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丽琼, 王彩会, 邹鹏飞,3, 杜建国, 荆 慧, 邱 杨
(1.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18; 2. 江苏华东基础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7; 3.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江苏地区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中深层地热成果尤为显著,但仅限于局部地段的地热资源勘探,缺乏对全区地热勘查潜力状况的了解(王彩会等,2015;王琦等,2017)。另外,中深层地热资源开采风险大、造价高,盲目打井必定会带来损失,需要科学合理地指导勘查和开发,分析影响地热开发的多种因素(汪集暘,2015;于慧明等,2016;周红卫等,2016)。因此,进行区域中深层地热资源适宜性分区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小范围内的地热地质条件分析多以定性描述为主,大区域的中深层地热资源适宜性定量分析较少。综合指数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统计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经济、医学、教育、地质环境、浅层地温能适宜性评价以及生态环境评价等多因素综合评价领域(杨绪忠等,2007;黄杏元等,2008;梅芹芹等,2018)。以江苏泰州地区为例,基于ArcGIS软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查适宜性分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适宜性分区研究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快速准确获得分区效果,直观性、适用性较强。
泰州地处江苏中部,南部濒临长江,北部毗邻盐城,东临南通,西接扬州(图1)。泰州地区有扬州—南通隆起区(苏南隆起)和金湖—东台坳陷区(苏北盆地)两大构造单元:扬州—南通隆起区可细分为2个凸起次级构造单元,主要分布中生代和古生代地层;金湖—东台坳陷在区内由多个凸起和凹陷组成,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区域内3 km以浅主要分布新生代地层。泰州地热资源勘查较早,资源丰富,目前有12眼地热深井,水温较高,出水温度为30~69 ℃;水量大,9眼地热井出水量均>600 m3/d;水质优良,含有偏硅酸、锶、偏硼酸、氟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多用于温泉理疗等(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2015)。
图1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
根据区域研究资料,泰州位于苏北盆地南部,该区域莫霍面深度小,尤其是泰州中部—兴化地区,深度<31 km,南部泰兴、靖江地区为31~33 km。泰州居里面深度在28~32 km之间,中部深度稍浅,为28~30 km,其他地区多为30~32 km。收集的泰州大地热流值有6个,均位于苏北盆地的泰州低凸起、秦潼凹陷、吴堡低凸上,最高值为83 mW/m2,最低值为68 mW/m2,平均值为76.15 mW/m2,高于全省平均值63.7 mW/m2。泰州地区近年来的地热勘查深井揭示,地温梯度最大为4.09 ℃/km,最小为2.06 ℃/km。
泰州地区地温梯度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图2):高港—蒋垛一线以北地区的地温梯度>3.0×10-2℃/m,南部泰兴、靖江地区的地温梯度<3.0×10-2℃/m;兴化地区的陈堡、周庄、沈伦等地的地温梯度>4.0×10-2℃/m,海陵、苏陈、沈高一线地温梯度普遍>3.5×10-2℃/m,最高值达4.88×10-2℃/m。垂向上,地热井不同深度的地温分布曲线呈线性特征,即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综上,该区具有良好的地温条件。
研究区3 km以浅主要分布新近系、古近系松散岩类和碳酸盐岩类两大地热储层类型。
新近系盐城组在全区分布广泛(图3),热储厚度以泰州—张甸—蒋垛为界,该线以南厚度偏小,介于0~200 m之间;以北厚度较大,最大厚度>1 300 m,位于秦潼凹陷内。
古近系三垛组下段除在泰州北部柘垛低凸、中部泰州低凸及南部的扬通隆起缺失外,分布遍及坳陷区的大部分地区(图4),埋藏深度普遍>1 km。在秦潼凹陷、海安凹陷、高邮凹陷内,砂层厚度较大,普遍>300 m,凹陷中心埋深>400 m。戴南组上段分布范围小,仅限于高邮凹陷、秦潼凹陷内,顶板埋藏深度普遍>1 300 m,厚度介于50~350 m之间。
图2 泰州地区地温梯度等值线
图3 新近系盐城组热储厚度分区图
图4 古近系三垛—戴南组热储厚度分区图
碳酸盐岩类地层主要为三叠系青龙组、石炭—二叠系、奥陶—寒武系(图5)。① 三叠纪、石炭—二叠纪灰岩主要分布在泰兴和靖江地区,埋藏深度普遍>1 800 m,呈南浅北深的趋势,赋水空间丰富;② 奥陶—寒武纪碳酸盐岩主要揭示于泰州市海陵区—溱潼一线,钻孔资料显示,顶板埋藏埋深约为1 300 m,富水性强。
图5 碳酸盐岩热储埋深分区图
该区可作为地热盖层的地层有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浦口组、龙潭组、孤峰组等,盖层具有热导率低、厚度大、分布广等特征。
热储温度受热储埋深、盖层条件、大地热流、深部水热循环等多种因素制约,最根本的控制因素是地质构造条件。
区域性断裂控制了隆起区和坳陷区的分布及次一级隆起、坳陷、凸起、凹陷的分布(图6),控制了盆地演化和沉积作用。不同的构造单元影响大地热流值的分布,坳陷区大地热流值略高于隆起区,次一级构造单元大地热流值差异明显。在坳陷区中,凸起高于凹陷,凹陷斜坡带高于深凹;在隆起区中,隆起高于坳陷,背斜高于向斜。
该区规模较大的断裂有靖江—如皋断裂、陈家堡—小海断裂、泰州—安丰断裂、大泗庄—邓庄断裂、孤山—西来断裂等,往往成为地下热水的良好通道,控制着有关地热异常的分布(图6)。
图6 泰州市地质构造图
2.1.1 模型 综合指数法包括简单综合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2种类型,本次评价以加权综合指数(杨绪忠等,2007)为主。
将每个网格点上的各项属性赋值与其相对应的权重值相乘,然后求和,即可得出每个点的初步分值(董殿伟等,2010)。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模型为:
(1)
式(1)中,R为地热资源勘查条件分级,ri为各因素影响程度分级,wi为各因素对目标的权重。
泰州地区地热资源赋存条件主要影响因素为地热储层分布与厚度、热储层埋藏深度、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和研究程度等。
2.1.2 分区步骤 ① 分析与地热资源勘查条件相关地质环境因素,提取主要影响因素,衡量重要性,确定各自权重;② 收集整理数据,绘制各因素分区图或等值线图,图层要数字化,将线状要素转换为面状要素,每个要素层均应量化;③ 利用ArcGIS软件将各图层栅格化,主要采用ArcGIS中的ArcMap和ArcToolbox进行地热勘查适宜性分区;④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运用综合加权评价模型,将各影响因素专题图层按权重进行多重叠加,进行地热资源勘查开发适宜性分区评价。
2.2.1 热储层分布与厚度 砂(岩)层厚度决定了含水层的富水性,富水性决定了开采条件的优劣及含水层调蓄能力的高低。根据砂(岩)层厚度进行分级取值,砂(岩)层厚度越大,适宜性分区指标赋值越大,反之越小。目前,区内少有钻孔揭穿整套灰岩地层,厚度数据较少,因此仅对砂(岩)层热储厚度进行区域分级。
松散砂层分布全区,其中厚度<500 m的砂层多分布于大泗—黄桥—分界以南,苏陈镇地区零星分布;500~1 000 m砂层分布于海陵及兴化以北地区;1 000~1 500 m砂层分布较广,多见于兴化以南及姜堰地区;厚度>1 500 m的砂层较少,分布于戴南、兴泰、白米地区。依此分级取值(r),5分为最高分值,1分为最低分值(表1、图7)。
表1 砂层厚度分级取值
图7 ArcGIS新近系盐城组砂层厚度分级示意图
古近系砂岩主要分布于泰州—顾高—张甸以北地区,厚度>500 m的古近系三垛—戴南组(Es-d)砂岩地层多分布于戴南—兴泰—俞垛—九龙一带以及陈堡以西地区,100~500 m砂岩地层分布于兴化以南、姜堰以东地区,0~100 m地层分布于兴化以北、姜堰以西地区。
依此分级赋值(表2、图8)。
表2 砂岩厚度分级取值
图8 ArcGIS古近系三垛—戴南组砂岩厚度分级示意图
2.2.2 热储层埋藏深度 埋藏深度决定了热储的富水空间,三垛组砂岩热储顶板埋深相当于上述Q-N砂层厚度。根据碳酸盐岩热储埋深进行分级取值,埋深越大,热储温度越高,富水空间越大,但考虑到目前开发技术水平,埋深1~3 km的适宜性分区指标赋值较大,其他情况较小。区内灰岩热储多分布在泰州低凸及扬通隆起地区:泰州低凸的灰岩埋深范围在1~3 km;扬通隆起的灰岩热储分布于泰兴—新街—分界一带至新桥—广陵一带,其中新桥—广陵一带埋深范围为0~1 km,泰兴—新街—分界一带埋深范围为1~3 km(表3、图9)。
表3 碳酸盐岩埋深分级取值
图9 ArcGIS碳酸盐岩热储埋深分级示意图
2.2.3 地质构造 区内控热控水构造主要为坳陷区的凸凹构造、区域性断裂及盆地边界断阶带。构造发育程度决定了热储层导热控热及导水控水能力。根据地质构造进行分级取值,构造断裂裂隙越发育,适宜性分区指标赋值越大,反之越小。苏北盆地的大地热流值与地温梯度普遍高于扬通隆起,中低凸地区均高于凹陷区。泰州低凸、黄桥低凸、高邮凹陷、溱潼凹陷地区,尤其是边缘断阶区断裂、北东向断裂如泰州—安丰断裂、大泗庄—邓庄断裂、靖江—如皋断裂裂隙发育。
依此进行分级赋值:泰州低凸赋值最高;吴堡低凸与柘垛低凸对新近系砂层、古近系砂岩地层来说亦是良好的赋存地热资源构造,赋值仅次于泰州低凸地区;黄桥低凸东南地区大地热流值与地温梯度亦较高,且存在一隐伏背斜,受构造影响,断裂裂隙发育,对碳酸盐岩热储层是良好的控热控水构造,赋值与吴堡低凸、柘垛低凸相同(表4、图10)。
2.2.4 研究程度 决定了开发热储层的潜力与风险程度,研究程度越高,开发热储层的潜力越大,风险相对越低,适宜性分区指标赋值越大,反之越小。区内研究程度的高低与地层构造分区较一致。
表4 地质构造分级取值
图10 ArcGIS构造分级示意图
溱潼凹陷、泰州凸起存在20多个深部钻孔,研究程度较高,关于灰岩地层的深部钻孔资料多在泰州凸起及靖江孤山背斜地区,扬通隆起地区黄桥低凸、孤山背斜的研究程度较高,吴堡(荻垛)低凸的研究程度一般;高邮凹陷、柘垛低凸、海安凹陷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表5、图11)。
表5 研究程度分级取值
图11 ArcGIS对研究程度分级示意图
2.2.5 叠加分析 根据对深层地热资源勘查条件的影响程度赋予各因子权重,影响程度越大,权重越大,总累加值为1。
不同的热储影响因素不同:① 松散岩孔隙、裂隙型热储,其勘查条件的影响因素主要为Es-d厚度、Q-N厚度、构造、研究程度,分别取值0.45、0.35、0.10、0.10;② 碳酸盐岩岩溶裂隙热储,其影响因素主要为灰岩埋藏深度、地质构造、研究程度,分别取值0.45、0.45、0.10。在两类热储分区后,权重均以0.5进行叠加分区。
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地热资源勘查条件分级标准,将全区划分为开发利用条件良好区、较好区、一般区(表6、图12)。
表6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分级标准
图12 ArcGIS叠加分析成果示意图
经过ArcGIS叠加分析及调整,将泰州地热资源勘查条件划分为良好区、较好区和一般区(表7、图13)。良好区主要分布在泰州市区以北、华港—茅山以南地区,较好区分布在华港—茅山以北、广陵—河失、姜堰以东地区,其他地区为一般区。
(1)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根据泰州地区地热资源的研究程度、地热储层分布、埋藏深度、厚度、地质构造发育情况等多种因素,在ArcGIS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地热资源勘查条件进行适宜性分区定性和定量评价。
(2)根据分区结果,将泰州市地热资源勘查条件划分为良好区、较好区和一般区。目前,泰州地热井多分布在良好区和较好区,水量丰富,进一步验证了基于ArcGIS的综合指数法对中低温地热资源条件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泰州地区深部地热资源评价、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表7 泰州地区地热资源勘查条件分区
图13 地热源勘查条件分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