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军,杨渝伟(绵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绵阳 635000)
随着人口老年化,老年性白内障成为全球视力损害乃至致盲的首要原因[1]。大量研究证实,蛋氨酸代谢对维持晶状体透明度十分重要,尤其是代谢过程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及其产物——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老年性白内障密切相关[2]。HCY代谢副产物——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可引起晶状体蛋白发生N-同型半胱氨酸化,从而引起结构和溶解度改变,最终导致白内障[3]。最近研究发现,MTHFRC677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可严重影响MTHFR酶活性,进而影响HCY和叶酸(folic acid, FOL)的代谢[4]。然而,目前MTHFR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性白内障的研究报道少见。因此,本研究纳入MTHFR酶的重要代谢物质——维生素B12(vitamin B12, VitB12)、VitB6、FOL和HCY,重点评估MTHFR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关系。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63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疾病组,其中男312例,女351例,年龄51~88岁,中位年龄69岁。并于同期随机选择64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人对照组,其中男308例,女338例,年龄50~93岁,中位年龄67岁。受试者均按照国际指南诊断标准[5]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和眼底检查。纳入标准:汉族;年龄50岁以上;视力<0.7;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浑浊,但无其他眼科疾病;健康人对照无白内障症状和体征,以及其他眼科疾病。排除标准:严重的肝肾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风湿性疾病、癌症及脑血管疾病等,以及服用抗癫痫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导致HCY增高的药物。两组间的年龄(t=0.818,P=0.414)及性别(χ2=0.050,P=0.8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绵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文号:S-2018-085),各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1.2仪器与试剂 QuantStudio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美国ABI公司),Cobas 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罗氏公司),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美国雅培公司),EXT 9050MD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及配套试剂(济南英盛生物公司),EDTA-K2和SSTTM ⅡAdvance真空采血管(美国BD公司),MTHFRC677T基因型检测试剂盒(西安金磁纳米生物公司),HCY检测试剂盒(四川迈克生物公司)。
1.3方法
1.3.1样本采集 所有受试对象(体检健康者于体检时)均在治疗前,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分别用EDTA-K2和SSTTM ⅡAdvance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2.0 mL和5.0 mL,充分混匀。EDTA-K2管内的全血样本用于MTHFRC677T基因型检测,若不能及时检测,置于2~8 ℃保存不超过7 d;SSTTM ⅡAdvance真空采血管静置约30 min,2 000×g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在4 h内完成HCY、FOL、VitB12和VitB6检测。
1.3.2MTHFRC677T基因型检测 采用地高辛标记PCR-抗地高辛标记金磁微粒层析法,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检测。结果判读标准:等位基因C和T分别扩增,扩增产物通过地高辛-抗地高辛结合,或与金磁微粒结合,然后在2个独立的层析系统中进行层析,根据检测线是否出现条带,判读C677T位点的基因型。若仅等位基因C层析系统出现条带,则为CC基因型;若仅等位基因T层析系统出现条带,则为TT基因型;若等位基因C和T层析系统均出现条带,则为CT基因型。
1.3.3血清各指标检测方法 血清HCY测定采用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循环法,用Cobas 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FOL测定采用钌标叶酸结合蛋白竞争法,用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VitB12和VitB6测定采用质谱分析法,用EXT 9050MD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检测。所有项目均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参考范围:HCY≤15 μmol/L;FOL:3.1~20.5 ng/mL;VitB12:0.1~2.1 ng/mL;VitB6:2~25 ng/mL。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和MedCalc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多组独立样本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Jonckheere-Terpstra趋势分析各指标与不同基因型的相关性,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或老年性白内障的风险因素;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疾病组与健康人对照组MTHFR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比较MTHFRC677T位点TT、CT和C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在疾病组中分别为23.08%(153/663)、52.34%(347/663)、24.58%(163/663),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χ2=0.773,P=0.679);在健康人对照组中分别为16.10%(104/646)、46.90%(303/646)、37.00%(239/646),亦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χ2=0.122,P=0.941);但两组间CC(χ2=10.094,P=0.002)、CT(χ2=3.870,P=0.049)和TT(χ2=23.701,P<0.001)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C667T突变率在疾病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中分别为49.25%(653/1 326)和39.55%(511/1 29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910,P<0.001)。
2.2疾病组与健康人对照组血清HCY、FOL、VitB12和VitB6水平比较 经Mann-Whitney检验,疾病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01),而FOL、VitB12和VitB6显著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0.001)。见表1。然而,在两组内部进行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在健康人对照组中上述4项指标水平均无性别差异(P均>0.05),在疾病组中除VitB6(Z=1.134,P=0.257)外,男性患者HCY水平明显升高(Z=9.882,P<0.001),而FOL和VitB12水平下降明显(Z分别为-5.624和-6.968,P均<0.001)。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HCY、FOL、VitB12和VitB6水平比较[M(P25,P75)]
表2 两组血清HCY、叶酸、VitB12和VitB6水平的性别差异比较[M(P25,P75)]
2.3不同MTHFR基因型亚组间血清HCY、FOL、VitB12和VitB6水平比较 分别将所有受试者、健康人对照组和疾病组,按不同MTHFR基因型分成3个亚组,采用Jonckheere-Terpstra趋势分析HCY、FOL、VitB12和VitB6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随着MTHFRC677T突变数增加(即CC→CT→TT),无论是所有受试者,还是健康人对照组或疾病组,HCY水平均逐渐增加(Z分别为11.856、7.653和8.266,P均<0.001),而FOL(Z分别为-8.443、-5.212和-10.634,P均<0.01)和VitB12(Z分别为-2.935、-2.226和-3.069,P均<0.01)水平均逐渐降低。见表3。
表3 不同MTHFR基因型亚组血清HCY、FOL、VitB12和VitB6水平比较
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在所有受试者、健康人对照组和疾病组中,受试者TT基因型HCY(Z分别为13.322、8.169和8.559,P均<0.001)显著高于CT基因型,而FOL(Z分别为-6.683、-4.126和8.670,P均<0.001)和VitB12(Z分别为-3.251、-2.490和3.468,P均<0.001)显著低于CT基因型;但在CT基因型受试者中,HCY(Z分别为7.586、5.044和5.666,P均<0.001)高于CC基因型,FOL(Z分别为-6.302、-3.891和7.694,P均<0.001)低于CC基因型,而VitB12变化不显著(P均>0.05)。
2.4各观察指标与MTHFR基因突变和疾病发生的风险分析 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MTHFR基因突变和老年性白内障,HCY(OR分别为1.18和1.24,P均<0.001)是危险因素,FOL(OR分别为0.91和0.95,P均<0.001)是保护因素;而VitB12水平与MTHFR基因突变无关联,却是老年性白内障的保护因素(OR=0.86,P=0.001)。校正年龄和性别后,结果与之类似;并且相比CC型,CT型和TT型受试者患老年性白内障风险增加(校正前:OR分别为1.68和1.84,P均<0.01;校正后:OR分别为1.62和1.76,P均<0.01)。见表4。
表4 MTHFR基因突变和疾病发生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疾病。据哈佛大学一项对4 500万人24年跟踪调查报道表明,年龄是老年性白内障的决定性影响因素,而环境和遗传因素则是主要的致病诱因[6]。此外,环境因素,如高强度的紫外线,太亮、太暗、炫光、反光的周围环境,以及密闭工作环境内化学毒物的影响,均可导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时间提前。近年来研究发现,遗传因素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密切相关,如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8-氧鸟嘌呤糖基酶-1基因和MTHFR基因多态性[7-8]。但迄今为止,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且尚存争议。有学者认为MTHFRC677T多态性的CC和TT基因型具有保护作用[8];但也有学者认为,MTHFRC677T多态性的CT/TT基因型与皮质性白内障风险增加独立相关[9]。本次试验发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MTHFRC677T等位基因中,TT型和CT型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此外,相比CC型患者,CT型和TT型患者老年性白内障风险明显增加。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MTHFR基因多态性与FOL/HCY代谢的关系。MTHFR所编码的酶是FOL/HCY代谢中的关键酶[10],其C677T基因多态性是指其677位点发生C(胞嘧啶)→T(胸腺嘧啶)突变。既往研究证实,此突变可导致其编码酶的活性和热稳定性下降[11]。受酶活性改变的影响,FOL/HCY代谢过程中相关物质的血清水平也将随之改变,主要包括VitB12、VitB6、FOL和HCY。本研究结果证实,MTHFRC677T基因突变与HCY及FOL水平有关,而VitB12和VitB6水平所受影响较小。表明MTHFRC677T突变导致了MTHFR所编码酶活性降低,引起HCY在体内积聚,进而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FOL作为HCY代谢的重要底物,则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消耗增加,呈现出FOL水平降低。至于同样参与了FOL/HCY代谢的VitB12和VitB6,本试验结果显示,二者降低均与MTHFRC677T基因突变无明显的关联,分析原因可能与其血液中含量较低,从而受到的影响较小,或者经食物补充和肠道吸收功能代偿等原因有关。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一些不同于既往报道[12]的FOL/HCY代谢特点,如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血清VitB12和VitB6水平低于健康人对照,分析原因可能存在地域和饮食习惯差异;男性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这可能与男性吸烟、过量饮酒等有关[13]。
本次试验在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关系的同时,还纳入了FOL/HCY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代谢物质作为影响因素。大量文献报道表明,FOL/HCY代谢与白内障关系密切。有学者发现,HCY可诱导内质网应激压力,引起细胞内质网稳态失衡和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活性氧产生,导致晶状体损伤[13]。另有研究证实,FOL可减轻HCY引起的氧化应激作用,减轻晶状体损伤[14]。本研究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FOL/HCY代谢也与老年性白内障显著相关,其中HCY是引起老年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而FOL和VitB12则是保护因素,这与国内外研究报道一致[13,15]。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即使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以及FOL/HCY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代谢物质的影响后,MTHFR基因多态性仍然是老年性白内障的潜在危险因素。国外研究报道,CT/TT基因型白内障患者中,仅33%归因于MTHFR基因多态性所致HCY升高的间接途径,而67%则归因于该基因多态性的直接遗传途径[9]。因此,建议在对老年人进行眼睛保健时,可纳入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检测,以识别白内障的发生风险。
尽管本研究证实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老年性白内障有关,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本次试验过程中,所有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照射、光照及毒物的影响等)难以评估而均未纳入,结果是否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并未评估;除VitB12和VitB6外,其他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C、D、E和K1等)均已证实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有关[12],但受检测限制未纳入。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MTHFRC677T CT/TT基因型患者发生老年性白内障的风险增加,同时受MTHFR基因编码的酶活性降低的影响,HCY、FOL和VitB12水平改变均与老年性白内障的进展相关。因此,应常规将MTHFRC677T基因型检测纳入眼科保健项目,以判断白内障的发生风险;同时定期检测血清中HCY、FOL和VitB12水平,及时采取补充B族维生素、甜菜碱和N-乙酰半胱氨酸[8]等预防和治疗措施,可能有助于延缓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