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丹
二十四节气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而来。在大力倡导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今天,逐步渗透相关内容在幼儿园基础教育阶段具有重要意义,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真正把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贯穿于传统文化和美育教学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文化悠久、独具魅力的特点,使得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可以得到有效发挥,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深度剖析二十四节气特征习俗,帮助幼儿发现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短短的四句28个字,解释了农业生产和气温变化的过程,朗朗上口的歌谣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符合天文、气象的变化发展规律,体现了农耕文化的独特性。在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发展背景下需要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引入传统文化,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体验性的教学设计,不断增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技巧提升传统文化教学的质量,充分体验引入二十四节气内容的重要价值。
儿童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纯真、活泼、天性爱玩,二十四节气作为联系学科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桥梁,可以引导幼儿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可以深度挖掘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文化内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升美育教学的质量,帮助幼儿发现节气文化当中蕴含的美。如立春时节,东风送暖,大地解冻,泥土里陆续冒出嫩芽儿,蛰居的虫儿也开始慢慢苏醒。此时的大地万物复苏,特别是南方地区,已经是一片绿意盎然。在这样的节气里,可以带着孩子开始踏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伴着美景,带着幼儿吟诵一首《咏柳》,充分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词美。在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清明”到来之际,通过组织具有趣味性和益智性的文化教学活动,包括借助视频学习清明节文化习俗、教学古诗《清明》、进行踏青和扫墓活动等等,让幼儿在迎接大好春光的同时,提升传统文化的形式感和内涵意义。
二、充分挖掘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引导幼儿表现美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标准是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充分展示其实用性、文化性和审美价值,符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同时还应当突出教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不断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感知兴趣,以提升美育教育质量。二十四个节气不仅仅包括气候特点,还有饮食、养生等方面的内容,幼儿的学习动力增强主要因素是激发对二十四节气的探究乐趣,不断丰富和拓展其背后的文化元素以及民俗内涵,针对幼儿文化和美育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真正把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民族自豪感渗透到教学中,发挥家校共育教学模式的优势,实现美育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挖掘并剖析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习俗,以良好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呈现,让幼儿感知当中存在的美并进行亲身体验,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能调动幼儿主动学习二十四节气内容的积极性,拓展文化储备,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美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科学渗透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鼓励幼儿创造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要求5~6岁的幼儿应当熟知我国的经典文化,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尝试在幼儿园文化和美育教学过程中引入二十四节气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让幼儿潜移默化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和独具魅力的文化,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求,还使得每一个幼儿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培养和发展,构建良好的学习情感和积极的认知态度,促进素质教育改革下幼儿综合能力的多方面发展。
二十四节气蕴含在各种审美角度当中,无论是节气特征、节气美食、节气习俗、节气传说等,都是人们审美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让幼儿在充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他们进行美的创造,能大大提升幼儿的审美及表现创造美的能力。如小寒节气,人们便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年历、窗花是春节里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一种年货,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春节的氛围,让幼儿通过拓印牛、剪窗花让幼儿创造美。在充分观察牛的外形特征后,引导幼儿用拓印及刷画的方式来制作牛年生肖年历;通过剪窗花并将窗花贴在窗户上,感受小寒节气的喜庆氛围,培养幼儿对创意美术的兴趣及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总而言之,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二十四节气内容发挥着重要的教学价值,精心设计符合幼儿实际的教学活动以丰富审美体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情感态度,从而促进綜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园本课程中的再探究》(课题编号:FJJKXB19-63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