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文先生的油画《开国大典》,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气势恢宏,喜庆气氛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奕,气度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
此画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成为现代美术上一幅家喻户晓、影响深远的著名作品之一。
《开国大典》在新中国曾是油画的代名词。它一经发表就被大量出版,又被印制为年画发售,并进入中小学课本。但鲜为人知的是,现在国家博物館陈列的《开国大典》其实是一件复制品。这背后隐藏着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画家董希文1914年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受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师,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大师之一。1953年创作完成的《开国大典》,画面中央毛主席正在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画面右边开阔的天安门广场上,红旗如海,场面恢宏热烈,凝结了人民热爱新中国情感,具有纪念碑式意义。正因为这幅画意义重大,所以它也命运多舛,经历了三次修改,形成了四个版本。
版本一:受命创作。195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也就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委托中央美院创作一批表现新中国的油画,其中巨幅油画《开国大典》的创作任务交给了当时只有37岁的中央美院教授董希文。董希文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完成了这幅长4米、宽2.3米的巨作。在《开国大典》已完成七、八成时,董希文发现,原本身材高大的毛主席,由于站立的位置居中靠前,在画面上显得不够高。来观摩的其他画家们也认为,毛主席的形象不应受立足点造成的透视缩小限制,有必要加高几分。最终,虽然加高不到一寸,但工程不小,为了使画面不留痕迹,董希文用稀料谨慎地把原画部分洗去,再重新画了一遍。同时,他还在作品中大胆地将原本应该在毛主席右前侧的一个大红柱子去掉了,广场顿显阔大,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恢弘的气势。
版本二:抹掉高岗。此后的第一次修改是在1954年“高饶事件”之后。革命博物馆要求董希文修改《开国大典》,将位于画面上第一排最右边的高岗抹掉。为了不使画面损坏,董希文在其他油画上做了多次试验后才动笔,删掉了高岗的画像。这一版的《开国大典》在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曾陈列在新建成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里,而且被复刻成纪念邮票,广为流传。
版本三:删掉刘少奇,补全董必武。第二次修改是在1972年。当时,董希文已经身患癌症晚期,接到了从《开国大典》画面删掉刘少奇、补全董必武的任务。他在儿子的陪伴下抱病来到博物馆,让儿子当“拐杖”撑着他作画。他首先将一块与刘少奇形象一样大小的布覆盖在画上,然后涂上稀料,这样可以控制稀料外渗,尽量不去溶解破坏周边的画面,再将刘少奇从画布上刮去,重新做过底子后,在刘少奇的位置画上了后排的董必武。次年,董希文再次接到任务要涂掉画面中周恩来身边的林伯渠,而这时的董希文病情已相当严重,再无法胜任改画的任务。于是革命博物馆找到了靳尚谊,由靳尚谊和画家赵域按原画复制一幅《开国大典》,并在复制画时完成了修改任务。
版本四:恢复原貌、还原刘少奇和高岗。第三次修改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随着刘少奇的平反,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由北京青年画家阎振铎、叶武林在《开国大典》复制品上画上刘少奇和高岗。至此,《开国大典》终于恢复原貌——这就是我们今天在国家博物馆展览厅里所见到的第四版油画《开国大典》,董希文的原作则存放在国家博物馆的画库里。
《开国大典》是“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而经过这复杂的修改过程,它本身也成了新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对于油画《开国大典》来说,它就像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一样,历经磨砺最终涅槃重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0万军民欢聚于此,共同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这是新中国举办的第一次国家庆典活动,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综合执政能力。
下午3时整,毛泽东主席和朱德副主席一前一后,率领众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奏乐声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亲手按下了升国旗按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在场群众都把红旗红灯高高举起,汇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毕,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政府委员宣布就职,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规模浩大的阅兵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陪同下检阅三军。
阅兵结束后,群众游行开始。他们载歌载舞,庆祝伟大的日子,歌颂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