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涛 徐兵 雷磊 吴勇
摘 要:教学条件建设水平是影响军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当前军校教学条件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从完善顶层设计,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和推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为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条件建设水平设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教学改革;条件建设;信息化
一、緒论
教学条件建设历来是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教学设备进入军校,由此带来了院校信息化教学条件的显著提升,这为军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大量信息化新装备不断列装部队,这对部队人才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信息化条件建设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是当前亟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二、军校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现状
(1)由于部分资源与课程贴合度不高、更新不够及时、人机交互体验不好等原因,使得部分信息化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实训教学环境与部队实际存在一定差距,战场氛围还不浓,学员训练过程缺乏紧迫感,实训教学仍然以实装操作为主,装备损耗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3)考核评价仍以教员考评为主,考虑到教员精力、学员人数、装备数量等实际问题,很难对学员的成绩做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三、军校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几点建议
(一)以需求为牵引,完善顶层谋划
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的改变,而是以现在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变[1],信息化教学条件的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信息化教学开展的效果,因此,在信息化教学顶层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需求,把条件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进行统筹安排。对信息化条件建设进行谋划,应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围绕实战化训练,以提升战斗力为目标
习主席深刻指出:院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向着部队、实战、未来贴近再贴近[2],军校开展信息化条件建设,要紧跟信息化装备发展,紧贴部队装备训练,以促进战斗力快速生成为建设目的,深入研究战斗力生成规律和方法,使建设方向和内容始终与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保持一致,确保信息化条件建设能够满足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力生成需求。
2.紧贴岗位实际,做好需求论证
条件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教学水平,条件建设最终是要为教学服务,为培养信息化高素质人才服务,因此,在建设前应充分做好需求论证,充分考虑建设的实效性,始终围绕提升教学水平开展建设。通过深入调研,理清部队人员岗位编制、岗位职责、典型工作任务和人员能力素质需求,确保专业课程建设与部队岗位任职、实战要求紧密衔接,实现教学过程与部队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为培养新型高素质装备人才,提升核心办学能力和部队岗位任职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3.立足现实需求,突出专业特色
不同类型院校、不同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实战化要素、训练侧重点、教学组织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其他院校、专业成功的建设成果、经验,筛选出适合本专业建设发展的子项目,通过“拿来”,提高建设效益,少走弯路,另一方面要把握好专业特点,明确本专业迫切需要什么、重点建设什么,使建设内容紧贴专业发展需要,建设成果体现专业特色。
4.做好统筹规划,完善配套机制
信息化条件建设不是信息技术的累加,而是以信息化装备教学为中心,开展的配套技术、方法、手段的有机结合,是一个融入设计、实践、完善的过程。开展信息化条件建设应根据建设需求的紧迫程度做好建设阶段规划,边建设,边总结,边完善,逐步提升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应坚持服务教学的出发点,把教学需求作为开展信息化条件建设的动力源,以单个教学任务为最小建设单元,逐步把建设范围扩展到课程,最终推广至专业体系的信息化条件建设,以保证建设的匹配度和利用率,避免出现“需要的没建设,建设的不需要”的情况。
(二)以信息化教学平台为依托,完善网络教学资源
1.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平台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员逐渐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探索者,而教员也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学的时间变得碎片化,教学空间也得到多样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庞大的信息资源仅仅依靠书本和教员讲授是无法承载的,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一方面,作为信息资源的载体,将丰富的资源有序直观地呈献给学习者。另一方面,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任务受领、收集资料、课堂引导、考核评价、辅导答疑等各个教学环节,将碎片化、多样化的教学过程系统地紧紧串联在一起,最终构成信息化网络教学体系。
2.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要依托教学平台,但不能受制于平台,信息化资源的开发要始终坚持以课程教学设计为基本框架,根据各教学环节的需要,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既包括常规的电子教材、视频、动画等,还应包含仿真训练、在线答疑、讨论小组等交互模块。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建设,一方面要不断开发新资源,尤其是针对部队新列装的大型信息化装备,要提前谋划,充分论证,搞好设计,提前启动新装备配套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用高质量的媒体教学资源满足部队学习、训练的需要,确保信息技术能够快速转变为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对现有资源不断更新完善,尤其对部队装备量大、技术不断升级的主战装备,要持续跟踪装备技术更新状况和部队训练任务变化情况,对现有教学资源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避免与部队训练任务脱节。
3.借鉴地方在线教学经验,提升网络教学资源质量
在线教学方面,地方高校起步较早,发展迅速,现已形成如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等多个成熟的在线学习平台,不仅教学资源丰富,包含了国家精品课程等一大批优秀的在线课程资源,而且平台各项教学功能也十分强大。在军地通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实际,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筛选,运用到现有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当前教学手段不足、教学资源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地方优秀在线课程资源的深入学习和研究,能够紧跟教育改革前沿,及时掌握当前教育理念、技术发展动态,从而为自身课程资源建设提供更好的思路和参考。
4.丰富现有教学终端,完善网络建设保障
由于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军队院校在线教学主要依托于内部网络,因此,内部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顺利开展在线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应加大基础网络建设的投入,全面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传输速度,二是要持续做好内部网络的维护工作,确保网络运行的稳定与安全,定期对网络进行检修和升级。有了安全稳定的网络基础,还应进一步增加接入网络的学习终端,教室、宿舍、实验室、图书馆都是学员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在这些场所应设置足够数量的计算机,满足学员在线学习、资料查阅的需求。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还应加大移动学习终端的研发,以解决实训场地没有网络、室外训练手段不足、实训指导跟不上的问题。
(三)以提高训练实效为目标,推动信息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紧贴实战要求的实践教学条件是培养具有驾驭信息化战争、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支撑条件,也是推进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1.构建虚拟训练环境
在以往的实战化教学中,场地的建设通常都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场景、环境构建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施工,建设周期长,使用效率低,而且随着装备的不断发展,已有的场景、环境可能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又需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依靠先进的AR、VR等技术,即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战场场景、设施、声、光等要素模拟,还可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对场景进行快速切换,使学员训练的代入感更强,体验更真实,在充分利用训练空间的同时,大大提升训练效率和水平,而随着装备的升级换代,现有虚拟环境只需从软件方面进行升级,就能继续满足训练需要。
2.开发模拟训练设备
模拟训练设备相比于实装,具有造价低,安全可靠,训练效果好等特点,能够有效缓解训练人员多,装备数量有效,教员指导不及时的问题,模拟训练也是未来教学手段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模拟训练设备的开发,应当根据装备的实际功能、结构,围绕教学目标,紧贴部队岗位任务,确保模拟训练与实装操作方法一致,训练效果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对于大型武器系统,应具备联调联试,联机组网功能,完美还原武器系统操作过程,提升学员训练的真实体验。同时,为了解决实装训练过程中评价难的问题,在模拟训练设备的开发过程中,还应根据教学设计的环节,在模拟训练过程中注入考核评价机制,尤其是针对模拟操作使用、模拟维护、模拟修理等典型实践科目,开发专门的任务考评系统,对学员的实践操作步骤、操作方法、操作时机、战情判别等训练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一方面能为形成性考核评价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对学员学习进度、阶段评价的统计分析,还可为辅助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结语
随着大量信息化装备在部队列装,部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军校培训压力不断增加,通过解决限制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的瓶颈问题,能够有效缓解教学资源紧张、教学效率不高、教学与部队训练脱节的实际问题,能够为军校提升教學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景亚琴.信息化教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97.
[2]杨旭光,王海洋.实战化的军校教育[M].北京:解放军出版,2015:22-23.
[3]胡长德.士官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