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程新生态的探索与实践

2021-04-30 03:15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学校

郝 峰

郑州市二七区航海路小学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正式把“劳”列入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该怎么做?怎样把劳动能力和劳动价值观的培养,有效地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郑州市二七区航海路小学基于学生成长需求,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实施,到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促进了该校劳动教育的生态发展。

劳动教育是航海路小学的优良传统,学校的育人目标即:“培养有品格、有学识、有能力、有毅力的新时代好少年”,其中品格、能力、毅力的培养,都和劳动教育相呼应,力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磨炼意志品质,培养必要的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课程团队结合校情和区域资源的优势,以“三爱五行十做到”为课程理念,构建了“劳动嘉年华”课程体系。

从课程图谱上可以看出,“三爱五行十做到”分别对应的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

一、在学生心中播下三颗“爱”的种子

三颗“爱”的种子分别是:爱生活、爱劳动、爱创造。

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把“劳动”聚焦在“健康生活”这一维度,通过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体会劳动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去创造,从而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二、树立学生五个方面的劳动意识

围绕课程目标中的“三爱”,课程内容的选择本着既注重劳动方法、劳动技能的实践,又注重劳动育美、劳动创新的教育,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事务入手,以“五个我能行”诠释出劳动教育的内涵。其中“生活自理我能行”“养殖劳作我能行”“社会服务我能行”,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纲要》中提出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劳动的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此外,我们把“美化生活”和“创意制作”也特别提出来,旨在让学生通过劳动更深刻的感受劳动之美,激发创造力,提高生活情趣和生活品质。同时“我能行”,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树立不怕困难,自强自立的劳动精神。

三、学会全面评价自己和他人

劳动教育的效果如何,学生有没有在劳动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精神的滋养、品质的塑造,需要借助适合的评价才能得以落实。“十做到”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需要达到的十个标准(图1:二级指标),对自己现有的劳动水平和要努力的方向有清晰认知,以此不断促进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的不断提升。

“劳动嘉年华”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图1)

四、给劳动教育开拓一片新天地

1.在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

我们以河南省《劳动与技术》教材为主要依据,选取其中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内容开展实践。但由于劳动来源于自然、生活与社会,因此劳动教育的主题往往会与许多学科的内容重复,例如传统手工艺和设计制作类的内容往往与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内容重叠,像剪纸、做风筝、学扎染、自制手提袋、学做水果拼盘、学做小面点等等;关于植物种植和动物饲养方面的内容与科学课联系紧密,如科学课中的《种子发芽了》、《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做青蛙的朋友》、《探访鱼儿》、《与白兔交朋友》等,以前学习这些内容,教师往往是通过PPT、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观看、了解相关知识,但是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把科学课中的这部分内容与劳动课整合,学生既学习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能亲身体验植物种植和饲养动物的过程,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升。对于学校课程设置来说,多学科课程整合,有利于减少学科之间重复内容的学习,节省教学时间,促进课程的高效实施。

2.打破传统课时安排。

劳动教育课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能像其它学科教学一样,要在40 分钟的课内完成相应知识技能的学习,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灵活安排课的时长。

为了解决其课时不足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把班级全员参与的普及性劳动课排入课表,每周或间周一节。二是打破年级、班级界限的社团活动,一般安排在课后延时或放学之后。三是利用校内零星时间,如课间、早读、午读时间,开展校园职业体验等,也是对课时安排的一种补充方式。

3.形成“学校+社区”的新劳动教育场所。

(1)学校资源。近年来,学校通过整体改造,硬件设施和校园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多媒体教室、劳技教室、创客教室等功能室,满足了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和劳动创新的需求。校园内还开辟了植物种植区、动物养殖区,便于学生进行基地式劳动体验。

(2)社区资源。学校地处于713 航海小区中,这个居民区规模较大,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是郑州市老旧小区改造的试点。小区中建有713 研究所历史文化馆、国防教育馆、党员生活馆、羽毛球馆、体育场、篮球场,还有阳光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等,这些资源都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

五、以评价促进劳动教育的新生态

劳动教育的性质与其他学科教育有着本质区别,因此,为了避免教师过分关注劳动结果而忽视劳动过程,彻底改变过去等级化、单一化的评价方式,我们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了表现性评价,在注重学生劳动技能提升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品质的发展。

1.创新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劳动中更自信、更快乐。

2.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多样化的展示平台。

每学期学校举办一次“劳动嘉年华”课程博览会,展示学生在劳动教育的各个领域的学习成果,采用线上+线下,静态+动态的展示。可以先在班上进行展示交流,各班推选出优秀的作品参与学校嘉年华展示,可以是心得体会、学习报告、手工制作、视频等。嘉年华活动当天,可以是现场劳动技能比拼、劳动游戏、手工作坊等形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劳动能力,体会劳动的乐趣。

我们还初步构建了互联网+评价模式。通过微视频、美篇等发布到学校网站学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中,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家长能及时欣赏点赞、评价互动。这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展示自我的舞台,还方便更多的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网络关注我校的特色课程建设。

3.成长银行纪录自己劳动过程的点点滴滴。

为每个学生建立劳动成长档案,以成长银行为激励措施,形成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在每个班级内,教学楼文化长廊设置展示栏,展示学生参加各种体验活动的资料与物化成果(包括精彩瞬间、观察体验日记、调查报告、小论文、手抄报、手工制作等等)。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将保存到个人的档案袋中,成为孩子成长的宝藏。

注重发挥“成长银行”的激励作用。课堂上,活动中,学生积累到的点赞卡、UP 卡,可以兑换成相应的“金币”,储蓄在“成长银行”中。积累到相应的“金币”,可以兑换相应的“特权卡”,例如优先参与社区服务、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或是参加职业体验等。

新劳动教育赋予了学生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新的成长,也赋予了学校发展的新图景。让劳动价值观影响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让他们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成为有更高生命质量的人。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