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2021-04-30 01:18河北以岭医院脑病科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风病阴虚气虚

河北以岭医院脑病科

张志慧 安俊岐(石家庄 050091)

提要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0例给予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中医体质干预,对照组150例给予基础治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试验结束后对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中医证候评分、血脂水平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予中医体质辨证干预治疗效果确切、显著。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随着社会节奏的增快和饮食文化的改变,近年还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1位的死亡原因[1],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负担。因此,控制其高危因素,减少发病率及复发率非常关键。

中医学理论认为,体质是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内在决定因素[2]。体质是证形成的基础,决定个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3]。而脑卒中以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为常见体质,而气郁质、阳虚质为少见体质[4]。复发性脑卒中的体质以阴虚质、血瘀质和气虚质最多,其比例分别为34.4%、23.1% 和17.7%[5]。中医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自然环境及个人生活习惯等多因素有关,体质是动态变化的,既可以向疾病转变,也可以向健康转化。因此,对“中风病”之好发体质进行早期干预,对于减少中风的发病率及复发率,发挥中风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给予中医体质辨识及治疗防护,以期采用体质干预进行脑卒中的防治,降低其致残率及复发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脑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50~80岁。入院时进行体质辨识,选取中风病患者常见的气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4种体质300例。对照组150例,男98例,女52 例;年龄50~80 周岁,平均(65.76±5.71)周岁;平均病程(7.28±0.87 )d;其中气虚质46例,阴虚质24例,痰湿质31例,血瘀质49例。治疗组150例,男100例,女50 例;年龄42周岁,平均(61.76±3.12)周岁;平均病程(6.89±0.23 )d;其中气虚质48例,阴虚质27例,痰湿质30例,血瘀质45例。2组间的年龄、性别、体质辨识类型及病程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入组患者全部采用头颅 CT 或 MRI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组患者西医诊断标准参考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6],入组患者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⑴患者纳入符合中医缺血性中风病诊断标准;⑵西医诊断为病因分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8 分且无吞咽困难患者;⑷发病时间在2周之内;⑸发病年龄 50~80岁;⑹入选患者初次发病,且未接受过相关治疗。2组患者均通过体质辨识[7]。选取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常见的气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4种体质进行临床观察。

1.4 排除标准 ⑴年龄大于80岁或者小于50 岁患者;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⑶急性脑出血患者;⑷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⑸脑梗塞重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5分);⑹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因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其它心脏病合并房颤等疾病引起的脑梗塞;⑺脑卒中合并有肝肾功能异常,造血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病、骨关节病、精神病患者;⑻患者正参加其它临床药物试验者或出组不到3个月者;⑼已知过敏体质者或对该类药物成分过敏者;⑽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进行常规的西药治疗同时进行4种中医体质辨证中药干预,中药基础方为补肾健脑化瘀通络方(桑寄生、黄芪、麦冬、山茱萸、丹参、胆南星、石菖蒲、郁金、炒酸枣仁、水蛭、全蝎),功效为滋补肝肾、活血祛瘀、搜风通络。辨识为气虚质者加党参、白术各10 g;辨识为阴虚质者加天冬、五味子各10 g;辨识为痰湿质者加清半夏、陈皮各10 g;辨识为血瘀质者加桃仁、红花各10 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2组临床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

1.6 观察项目

1.6.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满分42分。2组患者在治疗第 30、60、90 d,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1.6.2 中医证候积分:参照参考《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主要包括是否有神昏、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肢体麻木。每一证候的得分最高分6分,症状越显著分值越高,症状改善分值减少。2组患者在治疗第 30、60、90 d,均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分。

1.6.3 2组中医体质分型评分:采用NIHSS评分和参照参考《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组患者在治疗90 d后,进行各组中医体质分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体质评分比较。

1.6.4 血脂水平的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

1.7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1.8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NIHSS评分,满分42分。 治疗前后评分下降≥90%为基本痊愈;NIHSS 评分下降 46%~89%为显效;NIHSS 评分下降 18%~45%为有效,NIHSS 评分下降<18%为无效;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增加≥4分。治疗90 d后按照以上评分进行疗效判定。

2 结果

2.1 2组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4.00%与对照组的89.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2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例 )

2.2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详见表2。

表2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中医证候评分情况 (分,

2.3 2组中各个体质分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90 d )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4个体质分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但治疗组气虚型、瘀血型、痰湿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医证候评分气虚型、瘀血型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3。

表32组患者中医治疗90 d不同体质疗效情况 (n=150,分,

2.4 2组3个月内复发人次及复发率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3个月内各时间段复发人次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详见表4。

表4 2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情况比较 (次)

2.5 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情况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5。

表5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情况比较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体质是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内在决定因素[9],而脑卒中是漫长的各种内外病因不断作用于人体的结果[10]。目前公认的九种体质分类为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7],其中脑卒中以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为常见体质。本试验采用脑卒中4种常见体质类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中药治疗干预后临床有效率、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特别是气虚型、瘀血型临床效果明显,此结果提示通过中药治疗虽不能改变患者体质,但是针对患者发病阶段的病理状态用中药去治疗干预,对于临床疗效和预后都是比较理想的此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多发于老年人,叶天士认为中风之症状多为元气亏损所致,元气衰则无力不能动,不能动则出现半身不遂,因此,气虚是根本,也由此创立了补阳还五汤,方中运用大量黄芪补一身之气。中医络病理论[11]也认为,脑为髓之海,年老肾元不足,元气亏虚,气虚脑部络脉虚滞是脑中风的发病基础,痰瘀阻络是发病的重要病理环节,在此基础上发生络气郁滞、脉络瘀阻、脉络绌急、痰瘀阻络、脉络瘀塞等病理改变则是出现各种临床症状的基础,因此推测可能会出现气虚质、瘀血质、阴虚质、痰湿质等等体质类型表现,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由元气亏虚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环节创立了补肾健脑化瘀通络方(桑寄生、黄芪、麦冬、山茱萸、丹参、胆南星、石菖蒲、郁金、炒酸枣仁、水蛭、全蝎),方中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骨之效,针对肾元不足的发病之本,黄芪、麦冬气阴双补,针对元气不足所致的气虚和阴虚而设;山茱萸滋肝补肾、固肾保精,和桑寄生呼应,使补中有收;胆南星、菖蒲、郁金、丹参化痰祛瘀,针对元气不足所致的痰瘀之质而设;酸枣仁具有安神定志功效,使扶正祛邪趋于平衡,实现中医“调”的作用,最后达到平衡状态;水蛭、全蝎具有搜风通络,针对气虚、阴虚、痰瘀等病理状态下引起的失衡状态、络脉痉挛,实现以“平”为期。众药合用,实现补益肝肾、化痰祛瘀通络、元气充盛,则达痰瘀自除、脑络畅通,脑神得养的状态,这也是叶天士所言“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的运用。现代研究发现桑寄生可营养神经、增强记忆作用,其水溶性部分可能存在神经保护的活性能力,可应用于神经疾病治疗[12-13]。

在脑卒中发病中血脂异常是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的促进因素之一,随着体质预防学、体质治疗学和体质实验学等中医体质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及与血脂异常相关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血脂异常[11]。高胆固醇血症可降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并诱导血小板活化。增加血小板的聚集,这可能加重抵抗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从而降低药物的抗血小板作用并促进血栓形成[14]。中医络病理论认为[15],高脂血症中湿浊、痰浊、瘀血为其主要病理产物,因此本试验中治疗组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中药治疗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脂水平有差异(P<0.05),也预示着中医药降低血脂水平,祛除其病理因素,达到脑络通畅以通为用的理想状态,且无西药降脂治疗的副作用。目前脑卒中二级预防仍然沿用国家卒中指南规定的用药方案,但临床中笔者发现许多患者在严格按照二级预防的方案用药仍然存在复发加重的情况,如果不从元气亏虚发病之本出发,不积极治疗干预其发病中的每一个病理环节,单纯的西药治疗治标不治本,患者仍然是脑卒中的易感体质,仍然存在病理基础,复发在所难免,如果在脑卒中二级预防基础上加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干预,也许结果就会更加理想,本次试验结果也佐证了此点。因此,中医体质是人体存在的各种状态,但大部分体质是平衡被打破的失衡状态,因此我们虽不能改变这种体质,但是可以干预其关键病理环节,照样实现患者体内相对平衡,因此对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加以中医药干预的治疗优势,值得思考并进一步推广,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及早发现特定体质人群对于特定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在辨证施治及因人因病因证遣方用药的基础上,精准化地进行个体化诊疗,为预防疾病的发生及治未病思路的落实提供了新的思路[16]。因此,针对脑卒中患者的体质,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模式,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也希望中医药文化在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中风病阴虚气虚
崔金海应用调气化痰法预防缺血性中风病复发的经验探讨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
一分为三辨证方法在出血性中风病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