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晗,宋孟泽,崔璐璐,孙淑红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丁酸梭菌是芽孢类革兰氏阳性菌,在1992年由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从俄罗斯研究机构引进并在我国应用发展[1]。丁酸梭菌在生长过程不易受到胃酸、消化酶和胆汁酸等因素的影响、其代谢产物为丁酸、乳酸等物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2-3]。目前,丁酸梭菌广泛应用于家禽业,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以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生长性能和蛋品质,改善肠道微生态[4-6]。
据《中国家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收录,我国家禽遗传资源地方鸡种已经高达100 余种[7],地方鸡种在当今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9],其中汶上芦花鸡为山东地方品种鸡群代表之一,其体型似元宝,胫细短、横斑羽。已有研究表明汶上芦花鸡在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抗病力等方面的优势[9-10]。本试验在产蛋后期汶上芦花鸡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研究丁酸梭菌对汶上芦花鸡生长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为提高产蛋后期汶上芦花鸡生产效益的调控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1.1 试验动物 330 日龄汶上芦花鸡120 只,由山东金秋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1.2 菌株 丁酸梭菌菌粉大连三仪公司提供,每克菌粉中含2.67×109CFU 丁酸梭菌;复合益生菌由市场购进。
1.2.1 试验设计与饲粮管理 动物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按照汶上芦花鸡饲养管理规范进行试验管理。试验基础饲粮由艾地盟动物营养(美国ADM 饲料)有限公司提供,其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1。120 只体重相近的330 日龄汶上芦花鸡,分为5 组,每组4 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自由采食。丁酸梭菌首先与预混物混合,然后与其他成分混合,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库房中。试验周期为8 周。试验分组:(1)对照组,只喂基础日粮;(2)复合益生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由市场购进的含有复合益生菌的添加剂;(3)丁酸梭菌组,分3 个不同水平107CB 组、108CB 组、109CB 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107CFU/kg、1×108CFU/kg、1×108CFU/kg 丁酸梭菌。
表1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2.2 样品采集及检测指标 每天记录鸡只数量、产蛋数、称取蛋重;计算产蛋量,产蛋率,平均蛋重;在试验的2、4、6、8 周每组重复随机收集2~5 枚蛋,检测鸡蛋的蛋品质。
1.2.3 蛋品质测定 试验的2、4、6、8 周每重复随机选取2~5 枚鸡蛋,连续选取3 d 进行测定,取平均值进行数据分析。蛋重:以电子天平称取;蛋形指数:以电子数显卡尺量取鸡蛋横径和纵径的长度,按公式“横径/纵径”计算蛋形指数;蛋壳硬度:使用蛋壳厚度测定仪测定鸡蛋尖端、钝端和中间蛋壳硬度,取平均值;蛋壳厚度:使用蛋壳强度(N)测定仪测定蛋壳厚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颜色、蛋黄等级:使用多功能蛋品检测仪测定;蛋黄比重:完整分离蛋清和蛋黄,并去除系带,使用电子天平称取蛋黄重量,按公式“蛋黄重/蛋重×100”计算蛋黄比重;蛋壳比重:使用纸巾擦拭蛋壳,将蛋壳上残留的蛋清去除干净,晾干,以电子天平称取蛋壳重,按公式“蛋壳重/蛋重×100”计算蛋壳比重。
1.2.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数据统计采用 SAS(Version 8e,SAS Institute,199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均数之间采用Tukey 法进行多重比较,以P<0.05 表示差异显著。
2.1.1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产蛋率的影响饲粮中添加1×107CFU/kg、1×108CFU/kg、1×109CFU/kg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产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08CB 组和109CB 组产蛋率有增加的趋势(P>0.05),见表2。
表2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产蛋率的影响(%)
2.1.2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平均蛋重的影响 饲粮中添加1×107CFU/kg、1×108CFU/kg、1×109CFU/kg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平均蛋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见表3。
表3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平均蛋重的影响(g)
2.2.1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外在蛋品质的影响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壳重量和蛋壳指数的影响见表4 ~ 8。在试验开始的第2 周,复合益生菌组和 108丁酸梭菌组蛋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的第6 周,108CB 组和109CB组蛋形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蛋壳厚度和蛋壳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开始的第2 周,复合益生菌组、107CB 组、108CB 组和109CB 组蛋壳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开始的第6 周,107CB 组、108CB 组和109CB 组蛋壳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蛋形指数的影响(%)
表5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蛋壳厚度的影响 (0.01mm)
表6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蛋壳强度的影响(N)
表7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蛋壳重量的影响(g)
表8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蛋壳指数的影响(%)
2.2.2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内在蛋品质的影响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哈氏单位、蛋白高度、蛋黄颜色、蛋黄重量、蛋黄指数的影响见表9~13。在试验开始的第2 周,复合益生菌组哈氏单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8CB 组和109CB 组哈氏单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试验开始的第8 周,107CB 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蛋白高度,在试验开始的第2 周,复合益生菌组蛋白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7CB 组、108CB 组和109CB组蛋白高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试验的第8 周,107CB 组和109CB 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蛋黄颜色,在试验开始的第2 周,107CB 组、108CB 组和109CB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的第8 周,107CB 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蛋黄重量和蛋黄指数,在试验开始的第2 周,107CB 组和109CB 组蛋黄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8CB 组的蛋黄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的第8 周,复合益生菌组蛋黄重量和蛋黄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9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哈氏单位的影响(g)
表10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蛋白高度的影响 (mm)
表11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蛋黄颜色的影响
表12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蛋黄重量的影响(g)
表13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蛋黄指数的影响 (%)
以往研究表明,丁酸梭菌可以促进蛋鸡生长发育,提高产蛋鸡生产性能[11-12]。Xiang 等人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丁酸梭菌可以显著降低产蛋初期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提高蛋鸡饲料转化率[13];张秀江等研究发现,蛋鸡饲粮中添加0.01 % 丁酸梭菌,可以极显著提高蛋重和产蛋率,同时极显著降低料蛋比[14]。然而本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1×107CFU/kg、1×108CFU/kg、1×109CFU/kg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芦花鸡生产性能均无显著影响,这与本实验室前期在产蛋初期汶上芦花鸡饲粮中添加1×108CFU/kg 丁酸梭菌显著提高平均蛋重和产蛋率的结果不同,这可能与不同蛋鸡产蛋阶段、个体差异大、饲养环境不同有关。丁酸梭菌在提高产蛋后期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的具体调控方案,需要进一步探索。
蛋形指数直接影响到破蛋率和孵化率,不同品种种蛋的蛋形指数差异非常明显[15]。黄金山指出,坝上长尾鸡种蛋的蛋形指数对孵化率有显著影响[16];冯静等研究发现蛋形指数集中在1.3 时,拉萨白鸡种蛋可以达到较理想的孵化效果[17]。本研究发现,在试验开始的第2 周,108CB 组蛋形指数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效果优于商品益生菌。蛋壳强度是关系鸡蛋的保存和运输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鸡蛋孵化和价格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以显著提高蛋壳强度,这可能是由于丁酸梭菌促进了蛋鸡对钙,铁、锰等营养元素的吸收,使蛋壳厚度增加。蛋白高度显示鸡蛋的新鲜程度,并关联鸡蛋的大小[18],蛋白的浓稠度由哈氏单位反应,同时关系着种蛋的受精率和育雏率[19]。本研究发现在试验的第8 周,107CB 组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郑超等在蛋鸡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的研究结果相似[12],原因可能是丁酸梭菌产生的酶类、氨基酸等物质提高了饲料利用率。蛋黄颜色反应了蛋黄中脂溶性色素的含量,含量越高,颜色越深,与营养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影响市场经济。本试验发现饲粮中添加1×107CFU/kg、1×108CFU/kg、1×109CFU/kg 丁酸梭菌均可以显著增加产蛋后期芦花鸡鸡蛋的蛋黄色泽,表明丁酸梭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内在蛋品质,提高蛋禽经济效益。
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107CFU/kg、1×108CFU/kg、1×109CFU/kg 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汶上芦花鸡产蛋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107CFU/kg 丁酸梭菌有助于提高产蛋后期汶上芦花鸡鸡蛋品质,提高蛋禽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