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新业态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1-04-29 15:43张莉
中国对外贸易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经济

张莉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模式的改变,也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两化融合、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业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并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在近日举行的“推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上表示,在数字经济推动下,新产业迅速发展,数字化新业态层出不穷。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利用工业互联网重构生产方式,制造业、服务产业已开始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市场正在加速构建,需对不同问题进行相应归置。

全国政协常委,国际核能院院士,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勤指出,5G通信技術、航天、核电、高铁、磁浮等技术都是基于数字化的手段进行提升的,数据经济变化速度非常快,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拥抱科技、拥抱未来,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中国联通集团产品中心5G智库主任胡博认为,作为运营商5G新基建的参与者、建设者,中国联通在产业数字化、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方面也有实践,新场景、新业态应该百花齐放。数据在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利用中是资产,建议根据数字经济发展现实需要,构建和数据经济属性相适应的产权配置,要加强5G新基建数据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数据确权需要有科技手段参与。

华云数字商品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促进经济双循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丁秀忠表示,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进程中,最值得期待的是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让生产资料得到效率最佳的配置。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有两点:一是工业与物联网的融合,有很多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只注重产品质量,却没有注意产品数字化品牌的建设;二是很多企业没有注重数字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数字中国建设应该解决决策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模式数字化、消费数字化、品牌数字化等问题。

先进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力量。要积极抓住数字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发挥制造业大国的优势,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创造出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等数字化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为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对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认为,从企业自身来讲,可通过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把数据、设备、产线、产业价值链进行汇聚和流通,将数据的模型与每个行业所独特的工业机理和行业模型相结合,构成一个数据驱动的全生命周期优化的闭环,把IT系统、OT系统也就是生产系统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可以快速感知、敏捷响应、动态优化和全局智能化决策的新的范式,实现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产业价值链的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全球市场。

做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

专家表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建议从顶层设计层面对数字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布局,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手段不断创新,从而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杨宇燕近日表示,工信部将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数字中国建设,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动数字产业做大做强。以应用为牵引,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开源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二是推动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方式变革。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以数字化驱动生活方式的变革,让数字红利切实惠及百姓的生产生活。三是逐步完善数字生态。持续提升企事业单位数据管理能力,夯实数据基础;培育大数据交易平台,探索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易模式,促进数据流通,切实采好数据、管好数据、用好数据,激活数据要素的价值。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孙伟表示,下一步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顶层设计,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加强引导区域试点示范,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于佳宁认为,各地在落实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紧紧抓住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针对“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数字化发展,同时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快制度构建,引领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换。

于佳宁强调,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各地需根据自身特色做好顶层战略设计,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从而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数字产业生态。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数字经济发展的节奏与传统产业不同,过去的法律法规可能不适合目前的产业现状和技术特征。若要更好地促进新业态的发展,还需对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进行更新和修正。因为只有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数字经济才能真正实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亟需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

近来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贡献不断增强。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以直播带货、线上教学、线上买菜等“宅经济”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有力助推了社会秩序正常运转和经济复苏,也成为稳就业的生力军。

“要抓紧搭建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引擎的‘四梁八柱,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旅、交通等领域,推动智慧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普惠应用,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构筑数字政府和数字生活工作体系及新愿景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凌振国表示,加快数字化发展,要确保大数据真实性、客观性、精准性、科学性。要让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更好地在服务改善民生,尤其是在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中发挥作用。

而人才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数字人才日益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研究员曲伟建议,启动“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规划和建立,有了“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标准化等行业规范,有利于促进制造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相关行业规范、健康、快速发展;给足“数字经济”驱动发展的政策;培育数字人才队伍形成規模,实现数字经济人才的梯度化,补人才短板。

数字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改造,离不开掌握数字技术、能够科学分析处理数据的专业化创新型人才。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同样需要培养数字人才、提升公众数字素养。为此,要推进数字教育改革,加快构建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提供充足人才。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表示,数字经济需要数字化人才,没有数字化人才就无法进行数字化转型,也无法进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今天这一代是数字化的一代,没有数字化能力的人也要有数字化的素养。数字经济覆盖社会各行各业,亟需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改造和创新已经做好了前瞻研究,目前正在落地。

链接:全国首部数字经济地方条例出台

今年3月1日起,全国首部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先后3次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各地各部门、企业、专家、群众等提出的意见、建议超过千条,这部创制性法规的分量和热度可见一斑。更大的意义在于《条例》中的诸多全国“第一”:第一次为数字经济量身制定一个法定概念;第一次对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作了法律规定……

“数字经济立法,就是要把浙江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制度,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同时解决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重点难点问题,以法治手段引领和保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林说。

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新经济形态——这是《条例》给出的数字经济定义。短短70余字,却具有开创意义,数字经济有了清晰的法定“画像”。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在加强数字市场竞争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合理使用数据资源方面,都做出了规范要求。“通过立法,把治理理念贯穿于数字经济发展全过程,用整体智治的理念激发创新潜能和治理效能,这样立法才更有成效。”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教授表示。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经济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