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 130000)
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校所有学生均为高考生源,自主招生学生还未入学,因此平均成绩降低并不能代表生源质量下滑。在专业建设之初,新能源专业学生多为自主招生生源,虽然分数较高,但学习基础也有较大差异性。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这类生源培养方面已有一定经验。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状态,校方向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2020 级的所有学生下发了调查问卷,并在开学初的班会上对学生的状态进行大体的了解。根据调研结果,可以从4 方面总结2020 级新生的特点。
一是学习基础普遍一般,但大部分同学还是具备工科思维,有些同学高考成绩一般是由于文科类成绩较低。
二是大部分同学学习动机弱的原因是不自信,由于之前多年没有获得学校家长的足够重视,导致部分同学不仅在学习方面不自信,在社交、生活方面也不自信。
三是大部分同学态度非常积极,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渴望在大学获得归属感。
四是学生普遍受短视频影响,专注度不够。
针对上述分析,我们发现现阶段生源状态不仅在高考分数上呈多元化,在兴趣、个性等方面也呈多元化。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下面结合学情分析制定一系列教学政策以适应现阶段的生源状态。
面对目前的生源背景,仅仅强调高水平高技能是不全面的。应该看到的是,还有很多学生不能够达到较高的标准。因此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分为两步走:通过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3年的多元化培养,全部学生可以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具备基本职业素养且技术技能达标的合格人才;同时,培养尽可能多的学生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优秀人才。
面对生源多元化的现状,在设定培养任务时,应该从实际岗位及工作任务出发,摒弃原有教学内容中不实用、不常用或过于复杂的项目,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同时,结合调研提取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各岗位基本操作技能,以实用为第一原则凝结出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学生通过3年的学习可以熟练、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具备岗位核心能力[1]。
知识目标应该作为技能目标的助攻,通过理论学习的平台进一步夯实基础、强化实践能力。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秉承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删繁就简。将知识目标调整,掌握本专业岗位核心能力所需的知识点。
素养目标也尤为关键,希望通过3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有效沟通的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根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设计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实用为主”为原则,删掉陈旧的、理论性过深的教学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部件生产、装配、调试、新能源汽车试制研发、新能源汽车服务与维修等一线派上用场。
将专业核心技能与模块化课程衔接,将“1+X 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资格认证等相关考核内容与课程融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思政加入到课程教学和日常管理,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结合调研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到,面对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实践教学更有吸引力且尤为重要。实践教学可以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并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实操为主,兴趣化、小组式教学方式,通过实践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强化理论知识和构建理论体系。
针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或线上教学模式,将教学动画、视频和微课等上传到资源平台。这些知识点大多需要用到视频动画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放在线上供学生观看较为适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反复观看、学习。
课后组织专业相关的社团活动,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入竞争选拔机制,鼓励指导他们参加各级竞赛,为这些有兴趣的同学创造继续深入学习的机会和平台[2]。
逐步取消原有期末理论考核为主的考核模式,将考核内容整合为题库,分为理论题库和实操题库,并将考核点细化为关键指标和拓展指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明确哪些任务需要必须学会(关键指标),哪些任务属于拓展学习内容(拓展指标),完成几项关键指标才能合格(图1)。每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就要实施考核,建立闯关式考核模式,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要继续学习上一阶段内容,直到合格为止。同时设置了优良线,完成更多的关键指标和拓展指标可以拿到优良的成绩。采用这种过程化、阶段化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好地使全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对于有兴趣的学生也能给与鼓励。
图1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部分考核指标
为验证上述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拟计划一个月为一次时间节点,以课程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自诊断,抽查学生是否掌握已学习内容的80%以上理论知识、90%以上技能点及95%以上职业素养,以此为考察依据,定期反馈教学效果,形成闭环反馈调整。对于未达标的课程要查明原因,查看是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关键指标设定及教学内容等相关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整改与调整[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主旋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必须考虑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这些重要命题。面对目前的多元化的生源背景,只有围绕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大多数学生成长为合格人才这一根本目标来规划,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才能够赢得学生、社会、企业更高的满意度,提升我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我校双高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