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玲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这是时代的需求和课标的要求。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做好以上要求,达到“真真正正为学生”呢?作业就是一种比较好的“脚手架”。
一、规划课前研究,明确目标
课前研究,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内容之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先研究后学习,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地进行课堂学习。
(一)课前研究作业为学生高效的“学”服务
课前研究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有效的课前研究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发现与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合作讨论,课前研究的深入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互动的效果,也是提高阅读质量的起点。布置适应学习需要的课前研究作业确为培养学生的有效办法。这是一位老师在五年级阅读教学第一课之前为学生布置的课前研究作业:
1.我觉得比较难写的生字,通过努力会写的生字,我理解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我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3.阅读后我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
4.我搜集到的和课文有关的资料或我不理解的问题。
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会有不同的探究收获,这样的收获就成为了课堂学习的起点。学生不同的起点在课堂上又促进了课堂交流的有效性,使其在交流中能够自主解决一部分疑问。经过提炼的疑问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难点,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真正做到阅读教学课堂为学生高效的学服务。
(二)课前研究作业为教师富有实效的“教”服务
精准的课前研究作业将是整合课堂的前奏曲,它牵动着整节课的命脈。这就更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深度挖掘教材,根据年段目标、单元重点、文本教学价值推敲课前研究作业的重点。
如,五年级《父爱之舟》课前研究“作者在梦中梦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让他泪湿枕边?”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业,很好地做到了“有备而学”,使得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中心议题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课前研究作业大大提升了课堂互动的质量,有效增加了课堂交流的分量。课堂上,参与的学生多了,交流内容充实了,言辞准备有力了;教师的导学精练了,很好地呈现了学生个人课前探究到课上集体合作探究后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所以布置适度的课前研究作业,使真正意义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语文教学,在师生共同的交互中高效地互动着,呈现着,完成着。
二、利用课中尝试落实语用
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不断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有效地形成,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让学生充分练习。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迹》的教学,学生默读课文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在品读有趣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其中“院中桂树”的描写部分,可先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细致描写了桂树的特征,树干粗壮、枝叶稀疏、花骨朵繁密,把桂树写具体;再请同学读一读体会,说一说如何把静态景物写具体的方法;然后结合本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布置学生仿写练习,把“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这个画面写具体。再例如:六年级《丁香结》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年年都有的丁香结,作者的态度是什么?找到关键句,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请学生读课文后动笔,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你的理解。
通过上述尝试性作业,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对文本进行加工,拓展思维空间,努力实现“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三、开展综合性学习,走向生活
综合性学习最显性的优势就是探究性强,且探究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例如,学习了《京剧趣谈》后,引导学生:我们体会了“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京剧艺术之美,你想深入了解京剧吗?你想感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吗?让我们利用课下一周时间开展《关于“京剧”的专题研究》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活动,从以下活动中任一项探究学习。
1.京剧中虚实结合的道具研究。
2.徽班进京对京剧发展的贡献。
3.我喜欢的京剧唱段。
4.京剧名家的故事。
5.脸谱的欣赏。
……
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借助图书馆、互连网及访问专业人士、有经验的长者,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信息,汇总成研究成果。活动中,学生们共同讨论工作计划、互助合作。他们在课下会做文字、图片记录以及一些想法和见解的说明,他们还要做好向其他同学公开报告自己工作的准备,而其他同学则充当“乐于挑刺的朋友”的角色。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同时还帮助他们发展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学习的内涵与外延在学生的活动中延展了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