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创
“巴窑”在闽南语中是沼泽地之意,新加坡大巴窑,民国以前曾是坟地,旧称安祥山,现在早已成为繁华闹市。在大巴窑大人路12号,一座叫晚晴园的青亭白墙的庭院,用一个世纪的苍老目光不声不响地注视着周遭的风云变幻。
这是一座英伦风格的两层建筑,原名明珍庐,落在一个梅姓粤商名下。1905年,商人张永福为侍奉母亲颐养天年而重金购得,并命名为晚晴园,取意“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但是这座不起眼的聊表孝心的两层洋房,却成为民主革命的发源地和孙中山在南洋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见证者。
孙中山曾九下南洋,每次必在此处下榻,有时小住一晚便走,有时一住数月。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在谈及晚晴园时曾说:“本土杀伐太甚,南洋故为本党革命策源地,而晚晴园则为当时之枢密所。”
1906年4月,孙中山在晚晴园二楼创建了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园主人张永福与李竹痴、陈楚楠三人成为最先入会的成员,陈楚楠为新加坡分会会长,张永福为副会长。自此,新加坡分会的同盟会会员便以此为集会点,时常聚集,讨论时政,宣讲主张。以晚晴园的新加坡分会为起点,马来亚吉隆坡、槟城,越南河内、海防、西贡,暹罗(泰国),缅甸仰光等地分会也纷纷成立,晚晴园成了南洋革命党的代名词和标志性建筑。
一个组织的建立不可能没有宣传喉舌。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后,1907年8月20日,作为同盟会南洋精神传播机构的《中兴日报》创刊,该报双页对开八版,发刊词是孙中山的亲笔:“吾人之宗旨,在开发民智,而使数百万华侨生其爱种爱国之思想也。”汪精卫、居正、陶成章等名动一时的革命党人,都曾是《中兴日报》的执笔,伦敦、巴黎、香港、上海、东京、檀香山和东南亚各埠都设立《中兴日报》代销处,将同盟会的精神推到全世界。
无论是《中兴日报》的筹备和印刷,还是后来与保皇派主办的《南洋总汇报》的政治论争,其暴风眼和主阵地都在晚晴园。孙中山在晚晴园里以“南洋小学生”为笔名,连续发表《论惧革命召瓜分者乃不识时务者也》等多篇文章,并带动同盟会的论战精英们发动了一场与保皇派的声势浩大的正面交锋,并大获全胜。
也是在晚晴园,孙中山最终确定了中华民国国旗式样。当时,同盟会内部意见很多,并多有方案,比如“青天白日旗”“五色旗”“井字旗”“十八星旗”等。其中青天白日旗早在1893年由陆皓东设计,取“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孙中山特别钟意青天白日这个整体构图,他所领导的多次武装起义都是以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为标志旗。
在晚晴园,孙中山以青天白日旗为蓝本,亲自设计了四种国旗,交由园主人张永福的夫人陈淑字女士刺绣后挂在园中邀同盟会会员商议定夺。这四种方案中,青、白两色外,孙中山又加入了红色,青、白、红三色,既有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精神,也有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象征。至于图案样式,有仿照美国国旗那样将青天白日置于左上角,五条红线为衬底;也有以青天白日旗为底,其上添加三条红线;还有一种是以红色为底,青天白日置于旗帜中央,后被用作中华民国陆军军旗;最后一种就是后来我们经常看到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孙中山向同盟会会员解释说:“夫国旗之颁用,所重有三:一旗之历史,二旗之取义,三旗之美观也。”最终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全体通过,晚晴园也成了中华民国国旗的诞生地。东北易帜之后,理论上全国统一,全国各地都飘扬着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中华民国国旗,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将其设立为法定国旗。
1906年夏天,孙中山在晚晴园会见了许雪秋、陈芸生等国内同盟会的骨干成员,了解了广东、福建两省的革命情况,并决定在潮州黄冈发动起义。他们在晚晴园里商议起义的各项细节,并约定了起义时间、电报密码、武器供给、通讯联络等具体内容,张永福、陈楚楠等人还筹集了大量资金供起义之用。
在国内日益严重的封锁和剿杀之下,孙中山以晚晴园为主要阵地,联络各地志士,筹集经费、制定纲领,将一浪高过一浪的革命浪潮搅得风起云涌,最终推翻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国成立之后,国内形势一片大好,众多南洋志士纷纷回国,晚晴园一度人去楼空门可罗雀。张永福晚年也因经营不善几乎破产,不得已将园子卖给了一个印度商人。1938年,新加坡商界集资回购了晚晴园,并交由新加坡政府代管,直到1966年孙中山百年诞辰之时,该园才修缮一新重新开放。1994年,新加坡古迹保存局将晚晴园孙中山故居评定为国家级古迹。
1996年,由新加坡中華总商会前任会长郭令裕发起,新加坡政府花巨资再度修缮,并命名为“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同年,这里荣获新加坡建筑遗产奖。这个奖项的入选资格有着严格的界定,即要满足“3R历史条件”:Maximum Retention(最大的保留)、Sensitive Restoration (最敏感的恢复) 和Careful Repair(最小心的修复),荣获该奖也标志着修缮后的晚晴园依旧形同旧制,还原孙中山生前在此活动时的模样,馆中陈列着当年同盟会及革命党人的各种纪念品和铭碑,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纪念馆的正门庭院中是孙中山的坐像,纪念馆内,孙中山用过的铜床、桌椅都按原来的式样陈列。后院中央有喷水池,池后又有一座孙中山站像,像后是孙中山夜宿的两层小楼。
晚晴园的入口处,两块紫檀木屏风上刻有四句绝句,1933年出自汪精卫之手:
遥从南斗望中原,壮志天池欲化鲲。
百战故人今健在,白头重话晚晴园。
一座当年搅得天下大变的小小院落,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而晚晴园作为孙中山在大陆之外最重要的留居地和革命地,也成为孙中山南洋革命的无言的见证者。
(责任编辑:叶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