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鸣
企业生命周期这一理论是爱迪斯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指的是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主要经历成长、老化的阶段,认为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活性的同时控制力不是很强,而企业在老化过程中控制力很强但灵活性不是很强,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都可能陷入到不同的困境。基于此情况下,在民营企业的治理工作中,应该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特点,合理选择不同的治理机制,促使民营企业的良好发展。
一、企业生命周期分析
企业生命周期是爱迪斯在1997年《企业生命周期》书中所提出的理论,认为企业的生命周期要经历成长和老化的阶段,通过灵活性因素与可控性因素的关系表现,在企业成长阶段具有灵活性,但是可控性较低,老化过程中具有一定可控性,灵活性会有所降低。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灵活性较强,改革工作相对简单,但是无法确保控制水平,而在控制水平提升的过程中,灵活性降低,改革起来相对很难,这也表明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会陷入不同的困境。在1999年理查德L·达福特总结了多位专家学者的理论之后,提出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创业、集体化、规范化与精细化的几个阶段,从结构层面、产品层面、服务层面、创新层面等描述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而提出了在各个阶段中企业可能会面临的危机。
二、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民营企业的治理特点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民营企业,在治理工作中应该合理选择相关的治理机制,保证各方面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首先,在企业创业阶段的治理工作中,民营企业的创立者属于所有者,组织具有非规范性的特点,灵活性很高,在组织之内的层次结构很少,责任分工非常明确,民营企业的主体人具有监督权力、管理权力和控制权力,企业中的产品与服务非常单一,内部之间的沟通较为简单,决策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很高,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经营目标在于生存,内部环境在变化中,没有较为长远的规划。其次,在中期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的组织会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会制定出初期的规章制度,各个部门与人员的分工逐渐明确,组织之内的层次和结构有所增加,内部沟通不再像之前那样简单,产品与服务开始集中,在民营企业内部会引进职业经理人,会有着经营权还有所有权分离现象,此阶段民营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获取在市场中成长的机会,有着一定的创新愿望。再其次,民营企业后期发展阶段,内部治理开始向着制度化与程序化的方向发展,组织结构较为完善,责任和分工非常明确,产品和服务开始趋于成熟,内部有着成熟的组织结构,经济增长领域开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在企业衰退期的阶段,会有老化问题,治理工作的灵活性降低,沟通速度和决策速度减慢,内部治理期间经常会出现责任互相推诿的问题,此阶段如果不能合理开展治理工作,将会导致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受到影响。
三、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民营企业治理问题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下,我国民营企业在治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确保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1.融资渠道方面的问题。民营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按照优序融资的相关理论内容,需要遵循内源、债务、权益的顺序开展融资工作,尽可能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但是,目前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在融资期间,内源融资的速度很慢,债务融资也受到一定限制,权益融资方面存在问题,治理工作的实施十分困难。例如:民营企业的成立时间很短,原始性的资金数量较少,市场竞争压力也很高,在治理的过程中内源融资方面成本很高,很容易导致内源融资受到不利影响。在债务融资方面,过于依赖银行贷款,基本上不存在民营企业的债券市场,而银行又过于重视为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导致民营企业的贷款有限,融资治理面临诸多问题。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治理工作中尚未创建完善的权益融资体系,不能满足资金的需求。
2.信用体系的治理存在问题。信用属于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生存、交往的纽带,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有着重要的经济纽带作用,然而我国民营企业在治理工作中,信用联系较为复杂,网络体系非常繁琐,虽然可以通过“人情”的民间借贷方式积累早期发展资本。但是,会对后期发展期间的信用体系造成破坏性影响,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良好发展。
四、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民营企业治理措施
民营企业在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应该按照目前所存在的治理问题,合理选择治理机制,提升民营企业治理工作水平和有效性,满足当前的民营企业发展需求。
1.早期发展阶段的治理。民营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早期发展阶段,应该合理选择治理机制,保证民营企业的治理工作效果。首先,在早期发展阶段,应该注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匹配性,即使民营企业尚未建立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也可以利用家族之内长辈投入资金、晚辈经营管理的形式统一家族中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在早期的创业阶段组建成为以亲友关系为主的关系,减少所有权主体,降低代理成本,保证所有权还有经营权之间的匹配性,便于所有者全面掌握民营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方向,统一相关的创业激励和风险防控机制。其次,民营企业在生命周期的早期创业发展阶段,应该尽可能放大经营者的决策权,按照市场中瞬息万变的创业环境,灵活制定决策方案,增加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业实力,尽可能提升早期阶段的抗风险能力,提升自身市场信号的反应能力、加快反应速度,确保创业的成功性。再其次,在民营企业早期发展阶段,应该重点培养创业领袖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可以在内部治理期间选择出具有领袖能力的人员,在内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增强民营企业内部组织的凝聚力,在一定范围之内消除成员之间的不信任感,促使民营企业的良好发展。
2.中期发展阶段的治理。民营企业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中期发展阶段中,应该做好治理工作,改善自身的治理结构,确保治理工作的高效化实施。首先,应该制定创业期间资本的退出治理机制,为民营企业创业团队中的资本投入成员,提供相应的资本退出渠道,使其可以从民营企业的资本中顺利剥离。如果在民营企业上市以后,可以快速筹集资本来稀释最初的资本,还可以通过新增加股东为原始股东提供补偿,为了避免经营能力无法满足民营企业发展需求的原始股东对民营企业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就可以利用资本退出的方式更新换代,预防出现经营、资本相互脱节的现象,杜绝老股东侵吞新股东利益的问题发生。其次,民营企业应该重点改善自身的资本结构,创建外部形式为主的监督机制,主要因为在民营企业中期发展阶段,新股东加入之后融资结构会有变化,如果不能合理开展监督工作,将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完善的外部监督工作方案,全面分析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优化资本结构,有效预防出现非系统性的风险问题。实际的监督工作中还需全面分析民营企业是否存在被收购的风险问题,深入评价民营企业的治理和发展结构,充分发挥监督管理方式的积极作用。在完成监督管理工作之后,还应该重点吸收具有一定战略意义的资本,使得民营企业能够向着良性经营方向发展,按照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制定完善的战略性资本规划方案,尽可能吸引上游企业或是下游企业入股,在改善经营现状的同时,有效开展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再其次,在中期发展阶段还应该注重企业管理层面的整合与更新,在民营企业经由市场选择以后,开展相关的测试工作。例如:具有一定经营能力、资本充足、风险抵御能力较高的人可以评定成为企业家,对于资本充足但是缺乏经营能力的人,只能是资本所有者,在开展测试工作以后,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审核,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经营者,从而保证经营管理者的能力较高,具有可以有效抵御民营企业的风险的能力,进而促使民营企业的良好发展。
3.衰退期阶段的治理。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民营企业衰退期阶段,应该做好治理工作,促使民营企业的良好发展。首先,衰退期阶段民营企业可能会有老化问题,治理工作的灵活性会有所降低,组织之内也可能会出现“官僚作风”,沟通的速度降低,决策有效性不良,在内部工作中甚至还会出现责任互相推诿的问题,对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会造成很多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在民营企业的衰退期阶段做好治理工作,制定完善的治理工作方案与计划,明确各个部门与人员的责任、工作标准,采用内部监督方式、绩效考核方式等开展工作,一旦发现有不良风气或是责任问题,必须要严格惩罚,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改善民营企业的内部风气,有效开展责任化的治理工作。其次,在民营企业的衰退期阶段,还应该重點开展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工作,加强民营企业中各项产品与服务的改革创新力度,按照市场的消费需求开发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提升民营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销售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再其次,在民营企业的衰退期阶段,应该尽可能避免自身进入到死亡期,将整体的治理目标设定为促进自身的生存、发展,结合衰退期阶段的治理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治理方案与计划,改善当前的民营企业治理工作现状。除此之外,在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发展阶段,应该归纳总结丰富的治理经验,按照目前的民营企业治理特点、发展问题等,采用有效措施改革完善治理模式,促使民营企业的良好发展和进步。
五、结语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初期投资创业发展阶段、中期发展阶段与衰退期发展阶段,在不同阶段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为了促使民营企业的良好发展,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中都应该选择不同的治理方式,制定完善的治理工作计划,确保在合理开展治理工作的情况下,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不同治理方式与组织管理手段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