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艳芳 宋涛
摘 要: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发展背景下,理工科专业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意方法、创造技术、创业能力的“四创”型人才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地方院校发展特点,结合“新工科”教育理念,从课程教学与科研项目融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以及参与学科竞赛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四创”型人才;生产实践;人才培养;学科竞赛
一、绪论
近年来,引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已经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地方高校的职责需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地方经济特点、产业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地方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1-3]。同时,“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4-5]。如何及时准确地让学生接受先进技术,将所学的理论、实践知识有效地与地方企业和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背景下对地方高校在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发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地方院校理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
首先,服务地方发展需要“四创”型人才。科技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品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创新能力、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已经成为国家间、地区间科技、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的竞争离不开产业创新和科技的竞争,科技和创新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因此在经济多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地方人文、经济、产业发展对实践型、应用型人才需求也日趋旺盛。
其次,“四创”型人才是高等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其中通过人才培养、人才创新等多种方式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公司、企事业单位等等需要的是能够运用科学技术和思维方式去应对各种挑战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也是企业转换为生产力的最直接源泉和重要力量,在面临就业选择的时候,培养出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多元性高校毕业生更能吸引科技公司以及用人单位的目光,因此“四创”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再次,培养“四创”型人才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必须加强学生奉献精神、实现自身价值的教育,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一批又一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服务地方人才,另一方面又要掌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以及灵活性和多样性。
文中就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工程、大数据应用等专业,如何在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下,对学生在基础理论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锻炼,创新与创业能力发展几个方面展开探索和研究。
三、地方应用型背景下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应用型背景下,根据地方发展需求,理工科专业教育需要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加强理论、强化实践能力,加强“兄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6-7]。提出“浓兴趣、深认识、强基础、硬实践、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构建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集“教与学、学与研、理论与工程实践为一体”的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在大学一年级新生步入校园起,学院可以通过组织专业主题教育和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培养新生的专业兴趣,使其对本专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大学二年级在专业知识培养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与运用知识、综合集成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大学三年级和大学四年级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的能力。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如下图所示:
(一)与企业联合建设开放型、应用型、创新型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是培养理工科学生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改革要打破学科界限[8],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结合企业先进的商业软件和实际工程项目,开设对应的仿真实验课程和搭建工程开发平台。将企业的一部分项目引入实践教学中[9],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与运用知识、知識综合集成运用和不断更新的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和工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初步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的能力。
(二)积极组织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能力培养活动
积极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比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以玉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为例,近几年专业培养上形成了良好的理论指导实践机制,在提升学生动手、组织和活动策划能力方面形成独特的指导方式。学生创新基地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每次科技制作大赛,相关实验室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提供计算机、模拟示波器、信号源、电源、频谱分析仪等实验仪器,由学生创新基地组织人员参赛。
(三)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新生入学后安排专业导师,从大一开始逐渐让学生参与教师的应用型科研项目。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教师结合科研项目安排与之相关的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保证有一定的难度、研究性与可行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四年的工程实践训练和积累,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学生可以了解更多专业前沿知识、掌握生产技能。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