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休闲渔业发展质量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

2021-04-29 06:57:28宫红平
渔业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泰尔测度渔业

卢 飞,宫红平,张 红

(1.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2.潍坊海事局,山东 潍坊 261035;3.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自2001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首次明确提出发展休闲渔业以来,中国休闲渔业经济快速增长,2018年实现休闲渔业产值达832.53亿元,较2003年的54.11亿元明显大幅增加。休闲渔业产值的快速提升,推动了休闲渔业在现代渔业中产业地位的确立和巩固。但同时,中国地域辽阔,渔业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格局,各省份渔业生产条件以及渔业资源禀赋的巨大差异,进而引起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的显著区域差异。步入新常态后,中国经济已进入到从“量”到“质”的提升阶段[1],经济发展质量成为关注的重点[2]。渔业供给侧改革中发展休闲渔业是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而当前休闲渔业发展质量是制约休闲渔业消费进一步发展的短板[3]。2018年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休闲渔业质量提升年活动的通知指出,在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升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增强休闲渔业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休闲渔业发展质量测度与区域差异问题,对于促进渔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学者们通常采用休闲渔业产值简单表征休闲渔业发展质量[4-5],这种单一指标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无法体现经济发展质量的外延[6],如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环境因素等方面[7]。因此,构建测度体系综合评价休闲渔业发展质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董楠楠等从技术投入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刻画了宁波市休闲渔业经济发展水平[8]。此外,为甄别影响休闲渔业发展的因素,平瑛等以休闲渔业供给侧资源为逻辑依据,构建了涵盖渔业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创新资源的休闲渔业发展评价体系[9]。鉴于休闲渔业构成元素的多元性,彭燕等重构了休闲渔业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揭示了鄱阳湖地区各县市休闲渔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10]。与此同时,柴寿升等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休闲渔业资源质量研究[11],阮龙超则是基于Kano模型,结合游客需求的满意度指数构建了休闲渔业服务质量测度体系[12],而赵金金等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休闲渔业景区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13]。这些测度体系视角丰富,指标各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单一指标表征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片面和局限。

综上,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但在以下几方面明显存在进一步探索的空间:首先,现有休闲渔业发展质量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往往从经济发展质量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入手,缺乏系统性,未能充分体现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与外延;其次,绝大多数研究忽视了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区域差异,尤其是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之间的差异;最后,当前研究以截面数据为主,较少使用面板数据,缺乏对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区域差异演进趋势的探讨。有鉴于此,本文从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和外延出发,构建休闲渔业发展质量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对中国大陆29个省份(不含青海、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2009—2018年的休闲渔业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并运用基尼系数(Gini)、泰尔指数(GE1)及对数离差均值(GE0)全面衡量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地区差异和演进趋势。

1 休闲渔业发展质量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和外延丰富,既包括经济因素,如经济发展效率、经济增长(发展)数量、经济结构等[6],又涵盖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7]。休闲渔业作为旅游与渔业相结合的新产业,其发展质量是旅游业与渔业相关要素在区域空间的耦合[14-15],由休闲渔业环境、资源、产品、服务、政策系统共同组成[16],以此来满足旅游消费的多重需求[17]。本文根据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和外延、优质旅游的本质范畴[18-19]以及《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标准》,结合测度指标体系选取的可比较性、可量化性和可获取性为原则,构建由休闲环境质量、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结构优化、休闲消费需求、接待服务能力和产业政策环境六个维度构成的休闲渔业发展质量测度指标体系(表1)。其中,休闲环境质量是休闲渔业发展的硬性制约条件,良好的环境为休闲渔业活动开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加强环境治理可以提高休闲渔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确保旅游开发的自然环境保护力度[20],采用生态治理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加以表征;资源配置效率反映了休闲渔业活动投入产出的效率,是衡量休闲渔业资源合理利用、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采用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养殖生产率三个方面加以表征;产业结构优化是转变休闲渔业发展方式、提高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采用合理化和高度化指数对休闲渔业产业结构水平加以表征;休闲市场需求旺盛可以不断推动休闲渔业产值的规模增长,决定休闲渔业的发展空间以及需求结构变化,进而提升休闲渔业发展质量,采用市场规模和消费方式加以表征;接待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影响休闲渔业发展前景和潜力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休闲渔业经济增长空间提升提供强大的动力基础,通过完善服务功能,为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采用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两方面加以表征;产业政策为休闲渔业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可以有效避免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失衡,从而提升发展质量,采用社会支持力度和投资吸引程度加以表征。

表1 休闲渔业发展质量测度指标体系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综合指数测度模型

本文采用综合指数法测度休闲渔业发展质量,为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选用客观赋权的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熵值法体现了重视差异、忽略共性的本质。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熵值越小,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对综合评价的影响就越大,则要赋予指标相对大的权重,反之亦然。同时,为了便于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在熵值法的基础上加入时间变量。综合指数法测度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标准化。由于测度指标体系中均为正向指标,标准化公式为:

4)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gj=1-ej;

2.1.2 基尼系数(Gini)、泰尔指数(GE1)及对数离差均值(GE0)

基尼系数(Gini)、泰尔指数(GE1)及对数离差均值(GE0)都是反映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三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且具有互补性。基尼系数倾向于体现中等收入水平的变化,泰尔指数易受上层收入水平变化的影响,而对数离差均值则对底层收入水平的变化相对灵敏。近年来,这三个地区收入差异不平衡指标被广泛用于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其数值越大,区域经济差异越大。本文同时运用这三项指标全面衡量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地区差异程度。

基尼系数(Gini)的计算公式为:

(1)

对数离差均值(GE0)和泰尔指数(GE1)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2)

(3)

其中,Ri代表各省份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其他释义同上。进一步,为全面揭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内与区域间的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差异,可将对数离差均值(GE0)和泰尔指数(GE1)进行组内和组间分解,两者分解的结果大体相似,本文采用泰尔指数(GE1)分解,具体分解公式如下:

(4)

式中,nk为省份个数分组数量(k=1,2…m),Rk每组相应的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向量,Rk为均值,W代表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区域内差异;B则表示区域间差异。

2.2 研究时期、数据来源与处理

2011年《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布以后,我国休闲渔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在示范基地创建、渔文化挖掘、品牌培育、渔业功能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格局逐步形成[3]。为了凸显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区域差异,选取萌芽起步期与快速发展期的过渡期作为研究起点,更具有现实意义,因而本文的研究区间定为2009—2018年。

考虑统计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统计口径的可比性,本文未将西藏、青海以及港澳台地区纳入研究范围,故本文的研究区域为中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划分主要参照国家“七五”计划经济带的划分标准。原始数据来自于2010—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渔业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对个别缺失数据运用线性插值法补齐。

3 结果与分析

3.1 休闲渔业发展质量测度结果

根据综合指数法的具体步骤,对中国2009—2018年29省份21个指标的数据进行相关处理,计算出各省份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

表2 2009—2018年中国休闲渔业发展质量测度结果

3.2 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合表2的测度结果,绘制中国29个省份2009—2018年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均值空间分布图(图1),以便总体上把握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空间格局特征。

可以看出,考察期内中国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均值介于0.049~0.254之间,北京、湖北、山东、江苏这4个省份的休闲渔业发展质量最高,而贵州、新疆、宁夏、甘肃这4个省份最低。全国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平均值为0.126,北京、湖北、山东、江苏、山西等12个省份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这些省份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余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的17省份基本上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说明中国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分布特征,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梯度递减。

3.3 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区域差异分析

3.3.1 省际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差异

根据式(1)~(3)分别计算出2009—2018年中国29个省份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基尼系数(Gini)、泰尔指数(GE1)和对数离差均值(GE0)及其增长率(表3),并绘制相关折线图(图2),可以直观地发现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省际差异的演进趋势。

表3 Gini、GE1与GE0增长率

从图2来看,三项指标在2009—2018年表现出大致相似的变动趋势: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基尼系数(Gini)在2009—2014年间持续下降,2015年小有回升,随后持续下降,并于2018年达到最小值,说明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处于中游的省份的区域差异先缩小,后扩大,再逐年缩小。泰尔指数(GE1)、对数离差均值(GE0)在考察期内小有波动,但总体上持续下降,直至2018年同时达到最小值,这表明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处于两端的省份区域差异在逐渐缩小。聚焦到三项指标数值大小方面,基尼系数(Gini)始终最大,可见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处于中游的省份区域差异程度较大,而处于两端的省份区域差异程度较小。

从表3来看,除2014年和2015年,三项指标均表现为同减趋势,虽然下降幅度亦不相同,但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处于中游和两端的省份区域差异有相同变化的方向,即区域差异同时缩小的趋势。2012年,基尼系数(Gini)、泰尔指数(GE1)及对数离差均值(GE0)下降幅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61%、21.32%、20.96%,表明当年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处于两端的省份区域差异变动较大,而处于中游省份区域差异变动较小。此后,三项指标的下降幅度逐年减小,说明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区域差异逐渐减小。其可能的原因是,从2006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将休闲渔业确认为一种新产业后,中国休闲渔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一批地方性休闲渔业发展规划与政策不断出台,管理监测制度日趋完善,处在休闲渔业发展质量下游的省份在休闲垂钓、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方面快速发展,因此省际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差异逐渐缩小。聚焦到三项指标增长率大小方面,泰尔指数(GE1)、对数离差均值(GE0)的变动幅度相当且较大,而基尼系数(Gini)变动幅度相对较小,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处于两端的省份在考察期内区域差异变动较大,而处于中间的省份变动较小。

3.3.2 区域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差异

根据泰尔指数(GE1)分解式(式4),计算出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2009—2018年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泰尔指数(GE1)分解指标值并绘制出其演进趋势图,见表4和图3。

表4 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休闲渔业发展质量GE1分解指标

续表4

从整体上看,2009—2018年间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泰尔指数(GE1)均值分别为0.053 3、0.071 2、0.062 2,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区域差异最大的是中部地区,西部次之,东部最小,呈现倒“U”型特征,并且三大区域的差异程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06 3)。从演进趋势来看,东部地区的泰尔指数(GE1)在2010年达到最大值0.088 6后,从2011年开始持续下降,经历2015年的短暂上升后,于2016年达到最小值0.031 6,然后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在2009—2012年之间,中部地区的泰尔指数(GE1)处于整体下降趋势,2013年筑底增长,直到2016年开始回落,说明考察期内中部地区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区域差异先缩小,后拉大,再缩小;西部地区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区域差异虽有小幅震荡,但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在2018年达到最小值0.033 5。综合来看,2015年以后,三大区域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差异呈现明显的分化格局,东部地区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差异逐步扩大,而中、西部地区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差异在小幅震荡中逐步缩小。

从泰尔指数(GE1)的分解结果来看,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内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差异变化幅度较大,2009—2012年期间区域内泰尔指数(GE1)表现为急剧下降,随后在小幅震荡中逐渐下降,说明这段期间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区域内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泰尔指数(GE1)虽然变动幅度相对较小,但却在较小的波动中不断下降,说明考察期内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区域间差异亦逐渐缩小。2009—2018年间,区域内和区域间泰尔指数(GE1)的均值为0.059 7和0.046 7,对总差异的平均贡献度分别为55.94%、44.05%。可见,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东中西部区域内差异是影响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中国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省际差异。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休闲渔业发展质量测度指标体系,以2009—2018年的样本数据定量测算了中国29个省份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并采用基尼系数(Gini)、泰尔指数(GE1)及对数离差均值(GE0)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省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全面度量。研究发现:1)中国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梯度递减的空间格局特征。2)从基尼系数(Gini)、泰尔指数(GE1)和对数离差均值(GE0)的变动趋势看,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处于中游和两端的省份区域差异总体上在逐渐缩小;三项指标中基尼系数(Gini)始终最大,说明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处于中游的省份区域差异程度较大,而处于两端的省份区域差异程度较小;三项指标的增长率表明,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处于两端的省份区域差异变动略微较大,而中间省份变动较小。3)从三大区域的泰尔指数(GE1)均值来看,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区域差异最大的是中部地区,西部次之,东部最小,呈现倒“U”型特征;泰尔指数(GE1)演进趋势说明,2015年以后,三大区域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差异呈现明显的分化格局,东部地区差异逐步扩大,而中、西部地区差异在小幅震荡中逐步缩小;泰尔指数(GE1)分解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区域内差异是影响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4.2 政策建议

缩小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区域差异,实现中国渔业经济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在充分考虑各省份基础设施、渔业资源、消费结构、地理环境等优势条件差异性的同时,因地制宜地高标准制定与执行休闲渔业发展相关规划与政策,探寻休闲渔业发展质量的提升路径,推进休闲渔业发展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二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休闲渔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例如优先发展休闲渔业新模式,加强金融机构与休闲渔船和海洋牧场等项目的协调与联系,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农业水电价格政策、持证从事休闲渔业的渔船享受燃油补贴、垂钓用地认定为设施农用地等;三是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制定区域休闲渔业协调互动政策,从而促进东部地区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正效应和资源配置方式的空间溢出,协同提升中西部省份的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四是各省份在休闲渔业产值快速提升的同时,积极转向高质量发展,以业态创新促进休闲渔业产业结构优化,从而培育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休闲渔业品牌,由此探寻休闲渔业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与路径。

猜你喜欢
泰尔测度渔业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百忍寺
小读者(2021年20期)2021-11-24 07:18:20
百忍寺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世界农药(2019年4期)2019-12-30 06:25:06
幽默救命
御媛丹、崀霞湘溢、泰尔生物涉水直销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中国水产(2017年2期)2017-02-25 07: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