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明
【摘要】饮用水安全对人们身体健康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保障饮用水安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因此还应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勘测,及时解决饮用水污染问题,保证地下水环境的安全,为人们提供安全的水源,这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结合平凉市崆峒区三处饮用水水源地为例,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与地下水环境问题识别与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地下水环境;问题识别;措施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0.17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污染水源不断增多,再加上水源的不合理排放,对地下水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与地下水环境的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还应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环境与地下水环境问题识别,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饮用水源地环境与地下水环境问题,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效果,增强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1、工程概况
平凉市崆峒区作为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平凉市崆峒区共有饮用水水源地三处,分别为:景家庄水源地、养子寨水源地和南部山区水源地。景家庄水源地、养子寨水源地和南部山区水源地均为地下水型水源地,其中景家庄和养子寨水源地开采的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南部山区水源地开采的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景家庄水源地主要污染源为农村面源、农村生活和交通源;养子寨水源地主要污染源为农村面源、农村生活和交通源。南部山区水源地主要污染源为农村面源、采石废渣和交通源。
2、水源地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根据景家庄、养子寨和南部山区水源地污染源分析情况,农村农田面源污染是区内主要污染源,三处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总氮流失量6.24t/a,总磷流失量1.15t/a,COD流失量192.18t/a。可以看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农田面源污染将对区内水源地环境造成较大威胁。
2.2农村生活污水未进行收集处理
由于水源地保护区内居民分散,无法将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入城市污水管网,致使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泼洒,渗漏入地下后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危害。
2.3农村生活垃圾未进行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近年来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局部村庄实施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但由于实施范围较小,未能覆盖一、二级保护区,致使目前区内大部分区域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甚至在局部随意倾倒入河床内,在污染地表水的同时将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危害。
2.4未对穿越保护区流动源进行实时监控
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应利用定位设备实时监控保护区内危险化学品运输及其他穿越保护区的流动源。但由于资金缺乏,目前尚未对穿越水源地道路进行实时监控。
2.5采石废渣影响水源地水质
在南部山区水源地保护区内遗留有采石产生的废渣,由于方量较大,且已侵占河道,在地表水和雨水淋滤后将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2.6应急能力亟待加强
虽然在2011年由平凉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平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但由于资金缺乏,专业人员不足,致使应急能力欠缺。
3、解决水源地环境问题的思路
3.1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处理
针对区内人口较为分散的实际情况,采用因地制宜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对区内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进行处理。
3.2清理废渣,保障地下水水质
由于南部山区水源地内采石废渣属历史遗留问题,为防止废渣对水源地地下水造成危害,需对其进行清理,并沿河道修建截污墙。
3.3建立监测系统,实时对穿越保护的流动污染源进行监控
建立监测系统,实时掌握穿越水源地保护区的流动污染源。
3.4配备应急设备和人员,提高应急能力
建立应急监测和处理系统,同时建立应急保障系统,一旦發生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时,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风险防范措施,控制污染范围扩大。
3.5开展宣传培训,引导村民开展有机农业种植
通过宣传培训,使保护区内村民明白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并由政府引导开展有机农业种植,尽量避免和减少化肥使用量。
4、地下水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4.1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根据景家庄、养子寨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区污染源分析情况,农村农田面源污染是区内主要污染源,两处工作区内总氮流失量1.61t/a,总磷流失量0.21t/a,COD流失量45.36t/a。由于污染物在经降雨入渗和地表径流冲刷后,极易进入地下水,形成水体污染,故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4.2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未进行处理
由于区内村民居住较为分散,无法对生活污水、垃圾进行集中处理,目前区内大部分区域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随意泼洒,甚至在局部随意倾倒入地表河流中,在污染地表水的同时将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危害。
4.3植被覆盖率低,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地下水水质
由于景家庄工作区上游为黄土丘陵区,植被覆盖率低,在降雨时极易形成水土流失而导致降雨入渗量减少,且由于黄土中大量易溶盐进入地表径流,在下渗后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
4.4缺乏地下水环境基础研究
由于工作区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对生态系统、流域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地下水环境等的调查资料,亟待全面系统地组织对工作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地下水环境等要素进行调查和研究,摸清底数,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制度。
4.5地下水环境监测能力薄弱
目前区内地下水环境监测能力不足,崆峒区目前尚不完全具备常规监测能力,没有系统的全流域环境监测数据。因此,急需优化区内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生态监测能力,形成有效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
5、解决地下水环境问题的思路
5.1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进行收集处理
针对区内人口较为分散的实际情况,采用因地制宜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对区内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进行处理。
5.2植树造林,涵养地下水
在工作区内,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扩大林地面积,利用林地涵养地下水,改善地下水质,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
5.3开展地下水环境基础研究
想要工作者应积极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工作,并在此工作基础上完成地下水污染区划和地下水污染预测,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资料。
5.4提升监测和监管能力
截止目前,崆峒区尚不完全具备地下水常规监测能力,没有系统的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目前监测仅仅是点状监测,导致无法建立监测体系,故后期按配备相应仪器及设备,以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为执法监察提供依据。
总结:
综上所述,饮用水水源地作为饮水是否安全的先决条件,对其进行保护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通过上述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可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影响崆峒区水源地地下水环境的问题,为保持和优化饮用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提供有力保障,满足人们对地下水水质的需求,进而为崆峒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华平.地下水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现状分析[J].水利发展研究,2016,16(11):1-4.
[2]邢昱,郭悦嵩,秦红伟,魏杰.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评价及污染防治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29(05):31+33.
[3]王亦宁,双文元.国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经验与启示[J].水利发展研究,2017,17(10):88-93.
[4]张昉,尚婷婷.西和县典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整治措施[J].广东化工,2019,46(12):131-134.