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东断层对成藏得控制作用

2021-04-28 11:56范锋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5期

摘 要:近几年,随着对东部凹陷北段富油区带整体评价工作的开展,重新对断裂系统进行梳理,认识断裂系统与油气的配置关系。茨东断层是区域主要的断裂系统,控制着沉积及油气的运移,茨东断层与其派生的次级断裂形成一系列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关键词:茨东断层;运移通道;封堵性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5.062

一、区域概况

茨榆坨构造带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整体上为茨东、茨西主干断层夹持的南窄北宽北东走向的狭长断裂垒块构造,在太古界潜山之上发育了房身泡组、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馆陶组等地层,其中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为主要的含油层系,茨东断层作为主要断裂系统,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着区域的沉积。

茨东断层从房身泡组时期开始形成,该时期茨榆坨潜山带处于区域拉张应力场作用下的拱张阶段。发育茨西、茨东两条北东向张性断层,直接在古潜山的形成一系列断块。断裂的活动具有南强北弱的特点。房身泡组厚度最大处在茨榆坨构造带南部,达1000多米,向北逐渐减薄直至缺失。该时期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强烈,广泛发育玄武岩和玄武质泥岩。沙三段时期,茨榆坨构造带处于以拉张裂陷作用为主的深陷阶段。茨东主干断裂活动剧烈,断裂东侧处于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沉积大套的深色泥岩,也是区域主要的烃源岩。

沙三段沉晚期至沙二期,基底断块活动减弱,茨榆坨构造带隆起并遭受大面积剥蚀。沙二期,断层继续活动,开始新一轮的扩张,但活动较弱,大部分地层出露地表,与沙三段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地层由北东向南西方向超覆于沙三段地层之上,局部地区冲积扇发育。沙一段时期,断层活动减弱,速度相对变小,地层厚度变化不大,广泛处于滨浅湖环境,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此时,披覆背斜构造及断鼻、断块等构造继承性发育。沙一段由东向西呈超覆沉积特点。东营组沉积早期,伴隨辽河裂谷的再次扩张,沿茨西断层喷发大量的火成岩。地层厚度增大,沙三段生油岩开始进入生油门限;东营沉积末期,主要断层活动减弱,沙三段生油岩已达生油成熟期,茨榆坨构造带基本定型。

二、断层与生储盖的配置关系

区域最主要生烃洼陷是牛居-长滩洼陷,它是由茨东断层和佟二堡断层共同作用形成的,沙三段暗色泥岩为本区的主力烃源岩,最大厚度可达1500m。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最高可达4.%,有机质类型多样,偏生油的Ⅰ型和ⅡA型、偏生气的ⅡB型和Ⅲ型在洼陷内均有发育,大部分处于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具备较强的生烃能力,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东营期末期大量排出时, 茨东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茨东断层两盘有充足的油源条件, 圈闭条件和有效储层成为成藏主要的影响因素, 前些年来一直为获得突破。近几年来开展了区域的富油区带研究工作,重新进行了区块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重新系统的构造解释,刻画主干断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将应力分析应用于构造精细解释过程中, 认为东营末期的右旋走滑运动使本区地层遭受挤压, 形成一系列次级断层及羽状褶皱, 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在研究区域构造的同时,根据构造演化分析对该区地层及沉积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 沙三末期茨榆坨构造带整体抬升露出水面, 地层遭受剥蚀, 在茨东断裂带的低洼处, 沉积了一系列短物源的低位域扇体,以砂砾岩和含砾砂岩为主,分选相对较差,原始的物性也较差,沙一段时期水体较深,主要以沿茨东断层走向的长轴物源为主,沉积相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分选磨圆较好, 具有较好的原始物性。东营期断裂活动进一步加剧, 湖盆再次扩张, 发育了冲积扇及泛滥平原相沉积。由于该区为砂泥岩互层, 所以单从地震剖面上难以识别砂层。可利用自然伽马数据体和波阻抗反演结合,提高了砂泥岩的分辨能力,确定各层系储层的分布特征。整体分析在茨东断层两盘是油气聚集的有力场所,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三、断层封堵性与成藏的关系

茨东断层延伸至生油岩之下, 是重要的供油断层, 对发现的圈闭是否有效至关重要。运用断层生长指数及构造发育史等方法, 对茨东断层的封堵性进行了重新评价, 认为其具有明显分段性, 即在不同地区封堵性不同, 断层北段对油气运移起主要通道作用, 而在断层南段青龙台地区则表现为对油气封堵的作用, 改变了以往认为茨东断层长期活动为油气运移通道的观点。在时间上,茨东断层从沙三段到东营期逐渐趋于稳定, 该断层的活动强度表现为明显的不均衡性。沙三早期其活动量较大, 生长指数最大,沙三晚期-沙一期, 其活动强度均较小, 东营期活动比较剧烈,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时期,断层封闭性差区段形成油气运移的通道,封闭性好的区段油气富集成藏。

四、结论

(1)茨东断层是东部凹陷北部主要的断裂系统之一,控制着区域的沉积,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断层两盘具有很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是成藏的有利区域。

(2)断层的封堵性具有分段性,断层北段的封堵性相对较差,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南段封堵性相对较好,有利于成藏,近几年连续发现了茨635块、茨640块等油气圈闭。断层两盘仍是勘探的主要区域。

参考文献:

[1]陈佳敏.茨东断层下降盘成藏条件分析.中国地球物理年会论文集,2005:518

[2]刘计国等. 基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地区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石油大学学报,2003(5):14-15.

作者简介:范锋(1985—)男,汉,籍贯:陕西咸阳,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石油地质,现从事石油开发地质。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辽宁盘锦  12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