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猷芬
在都昌县芗溪乡井头村有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她不服输不服老,用长满老茧的双手圆了自己的脱贫梦。她,就是余水凤。
1944年6月出生的余水凤,是都昌县芗溪乡井头村委会八房自然村人。余水凤的丈夫江孔西,生前是井头村的老支委,一名有着四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余水凤和丈夫一生坎坷,育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年幼时就过继出去了,小儿子在1996年、年仅30岁时,查出白血病,医治无效去世,为两个老人留下了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孙女出嫁在本村。更为残酷的是,大孙子有智力缺陷,生活不能自理,小孙子受到家庭变故的影响,患有严重自闭症。家里没有了主劳力,儿媳带着小孙子外出打工,贴补家用。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操劳一辈子的江孔西刚过花甲之年就罹患癌症,花费数十万元医疗费后,仍无力回天。一个家庭,两个女人,无奈之中透着更多的无助。面对重重变故,孝顺的儿媳想回家赡养婆婆,可余水凤却斩钉截铁地回绝了。她对儿媳妇说:“天无绝人之路,你继续带小孙子在外务工,我一个人在家能照顾好自己和大孙子,你不用擔心。”
2013年,全国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村委会立即前往余水凤家中了解情况,并将她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井头村毗邻鄱阳湖,当地有很多渔业加工作坊。余水凤在渔业加工作坊找到了一份工作:剖鱼、洗鱼、腌鱼、晒鱼……旺季时,她一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可以赚100余元;淡季时,腰酸背痛一天,只能赚几十元。尽管如此,她却没有丝毫怨言,总是低头不语,默默劳作。在当地的渔场里,余水凤每天都是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人。尽管她今年已经76岁高龄了,却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快刀手”,一天剖鱼200斤不在话下,许多比她年轻的妇女都自叹不如。
村里利用光伏发电收益设置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扶贫干部们首先想到了余水凤,为她提供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现在,余水凤的年收入约18000元,儿媳仍在外地打工贴补家用,过继出去的大儿子也十分孝顺,时常回家照顾老人生活,余水凤一家可以说是生活无忧了。2019年11月,余水凤主动申请脱贫。
余水凤脱贫致富,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也没有豪言壮语,但她有扎实苦干的精神和劲头,为村里其他贫困户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脱贫要依靠政府,但也要靠自己的双手,多出力、多流汗,大家都能早日摘掉‘贫困帽,过上好日子。”对于未来,余水凤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