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国新,吴 伟,梁建林
(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475004;2.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443002)
2019 年1 月24 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 条”)明确指出,要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1]。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2],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A 档),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A 档)。 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3]中,提出高水平专业群的九大建设内容。如何落实相关建设任务是实现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在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新时代,相关文献[4-6]所阐述的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建设期间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实践举措,已经不能满足专业建设的新需要。 《悉尼协议》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 的核心理念为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和范式[7]。 基于此,本文试结合相关教学实践,在《悉尼协议》视域下对高水平专业群目标任务落实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专业群提供参考和借鉴。
《悉尼协议》主要针对的是国际上工程技术人员学历(一般为学制3 年)的资格互认,它蕴含的专业建设核心理念为 “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 包含七大认证标准项, 即专业培养目标、学生、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和持续改进[7]。
工程教育认证贯彻“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七大认证标准项均聚焦于学生, 把学生作为学校或专业的首要服务对象。 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个人作品、形式丰富的小组作业等为考核依据, 重视学生如何取得学习成果, 并多元评估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各项产出。除了学校内部的自我持续改进,还需要面向行业、企业的需求和用人标准,建立一个开放的专业教育体系,不断吸纳来自行业、企业专家们的建议,实现自身与外界的信息流通,不断更新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悉尼协议》提供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范式[8],其核心理念要求专业建设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这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文将基于《悉尼协议》的三大核心理念和七大认证标准项,挖掘新时代专业建设的视角,探寻其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启示。 首先,《悉尼协议》的三大核心理念要求把学生作为专业首要的服务对象,以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达成度为导向,将常态化的评估与改进作为基础。 其次,《悉尼协议》的七大认证标准项,尤其是毕业要求,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提出了终身学习理念和创新创业、解决问题能力等要求,这些对专业群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笔者通过对《悉尼协议》的三大核心理念和七大认证标准项进行分析,根据其专业建设内涵,梳理出“终身学习、育训结合、能力本位、OBE 理念、结构合理、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一带一路’、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和持续改进”十个视角,对接高水平专业群九项建设内容(如图1 所示)。 这对于探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理念和思路不无裨益。
图1 基于《悉尼协议》的专业建设视域图Fig.1 Special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Sydney Accord field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 根据 《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制度试点方案》[9]和《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10]的要求,构建了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 所示)。 对于一名学习者来说,该模式纵向贯通了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教育;对于每一个阶段来说,该模式横向打通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1+X”书证融通的路径,从而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
黄河水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高水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就是以“1+X”书证融通模式为主线,与国内水利行业企业共同探索“1+X”水利行业资历框架体系构建的路径。通过探索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实现人才培养的“专—本—硕”职教体系纵向贯通;通过探索开展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发施工管理等中级职业技能证书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 实现人才培养横向融通。
图2 终身学习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Fig.2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lifelong learning idea
基于OBE 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 成果导向理念),采取从培养目标到课程地图的反向设计思路进行课程开发[7],结合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原则[11],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路径如图3 所示, 该课程体系开发路径体现了以成果为导向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相融合的特点, 在构建课程地图或课程体系时可以考虑模块化课程建设思路。
图3 成果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下课程体系开发路径图Fig.3 Exploration path of result-oriented and working process-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基于以上思路, 黄河水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路径为: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融入水利文化和工匠精神,校企合作建设信息化思政、创新创业、劳动教育等公共基础课程;以水利工程建设、 运行维护过程为导向, 融入创新创业、水利精神和劳动教育等元素,重塑课程内容,开发水工建筑物、 智能化施工技术等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以学生意愿及企业需求为目标,构建“基础通用、平台反哺、模块组合、导向鲜明”四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在进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时,可对模块进行灵活组合,以育训结合的方式,实现“1+X”书证融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职教20 条”[1]的要求,要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及时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基于此,在教材开发过程中既要考虑能力本位的学习单元和任务的开发,又要体现新型教材的特点。
黄河水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高水平专业群教材的开发路径为:与水利行业、企业等联合组成教材研发委员会,以典型工作过程为导向,服务水利行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校企合作开发融入先进技术、黄河文化、工匠精神和国际化内容的系列教材,建设差异化教材,由易到难确定三级编写内容,有力支撑差异化教学;开发纳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等活页式教材;开发融入科研成果及技术创新典型案例的《水闸设计与施工》等工作手册式实训教材;开发融入“专创融合、课程思政”内容的《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等立体化教材;开发具有黄河特色的《黄河工程》等系列教材; 开发与技能证书对接的活页式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发体现国际标准的《钢筋工》等技能型国际化教材。同时,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建设。
“职教20 条”[1]和《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12]要求: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因此,在打造教学团队时,应考虑校企融合、跨国界、跨领域、“双师型”等因素。
基于以上要求, 黄河水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团队打造路径为: 教师团队由企业教师、校内专职教师、国际教学团队组成,企业教师团队的组建路径为依托水利行业、企业等合作单位,引进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 校内专职教师团队由来自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教师混合构成; 国际教学团队的组建路径为依托海外大禹学院,引进国际知名教学团队。以院士为引领,以中原学者、产业学院院长、教学名师为“旗手”,以学校和企业的专业群双负责人为“舵手”,以学校和企业的专业双带头人为核心,以课程负责人和能工巧匠、青年教师及技术骨干为支撑,形成一支德技兼备、育训皆能、总体结构呈“金字塔”型的教学团队。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一定的工作场景、职业活动中进行,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因此,只有建设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 才能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的对接, 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提供支撑条件。 创新创业是职业院校毕业生非常重要的核心能力,利用技术技能平台也可引领学生创新发展。在进行实践基地建设时, 可考虑产教学院、 实训中心、体验中心、科普基地等几个维度;在进行技术平台建设时,可考虑研究院、工作室、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等几个方向。
黄河水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高水平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和技术技能平台建设路径为:以产业学院为引领,建设实践教学、师资培训、岗位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科技研发、创新创业、真实生产“八位一体”的鲲鹏山智慧水利AI 国际化技训研创中心、 黄河生态水利工程技训研创中心、全国水利高技能和基层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打造企业深度参与的产教融合新形态;联合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整合专业群已有的河南省小流域生态水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水文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 市级科技平台资源,建设智慧水利应用技术研究院, 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研究,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学院建设、 创新创业和技术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专业群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和技术服务的“含金量”。
“职教20 条”[1]指出,高职院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水平专业群的服务能力是职业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是建设“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高职学校的标准和要求[13]。因此,高水平专业群服务功能的实现要考虑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产业发展和“走出去”企业,输出“中国标准”。
黄河水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高水平专业群服务功能的实现路径为:面向产业行业,提供服务支持;面向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面向农业农村,开展继续教育;面向贫困地区,输出教育资源;面向行业区域,助力人才培养。依托学校在境外建立的大禹学院,联合中国水利职教集团及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和国内水利高职院校,创立中国水利国际职教联盟,服务“走出去”水电企业,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吸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政行企校共同开发和研制规范化、智能化、可借鉴、可推广的国际化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 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国际水利行业人才育训高地。
以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 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特色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为动力,以调整优化专业为推手,以管理机制创新改革为保障, 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目的,建立专业群与行业同频调整导向机制,根据行业发展、毕业生发展情况追踪反馈和第三方评价,及时调整专业群内部结构,实现政行企校高度融合。
黄河水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高水平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构建路径为: 依托学校智慧校园大数据平台的专业发展中心和课程发展中心, 按照构建的“8”字型专业与教学持续改进螺旋(如图4 所示)[14],对专业群、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实时改进,并通过激励、学习、创新,实现专业群整体、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4 “8”字型持续改进螺旋Fig.4 “8” shap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
《悉尼协议》范式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了终身学习、OBE 理念、持续改进、育训结合、能力本位等改革视角。在该视域下,探索高水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材教法、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基地、技术技能平台等建设和改进路径,可为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深刻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