打破旧的国家机器的中坚力量,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觉醒的种子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剧中陈独秀与李大钊同青年才俊一起登上长城,站在长城上大声朗诵,抒发爱国之情、救国之志,让人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改造中国,改造中国人的思想,最终还是要促進工农群众的觉醒,只有他们才是实现中国摆脱落后、走向复兴的根本依靠力量。剧中李大钊帮助长辛店工人葛树根,并深入劳工群众宣讲马克思主义,为的就是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以广大劳苦大众的觉醒推动时代发展以及时代觉醒。剧中三重“觉醒”依次推进,毫无违和感,一切都顺其自然,在依次的助推下,中国共产党最终在风雨飘摇的中国犹如一轮红日,照亮了中华民族这艘巨轮驶向未来的道路。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觉醒年代》剧组比较高明之处在于运用隐喻和象征的艺术表达手法。这种手法的使用使得艺术作品具有一种高明感,带动观众深入思考,同时能够让观众更为直观地感受剧中的时代背景,更为深入地领会“明事物”背后的真理。比如剧中多次出现的“车辙印”,象征着中国走过几千年的老路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觉醒。陈独秀在震旦大学大礼堂演讲时,话筒上爬行的蚂蚁,寓意着中国人在那个大变局的时代上下求索的状态。毛泽东拿着《青年杂志》在街道上冒雨前行,这一经典画面暗示了尽管革命道路充满磨难,但是觉醒的青年毛泽东毅然决然地探寻救国之路的勇气。对于这段剧情,有网友评论“我太喜欢润之出场这一段了,两分钟我来回看了好几遍。他自风雨和苦难中而来,如光一般耀眼!”毛泽东站在高山之巅远望东方喷薄欲出的朝日,刚毅、冷静的个性特质,给整部剧一种无穷的信念感、厚重感,让人为之一震。此外,剧中经典且真切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台词,总会给人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到了激情之处,还会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比如毛泽东的“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等,听起来掷地有声,细细品味充满人生哲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历史目标的实现。我们即将踏上新的“赶考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接力奋斗。在此重要历史节点,《觉醒年代》作为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匠心之作应运而生,其以厚重的使命感、高尚的使命感、坚定的信念感为我们展现了在中华民族重大历史转折时期,一批批爱国青年为寻求救国出路而奔走呼号,在逆境与迷茫中彰显信仰力量的故事。它以尊重历史、以人为本、不忘初心的创作原则,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贡献了一部精品力作,鼓舞着新时代的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觉醒年代剧目中国共产党
舞台剧目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觉醒年代》:直叫人上头的主旋律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