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五重境界”

2021-04-28 16:44罗海峰
人力资源 2021年4期
关键词:变化战略人员

罗海峰

在企业培训实际中,培训的组织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很多培训费心费力做完后,花费了很多成本,但最终员工似乎不领情,反而牢骚满腹,认为是浪费时间,影响正常工作,培训效果更是无从谈起,那么问题症结何在?“打蛇要打七寸,挖井要找好水源”,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找准靶心——培训的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是制订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项目成功开展的重要保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对于培训来说极为关键,即先确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但很多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往往“走形式”,发个调查表,做个汇总表,就形成了年度培训计划,这样的培训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笔者认为有以下“五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泰山之雄——战略层

“没有战略就没有方向”,公司战略是人力资源关键项目的源头,更是培训需求分析的原点。培训有个最基本的八字原则——“上承战略、下接绩效”。不同的“上”——战略策略,决定了不同侧重点的“下”——培训内容。低成本战略的培训需求侧重员工技能和工作效率;差异化战略更侧重创新方法应用和创新能力提升;多元化战略更侧重跨行业的知识快速学习与转化能力。

一般战略可通过“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这两个工具进行解码(如图一),那么解码出来的关键要素就是我们培训需求分析的输入,然后再结合目前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可以由培训影响的部分因素,转换成培训计划,促进战略落地。

应用案例:某制造企业未来五年的战略重点是建设智能工厂,完成传统工厂的转型升级,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精益管理水平,实现提质减员增效。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战略,组织人员进行战略解码,分析培训需求,经过分析最终确定了支撑战略的五大培训项目:

1.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工业4.0及智能工厂基本概览》;

2.生产及品质人员的《精益生产及TPM相关知识》;

3.信息及生产相关人员的《MES系统基本逻辑及架构》;

4.设备及生产人员的《机器人的使用与维修技能》;

5.生产管理人员的《智能工厂应急处置系统》。

第二重境界:衡山之秀——文化层

“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企业文化一般包含使命、愿景、价值观等(如图二),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套行为标准,而人的行为是由两种力量控制的,正如乔纳森·海特在其经典著作《象与骑象人》中提出的,人的心理可分为两半,一半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即感性的部分,另一半则是理智的骑象人,即理性的部分。如果骑象人和大象意见相左,一般情况下,骑象人就会落败,大象就会胜出。

由于对象的不同,企业文化的侧重点亦不同。对于新员工来说,主要是对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内涵和制度等要初步理解;对于全体员工来讲,每年要根据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计划,配套相应的培训,特别结合企业经营过程的一些新问题进行分析;对于高管来说,要更关注使命感的强化和提升,通过培训促使他们更好地进行“言传身教”。

为此,企业不应通过枯燥的理性说教——“骑象人”,而应该用直观鲜明的感性呈现——“大象”,让大家尤其是新员工,以最快速、最友好的接受方式。

应用案例: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敬业、实干、竞争、团队、学习、创新六种精神,在企业员工手册上每种精神都有文字阐述,但刚进来的新员工有时难以理解,该企业商学院经过需求分析,将每种精神结合企业实际编成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使其通俗易懂,并制作成动画视频,寓教于乐,新员工报到后可以到企业学习平台上自学,然后再定期集中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重境界:華山之险——绩效层

绩效结果是“上承战略、下接绩效”中的“下”,与培训工作紧密融合。绩效既是培训需求分析的“分水岭”,一个重要输入,也是对培训结果的验证。

在培训需求调研阶段,“通过对上一年度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考核结果分析,找到绩效差距,并谋求改善提升。但并不是所有的绩效差距都可以通过培训的方法来解决,这里我们要运用吉尔伯托BEM绩效模型(如图三),结合绩效面谈等找出哪些绩效差距是由于人员态度、能力等因素造成的,最后再匹配相应培训项目,使培训真正能落地生根,最终以绩效结果来验证培训效果。

应用案例:某企业在年度绩效面谈后,对于薄弱项都会形成IDP(个人发展计划),然后把一些重要的学习项目列入次年的PBC(个人业绩承诺)中去,这样培训部门根据这些文件进行同类合并和汇总,结合岗位重要度和优先序,将其列入次年的培训计划。与此同时,为了验证培训对管理的改善,又将次年的绩效结果作为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依据。这样的以终为始的策划、循环往复的验证,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第四重境界:嵩山之绝——能力层

员工能力是绩效达成的重要支撑,任职资格体系(如图四)是依据“冰山模型”理论构建的,冰山模型将人的素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冰山上的显性部分,如知识、技能等,一部分是冰山下的隐性部分,如个性、动机、价值观等,一般认为是冰山下的部分更为重要,因此,任職资格体系是促进员工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标准,一般以绩效为先决条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部分。

培训需求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现有岗位人员与任职资格要求相比,差距主要有哪些?二是后备梯队人员要晋升到下一个阶梯,需要进行哪些培训和提升?通过这两部分识别分析,分管理序列、技术序列、营销序列等形成培训计划,然后结合定期的任职资格认证评审进行效果验证。

应用案例:某企业针对管理序列确定的任职资格五大等级,即主管级、科长级、经理级、总监级、总裁级,每年选拔优秀的后备梯队人员,组成不同的培训班,根据任职资格标准设计相应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门课程都设有实践项目练习环节,作为课程考核的维度之一,考核合格颁发单科合格证,作为参加上一级任职资格认证的必备条件,较好地激发高潜人才的学习热情,也提升了企业干部的厚度和专业能力。

第五重境界:恒山之奇——变化层

有人说“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企业面对的经营环境瞬息万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技术、工具和方法也是日新月异,因此培训需求分析也要随时关注公司一些重大的变化,并分析是否需要用培训手段进行介入和影响,主要三大变化需重点识别。

公司战略的重大变化。譬如进入新的产业,华为原来主要是做运营商业务,后来扩展到了消费者业务,那么就需要设计出一系列与手机相关的课程培训;或者开发新的产品,如传统手机客户主要需求是接打电话和发送信息,而智能手机客户更关注社交和应用需求等。

相关要求的重大变化。 譬如客户要求的重大变化,如作为餐饮企业,原来消费者更多的是注重菜量和价格,而现在更多的是注重质量和环境;或者法规的重大变化,如近几年安全、环境等法规变化就比较大,培训需求调查就要优先进行识别,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到与企业有关的变化。

组织及人员的重大变化。如新设或减少了一个部门,或人员变化,新干部上岗等等,这些都对培训有较大的需求。

我们要及时识别分析上述变化,并结合公司实际需求及时做好相应培训需求分析,以确保企业快速了解变化,积极拥抱变化,以实现“未雨绸缪”,赢得先机。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训需求分析只是培训体系中小小一环,但却绝不容轻视,直接关系培训之成败。作为培训人,我们从五个层面进行分析,便可成竹在胸,有的放矢,从而支撑企业战略实现,推动企业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 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变化战略人员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从9到3的变化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战略
这五年的变化
战略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鸟的变化系列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