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 团结奋进加快推进江西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04-28 07:29郭杰忠
江西教育A 2021年3期
关键词:工作教育

郭杰忠

一、2020年工作和“十三五”发展简要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也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挑战前所未有,任务艰巨繁重。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特大洪涝灾害等重大考验,各项“交账”任务如数完成,教育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教育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全省教育工作先后近20次在中央有关简报和全国会议上作典型介绍,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是党的领导在总揽全局中固本强基。全面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始终把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作为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或专题会的第一议题,举办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研讨班和20期处级干部集中轮训班。抓实基层党建,出台明确高校党建工作责任、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有关文件,推动重点任务落实;明确民办学校党建工作32项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配合省委组织部首次从在职干部中选派18名同志到民办高校担任党委书记(督导专员);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2个支部获评教育部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赣南师范大学“红色文化育人”有关做法在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党建要报》刊发,抚州“五个引领”中小学校党建模式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抓紧从严治党,与省纪委建立推动省管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沟通协作机制,狠抓委厅巡视“回頭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推动被巡视高校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政治生态持续优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人才把关、教材审核、阵地建设、社团管理和网络安全责任,进一步巩固了意识形态阵地。

二是疫情防控在众志成城中筑牢防线。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师生总数占我省总人口近1/4,疫情防控责任重、风险高、难度大。我们凝聚抗疫信心决心。刘奇书记、易炼红省长、施小琳部长、孙菊生副省长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始终挂念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形势,数十次深入校园实地考察指导疫情防控、线上教学、开学复学等工作,增强了干部师生的信心决心。我们筑牢校园疫情防线。委厅迅速反应,果断行动,2020年1月22日即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防控文件和提示函200余件,及时调整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研发启用“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填报信息系统”,实现全省“校园无疫情”。我们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在全国率先启动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线上教学,主动建立专线向湖北推送3666节“线上课程”,750万湖北中小学生直接受益。我们团结师生同心战疫。6所高校、9家附属医院的570余名医护工作者驰援湖北,100余所高校的1.56万名大学生在江西或驻地参与防控志愿服务,为推动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积极贡献。第212期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工作情况》专门推介了我省教育系统多措并举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的做法;中小学线上教学团队被评为全省抗疫先进集体,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视频会和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对我省中小学线上教学做法进行宣传。

三是立德树人在守正创新中培根铸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推动思政工作改革创新,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坚持高位推动。刘奇书记、易炼红省长等省领导高度重视,带头进学校、上讲台,为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带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教学名师授课1537堂,听课师生达60余万人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基本形成,87项省级重点任务总体完成,高校“一校一案”全面建立。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破解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短板,思政课教师配比达到1:303,辅导员配比达到1:172,公办高校专职辅导员100%在编制内配齐,时隔十年我省高校辅导员再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坚持守正创新。在施小琳部长亲自倡导、部署推动下,“红色走读”“追寻红色足迹”等活动吸引学生线上云游超过6600万次,入选中宣部“新时代爱国主义创新实践案例”。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有序推进,开发“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库”,常态提供优质资源1.1万余例。推出“同上一堂战‘疫课江西专场”等6场融媒体思政课,累计收看逾4700万人次。承办全国高校师生“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启动仪式并作典型发言。“校家同创”德育工程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优秀创新案例,受邀在三年一次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教育工作情况》第235期、278期专门宣传我省立德树人的做法经验。坚持“五育并举”。出台《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体育美育浸润计划、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扎实推进。26所学校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征集大学生新兵13781人,同比增长11.51%。在新时代以来第一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点名表扬。

四是各类教育在克难奋进中巩固提升。坚持抓统筹,协调推动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攻城拔寨。实施“教育厅长挂号项目”,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启动实施全省普惠性民办园扶持试点,完成小区配套园治理1342所、无证园治理1543所,学前教育“三个率”超过国家要求。义务教育闯关夺隘。召开全省基础教育工作视频会,出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下达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消除“大班额”等项目资金28.7亿元,“超大班额”全部消除。赣州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占比降至1.85%,上饶实施中心城区中小学校优化布局两年攻坚行动,新余“小荷工程”惠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3万名。全省接收随迁子女就读45.9万人,适龄儿童入学实现“应入尽入”,学校招生入学实现“公民同招”。高中教育普及发展。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遴选了首批15所普通高中特色学校,萍乡、九江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7%和96.2%。职业教育迎难而上。出台实施《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召开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我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发展环境好、改革成效明显,被国务院通报表彰,国家职业教育VR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的充分肯定。赣州、吉安、宜春、景德镇、鹰潭等市职业教育提质创优加速推进。在刚刚召开的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我省围绕职业教育高地建设作经验介绍。高等教育爬坡过坎。新增“长江学者”4人(“十三五”时期共8人,今年又有8人入围会评)、中组部人才计划6人、国家优青2人、博士以上人才1287人,3人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完成“十三五”省“双一流”建设期满验收,6所独立学院完成转设,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02个(全国排名第18位)、通过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92门,59个新增备案专业中有35个直接服务我省“2+6+N”产业发展,占比51.5%。在第六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9金,实现所有赛道金牌全覆盖,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六。江西理工大学获批组建我省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校企通——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第三届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签约金额达6.01亿元,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全国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现场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五是师资队伍在有力保障中优化提质。始终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开展了庆祝第36个教师节活动,举办了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和首批“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推选活动。刘奇书记、易炼红省长共同会见全省优秀教师代表,对广大教师在疫情防控和立德树人中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招收定向师范生5200余名,招聘到岗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7万名,创历史新高。选派音体美专业师范生赴农村小学实习支教1234人次、“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支教教师1965人等,充实了队伍、优化了结构。教师编制待遇保障有力。核定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42.1万个(增加编制3万余个),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目标总体实现。出台落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十八条”,抚州等地出台了教师优待办法。我省先后在全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落实情况、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工作、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视频会上作典型发言。

六是教育服务在深度融入中建功立业。推动改革、发展、服务深度融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响应重大战略有行动。出台《江西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35》以及支持大南昌都市圈、赣州市区域性教育中心城市建设等政策性文件。与省发改委联合启动高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推动江西高质量发展“百校行”活动,组织高校与全省开发区结对,开展项目合作2638个,合作金额10.28亿元。助力脱贫攻坚有担当。扎实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意见整改,共资助各类学生222.5万人,金额达50.07亿元。18所高校与52个当时未摘帽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全力推进控辍保学,南昌有关举措和成效受到广泛关注。2个项目入选全国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全国30个),支月英老师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落实就业帮扶有办法。在全国率先部署全省性网络招聘会、举办省级线下校园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2020名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毕业生全部顺利就业,第244期《教育工作情况》以《江西着力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战》为题进行了宣传。推进招考工作有实招。面对疫情、高温、汛情、考试时间推迟等复杂形势,以最高标准、最严举措顺利完成高考、中考等21项考试任务,得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积极推动全省市、县(区)教育考试机构及职能的整合,完成新一轮近5亿元的标准化考场建设任务。高招录取严谨、科学、规范,违规违纪举报为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服务群众需求有亮点。在全国率先面向师生和社会大众开展疫情背景下心理援助服务,受益人数达5.86万人。认真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委厅入选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工作担当实干单位。

一年来,在上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其他各项工作也整体有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蹄疾步稳,年度改革台账任务顺利完成,研究制定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四个一”举措得到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局充分肯定。教育信息化“四个一”部署逐步落实,“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等平台基本实现全覆盖。依法治教工作富有成效,完成“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得到教育部通报表扬。切实做好形势研判、隐患排查等工作,全省教育系统总体保持安全稳定。教育装备、电视、网络、期刊、出版等宣传媒体在展示教育成就、传播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为基层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取得积极成效。机关党建、统战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节能减排、后勤服务等工作得到持续加强,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经过全省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的不懈努力,我们总体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解决了许多长期困扰我们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教育强省建设迈出新的一大步。

这五年,最显著的变化是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决贯彻中央教育决策部署,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省教育大会,大力实施教育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全省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

这五年,最鲜明的特征是立德树人深入人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全面实施,“四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加快构建,思政课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成为思政工作名片。

这五年,最突出的成效是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全省教育普及水平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教育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完成,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提前两年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评估认定,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正式启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南昌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风益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毕业生留赣创业就业人数和占比逐年增加,持续高压治理乱收费、中小学违规补课等成效明显,在国务院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实地督查中,群众满意度居全國第三。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五年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不懈奋斗的结果。

二、把握形势,砥砺奋进,扎实做好2021年工作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已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新阶段对教育资源供给提出的新需求,深刻认识我省教育资源供给“有没有”与“好不好”问题并存,优质资源供给相对稀缺,与人民群众高质量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和迫切,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提供更加公平、优质、包容的教育是我们的重大使命。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对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提出的新任务,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教育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命题,完整、准确、科学贯彻新发展理念,并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教育教学各环节,引领推动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对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教育应该而且必须更好地发挥作用,自觉成为新发展格局的内生变量和优先要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上着力,精心谋划,做到交账任务实打实完成、自选动作有特色亮点、教育强省稳步式推进。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意义重大。经工委研究,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教育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教育事业发展与校园安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江西教育现代化,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画卷贡献更多更强的“教育力量”。

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把方向、守阵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要以迎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全面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一是持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要强化理论学习,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提高干部师生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坚定拥戴核心、维护核心。要强化研究阐释,组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力量,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推出一批有价值、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全省教育系统深化理论学习提供学理支撑。要强化宣传引导,深入实施迎接建党100周年“百年行动”,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重点办好第六届党的基本知识电视竞答赛、“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建微视频作品征集展播等活动,形成主流舆论强势。

二是着力健全基层组织体系。要压实责任抓党建。落实好省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明确高校党建工作责任的意见》,压实压紧责任链条,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上热中温下凉”问题。要健全体制抓党建。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执行好即将修订的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稳慎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理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机制。要固本强基抓党建。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面落实高校和民办学校党建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基层党建“三化”建设。要对标争先抓党建。深入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打造一批特色品牌,争取在新一轮“对标争先”评选中取得新突破。要融合发展抓党建。指导推动各级党组织围绕“融合”做文章,着力破解“两张皮”问题,确保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三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突出“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扛稳、抓牢、做实;落实政治谈话制度,加强对教育系统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运用“四种形态”加强监督执纪,完善与省纪委推动省管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沟通协作机制,加强日常监督,改进巡察工作,强化成果运用。聚焦纠治“四风”、深化作风建设,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怕、慢、假、庸、散、浮”作风顽疾,激励干部师生奋发有为。

四是坚决守住意识形态阵地。修订实施《江西省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把好教师、教材和教学政治关,推进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严格学校特别是高校的阵地管理,提高舆情分析和网络管控能力,坚决防止不良政治思潮“倒灌”,依法坚决做好防宗教邪教渗透工作,确保全省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安全。

(二)守初心、担使命,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一是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建成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立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常态化、动态化配备机制,努力破解高校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难题。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工程,用好《红色文化》省编教材,深化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逐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开设,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努力让专业课讲出“思政味”,思政课讲出“专业情”。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全面加强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提升“红色走读”“追寻红色足迹”等实效。

二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围绕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的意见,抓紧出台我省落实文件,制定实施学校体育、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常展”,深入推进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深入实施“光盘行动”。持续抓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精准干预、科学治疗,提升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研制实施全省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规划,聚焦农村、基层、边远地区精准实施培训帮扶,开展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书香校园”建设,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打造诵写讲特色品牌。完成《中国语言资源集(江西)》编写出版工作。

四是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目标是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尽快制定治理方案,设计整治路径,打出政策组合拳。特别是要坚持校内校外“两手抓”,既要坚持“规范”与“支持”并举,引导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亮证办学,又要坚持眼睛向内,盯住违规收费、内容质量、安全管理三个关键环节,兼顾教师、学生、学校三个主体利益,完善课后服务制度,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强化课后服务管理,防止“课内不见光、课外来磨枪”,切实破解“三点半”难题。

五是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基础。要疏通信息堵点,划清责任边界,建立协作机制,形成家校之间的育人合力。教育部已经明确,今年要重点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这五件事,都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事,也是广大家长的烦心事。委厅有关职能处室、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推动家庭、学校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三)促均衡、提质量,全面回应人民群众教育新期待

教育是人民群众特别关注的重要民生工作。要着眼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创特色,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一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制定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巩固公办园建设和小区配套园整治成果,重点关注边远贫困地区和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持续扩充学前教育资源。鼓励引导各地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落实好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政策,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启动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

二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已经正式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要求各省2022年20%的县域单位通过评估、2035年全部通过评估。要进一步巩固全面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工作成果,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要聚焦“城市挤、乡村弱”问题,发挥好编制、待遇、周转房建设等杠杆作用,加快完成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布局,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三是推动普通高中普及攻坚和特色多样化发展。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为契机,全面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推动普通高中普及扩容和特色、多样化办学,加快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整体提升普通高中育人水平,严禁普通高中学校跨设区市招生。

四是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加大调度和考核力度,推动各地全面出台“一市一策”方案,推动职教高地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加快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建设,成立职业教育红色文化课程研究中心。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扩大中高职衔接培养规模,打通中职、高职、本科纵向贯通通道。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加大对国家“双高计划”立项院校的支持力度,开展省级“双高计划”验收,谋划新一轮“双高计划”,加快补齐办学能力、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短板。优化职业院校布局与资源配置,推进高职扩招三年行动,总结推广“1+X”证书制度试点经验,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学院,提供更多高素质产业生力军。

五是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要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用好用足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政策红利,瞄准科技前沿、关键领域和江西需求,打造一批国际国内一流学科,力争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新突破。启动“十四五”期间省“双一流”建设,举全省之力推进南昌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工作,积极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专业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国内一流专业。要优化院校布局,推动江西飞行学院设置和赣南医学院更名工作,争取完成7所独立学院转设任务。要优化人才培养,扎实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要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扎实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位授予点授权审核后续工作。要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选育用留机制,为不同高校、学科、专业“量身打造”具有影响力、吸引力的人才平台。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继续开展“百校行”活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凝聚全省合力高水平办好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六是推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改造融合学历继续教育形式,探索“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加强对学历继续教育的质量监管。推动江西开放大学改革发展和市县级广播电视大学更名,加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高等教育延伸,促进普特融合发展,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

(四)抓改革、破难题,全面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系统观念,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是全力编制实施教育“十四五”规划。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条主线,锚定教育强省和教育现代化长远目标,高水平编制好我省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及各项子规划。编制规划时,要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尤其是江西发展能力、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特别是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高考综合改革等重点任务中强化研究,谋划一批拟在“十四五”时期组织实施的重大工作举措和项目。各地各校要坚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谋划好本地本校的发展蓝图和实施路径。

二是强力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中央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方案》出台后,我省开展了摸底调研和研讨培训,初步制定了“四个一”的贯彻举措。这个《方案》今年起就要实施,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打好贯彻落实这个“更硬的一仗”。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教育评价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明确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攻方向。我們将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学校进行试点,希望各地各校积极申报,通过先行先试探索宝贵经验,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在全省落实落地。

三是奋力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今年我省将迎来第一批参加新高考的高一新生(还须经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意),到2024年新高考能不能平稳落地,关键看这三年。三年看头年,头年是关键。从今年起要持续抓好三项工作。要积极稳慎推进。按照“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效果”的原则,抓紧完善任务分工,出台实施《江西省普通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加强高考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条件保障。要树立正确导向。发挥考试招生育人导向,完善考试内容,创新考查形式,丰富评价手段,提升考试研究与评价能力,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要提升治理能力。加强考试安全和考风考纪管理,推进高校标准化考点和保密室建设工程,实施艺术和体育专业统考基地建设项目等。

四是聚力推动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教育督导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利器”,需要不断强化、持续深化改革。下一步,我们重点要落实好省两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针对教育督导存在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保障不够到位和问责不够有力等问题,做到“三个加强”。要加强统筹领导,推动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健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要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条件保障,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廉洁高效、专兼结合的督学队伍。要加强问责力度,完善教育督导问责机制,落实“真督督真、实督督实”要求,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实效性。

五是合力推动高校“放管服”改革。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针对高校学科专业、人员编制、进人用人、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经费使用、内部治理、监管服务等改革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将多项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和高校。委厅联合省编制、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及时出台了实施意见。从改革的进程和成效看,我们这项工作还有很大空间和潜力,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要按照中央有关改革文件要求,加强统筹协调,抓紧研究制定支持南昌大学扩大办学自主权的若干意见,总结试点经验,放大试点效应,努力让更多高校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有效激发高校的内生动力,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

六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是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要抓应用、促成效,以申报创建国家级“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为抓手,通过不断完善全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教育融媒体建设,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探索“互联网+”条件下教育发展新模式,切实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五)铸师魂、提师能,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之基

教师是兴教之基。要坚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

一是师德师风建设要常态长效。要严格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严把入口关、考核关、监督关、惩处关,全面检视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在本地本校的落地情况。要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教职员工准入查询等制度,对“害群之马”要坚决清除、坚决惩处,对侵害学生的行为必须“零容忍”。要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健全教师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好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要像抓学生思政工作那样抓好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坚持德法并举,强化政治意识和品质修养,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是教师培养培训要巩固加强。深入落实教师教育振兴决策部署,优化全省教师教育布局结构,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适当扩大本科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稳步推进三级五类师范类专业认证,以评价改革引导师范院校聚焦师范主业。加强教师系统培训,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国培计划”实施质量。继续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积极争取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加快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教师资源配置要优化提质。深入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做好对接、承接、衔接“三篇文章”。积极稳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加快补齐师资数量和学科短板,加强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深入实施“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等,选派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支教。

四是待遇保障机制要健全完善。要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保障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会同省人社厅、省财政厅修订《江西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发放管理办法》,按奖优罚劣原则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教师奖励性补贴考核发放工作。进一步落实好中小学教师减负“十八条”,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让教师静心专心教学。日前,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作出规定,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为教师划定了行为红线,同时也强调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规则》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各地各校要集中做好文件的学习宣传工作,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努力让我们的教育惩戒有尺度、有温度。

(六)顾大局、善作为,全面融入江西改革发展新征程

要着眼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服务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能力水平。

一是提升支撑服务区域特别是江西发展的能力。要着力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我省产业链、创新链水平。要加大力度支持高校与国家大院大所的交流合作,通过高位推动、高位嫁接,畅通“引水渠”,建好“蓄水池”,扩充“人才库”,加快解决我省高等教育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贡献度不大的问题。要全力筹备好2021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精心办好2021海外教育展。要坚持战略需求导向,聚焦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围绕推进江西“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通人才培养、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中的“中梗阻”,落实“军令状”制度和“揭榜掛帅”机制。要构建完善“1+1+N”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服务江西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是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要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千方百计“稳就业”“保就业”,着力挖掘政策性岗位资源和市场化岗位资源,积极参与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4365岗位精选计划”,争取尽早完成本地各类政策性岗位招录工作。拓宽就业推荐渠道,实施精准就业服务,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推动线上就业服务转型升级。加大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留赣就业创业。要以举办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做好创业扶持引领,做到以赛促创、以创促就。建立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进行重点帮扶。

三是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压紧压实教育扶贫的工作责任,排查政策措施空白点和工作盲点,因地、因家、因人施策,强化监督检查。要切实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不失学辍学,其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应入尽入”,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确保资助对象、资助标准、名额分配、资金发放“四个精准”。全方位总结宣传好我省教育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国情省情教育的重要内容。委厅机关、有关直属单位、厅属院校要继续做好扶贫点帮扶工作。

(七)强保障、筑防线,全面巩固教育发展的战略支撑

教育要发展,保障是支撑。教育投入、依法治教、安全稳定、疫情防控等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一是争取投入稳定增长。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各级财力更加紧张。要及时研判,主动应对,做好开源节流文章。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确保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教育教学改革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是提高依法治教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融入国民教育全体系,落实到依法治教各方面。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即将出台的《教育行政处罚办法》,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把法治融入教育管理各环节、办学治校全过程。加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持续推动全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要支持全省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建设,加强教育立法、教育依法治理、教育普法等领域研究,全面提升我省法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是維护教育系统稳定。确保师生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疫情防控、暴力伤害、电信诈骗、校车管理、食品安全以及校园贷、防溺水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靶向用力,以父母之心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要坚持结果导向,严格落实《江西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压实领导干部、监管部门和具体岗位的安全责任,健全完善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化解机制,持续深化学校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推动“三个百分百”落实到位,确保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有序,坚决防止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和重大舆情事件。

四是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校园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风险仍然存在,必须绷紧思想之弦,保持头脑清醒,毫不放松抓好今冬明春疫情防控,统筹做好假期和春季学期开学工作。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尽量、两个严禁、两个一律”工作要求,抓重点、补弱点、强支点、破难点,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防控举措,认真落实“人”“物”同防的各项措施,做到“两个确保”,共同守护师生安全和健康。

三、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岁末年初,正是总结展望的重要阶段,也是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锁定目标、争创一流,乘势而上、狠抓落实,推动江西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要敢创“第一等工作”。古人讲:“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思就是,确立什么样的标准,决定着有什么样的成效。革命战争时期,曾经创造“第一等工作”的苏区干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镜鉴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面对教育发展百舸争流、争先进位的严峻态势,谁拥有了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一流教学、一流治理,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占优势、把握先机,谁就能够乘势而上、一马当先,对此,大家也有强烈的共识。我们要接过推动江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接力棒”,走好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长征”,就必须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发展信心,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这既是形势所迫、发展所需,更是责任所在、使命所系。我们在谋划推动“十四五”发展和今年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提出的“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把目标定得更高一点,把责任压得更实一些,以“跳起来摘桃子”的拼劲,不断创造新时代江西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等工作”。

二要践行“一线工作法”。一线是群众诉求的原点、各种矛盾的焦点和工作落实的重点。谋发展、抓落实,不能靠嘴皮子空谈,也不能靠拍脑门蛮干,关键要掌握“一线工作法”,在一线下大力气。要坚持“身”入一线察实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听听各地各校、干部师生、社会各界在关注什么、顾虑什么、烦恼什么?看看工作部署有没有落地、改革举措有没有实效、群众对教育是不是满意?只有这样,我们的思路和举措才能更加清晰、更加精准、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要坚持“脑”入一线取真经。我们要带着“小学生”的心态,到一线这个“大学校”去学习,向群众这个“大专家”请教,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真正把问题搞清楚、把差距弄明白、把原因找对路、把对策定准确。要坚持“心”入一线办实事。牢记一线的期盼,聚焦一线的问题,运用一线的方法,用心用情抓好教育工作,把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教育资源分配、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解决课后服务难题、维护校园安全等等,这每一件民心实事都办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加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感。

三要抓住两个“一公里”。治理体系是否完善、治理能力是否高强,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开好局、起好步,并最终实现奋斗目标,要重点抓住两个“一公里”,也就是“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但是,实事求是讲,我们在两个“一公里”的治理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有的同志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上,不知道怎样结合实际“落子”、开局,不仅错失先机,还导致政策悬在半空落不了地,在“最先一公里”上就撂了挑子、掉了链子;又比如,在解决教师待遇问题上,市、县教育部门的同志立了大功,但也有少数地方在“最后一公里”出现了松劲懈怠,做教师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导致信访件“满天飞”,没有把好事办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警醒、反思。能不能解决好自己职责范围内两个“一公里”问题,考量的是作风与态度,检验的是责任与担当。我们要站位全局,服务大局,着力打通这两个“一公里”,既抓谋篇布局,又要落实到位,才能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促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真抓实干、团结奋进,加快推进江西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猜你喜欢
工作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